(轉載)什麼是煩惱障?
學佛釋疑(三)第89集~由 正珍老師開示:什麼是煩惱障?
學佛釋疑(三)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學佛釋疑》系列,今天要略談的題目是「什麼是煩惱障?」
在上一集中我們談到了,了了正見真我才是真解脫,這個真我就是大乘解脫的密碼。所謂大乘mahāyāna,找到了可以解脫生死煩惱的法教,而得到正等正覺智慧到彼岸的法則。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定要盡除二障——煩惱障及所知障,才是真正的解脫;而執持二障業種、惑種以及一切種的就是執受識。無著菩薩開示:「惑種、一切種,由能縛二人。」執受識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惑種就是煩惱障的種子,會繫縛二乘人;對一切種的不究竟了知,就是所知障,會繫縛菩薩;所知障,不障礙二乘人的解脫,所以得除掉二障——煩惱障和所知障,才是能稱為真正出三界的解脫。
在《楞伽經》中,佛陀開示:「愚夫依七識身滅,起斷見;不覺識藏故,起常見。自妄想故,不知本際;自妄想慧滅,故解脫。四住地、無明住地習氣斷故,一切過斷。」(《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4)四住地、無明住地,也就是煩惱障與所知障,這兩種障都依於阿賴耶識而有。因此一定要先實證阿賴耶識,自己明確且真實親證第八識阿賴耶識是實體法、是法源、法母,不同於前七識;有其本自清淨無染的真如體性,能圓滿真實的成就一切法,不是施設法、不是假名法;所以能明確地轉依於第八識中的真如體性,而來滅除煩惱障、進斷所知障。因為阿賴耶識又稱執受識,能執持業種、執受根身,具有結生相續的功能;也正因為阿賴耶識能無私無我執持業種不失,所以我們無始以來所造的煩惱習、無明癡,也是依止於阿賴耶識的執持不失,一世又一世的輪轉,這就是為什麼會說「菩薩畏因」的真實道理所在。明心見道後才知道不是大事已辦,而是真實認知這時才是修行的開始。換言之,想要成就二乘解脫果,煩惱障一定要斷,成就阿羅漢及辟支佛;想要成為菩薩一定要斷所知障,才能成就度眾的善巧方便的圓滿,以及種種相好莊嚴的佛果。
今天我們進一步瞭解,什麼是煩惱障?我們先瞭解什麼是障,障就是障礙、遮障,阻擋在前使我們無法前進,在認識前方在前進的時候,會受到侷限無法自在。佛法中障的種類分為許多種:如煩惱障、所知障、業障、報障等等種種的分類,不脫於煩惱障和所知障所引發的其他障。煩惱、所知二障是生死相續中,阿賴耶識業種流注最主要的助緣。而大乘法道的所知障障菩薩道,不障二乘解脫;煩惱障障二乘解脫亦障菩薩;再者有煩惱障必有所知障。
再接下來,我們再來漸次的討論,什麼是煩惱障呢?不論是善事、惡事、喜歡的事、討厭的事都是煩惱。也許您會覺得惡事、討厭的事是煩惱,那個沒有問題;為什麼善事、喜歡的事也是煩惱呢?因為三界中善惡、憎厭、歡喜都脫離不了無常,所以一定是苦樂相隨。如世間人常說「先苦後樂」,或者也說「富不過三代」,這都是苦樂相隨的經驗語。又如修學禪定,一出定又會與世俗粗重的五塵相應;生到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也有一定的壽命,福報享盡還是會下墮;因此只要身心有熱惱無法定下來、無法寂靜,對三界任何一法有所著,都無法脫離煩惱的範圍與繫縛。而為什麼修行人要對治煩惱障呢?只要是三界煩惱所繫,障礙出離三界,這個煩惱障就無法讓我們順利地實證解脫果。
在二乘法中就是三縛結——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以及五下分結的修除;五下分結的修除,就是三縛結的修除,加上貪與瞋。以及五上分結,五上分結第一個就是色界愛,雖然沒有了欲界雜染粗重的貪愛,但是上妙的五欲還是會取著,而受到色界愛的煩惱繫縛;第二個是無色界愛的結,雖然沒有色質,但是取著四空禪定的欲樂境界,對於受、想等法不能捨離,受到無色界禪定境界的愛惑繫縛;再來是掉結,就是在色界、無色界的眾生,心裡面產生了散動,而退失了色界、無色界的禪定的這種煩惱;第四個慢結,就是指色界、無色界的眾生,仗恃著自己能夠有這樣的禪定修為,而起了自己高於他人的慢習的煩惱;最後一個是無明結,也就是色界、無色界的眾生,他們耽於定境,而於真實的涅槃法不能夠了知,這就是無明的繫縛,所以不能真實出離三界,也就稱為結。
在大乘法中將阿賴耶識所執持的煩惱分為兩大類: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一念無明又分為見惑與思惑;見惑就是見一處住地,就是三界的一切見惑,也就是以五蘊身心,或意識覺知心在三界中所執取的種種了別相,視為我、我所,視為常住、涅槃,這是見道所斷的煩惱;只要能夠得到真善知識的攝受,依善知識的教導,如實的聞思起觀,則能夠速斷我見、疑見,以及戒禁取見得證初果。佛門中有句話說:「在家人愛重,出家人見重。」這句話對願意精進修行的人來說是個警語,因為一個真正有心要出三界的人,對愛的捨離是能有決定性,但問題在是否能得到真善知識的教導之方,而不會落入惡見、邪見。在現今整個佛教界的氛圍來說,真的有困難度,現今又有多少道場能依於大乘見道來為初果的較量呢?所見或是落入六識見或外道化,每天汲汲營營的都是增長僧俗二眾的世俗習性,出家人不但不能有自己正確的修行見地,反而被世間學術界的見解,世俗人的習性帶著走,乃至甚至有明裡、暗裡暗修雙身法,而以雙身修法以為究竟。所以現今佛教界有許多是見重、愛更重,而只要是支持喇嘛教、廣論的,都是在為欲界最下墮法為前行的加行,受三昧耶戒的都是在為欲愛作準備以及護航,以為這真能夠逃過三界流轉的法則嗎?不可能!絕對是下墮!下墮於自己所設的金剛地獄而無有出期。而凡是否定第八識持種心的人,也絕對不可能去斷煩惱障,當然更不可能實證解脫果。所以見一處住地能正確的斷除,能真正的證初果,在現今佛門中有正確的教導,並有實證的經驗是相當難得的;但在 平實導師所帶領的正覺同修會學人,依著大乘法教,這卻只是基本入門並不困難。
一念無明另外一個分類就是思惑,也就是修所斷的煩惱,就是欲界愛、色界愛、無色界愛的三種住地煩惱。欲界的思惑之中,以貪瞋癡三毒都具足,但是相較於上二界以貪愛為重。色界已經離開了欲界貪,但有著瞋與癡,不過因為護惜禪樂會有排他的念,所以瞋習為重。例如鬱頭藍弗,他是佛陀時代一位非常有知名度的外道修行人,他一心想要求生非想非非想天,所以非常精進用功地打坐;他在水邊的樹林下打坐,每當他覺得自己的定功快要成就的時候就會被驚動,因為水中有魚的跳躍擊水聲,樹林中有小鳥在那裡飛舞鳴叫著;而當我們越想心靜的時候,對外面的這些聲音就越敏感,所以這讓鬱頭藍弗無法安然的入定,他心中就生氣了,起了瞋恨的惡願,他想著我以後要作飛狸,他這樣想,就是以後要去捉魚、捉鳥來當作食物報復,他對魚和鳥產生了瞋恨心想要除掉牠們;心裡起了這個惡願後,他找了一個更安靜的地方然後去修定,修定也真的讓他成功了,後來就往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但是因為他有錯誤的邪見,認為非想非非想天就是涅槃的境界,而不知道這樣的定,也只是在耗損福報;在那個癡定裡面可以活八萬大劫,可是等到八萬大劫壽命結束的時候,他從定中出來一看,我怎麼沒有得到涅槃呢?那涅槃的法是不是不存在呢?於是這樣子又成了一個邪見,然後又依著他曾經有的惡願,所以當他非想非非想天的天福享盡,就墮落到飛狸當中去了。墮到畜生道後,他真的就到樹林裡面去捉鳥、到水裡面去捕魚,也因為瞋習而有了很重的殺業,所以當他飛狸身報結束後,又因殺業而下墮地獄。這就是因為有著瞋習與邪見的無明癡,所以第四種住地煩惱,就是無色界的有愛住地,是癡分相應,這四種住地煩惱合稱一念無明。因為無始劫來一向與見聞覺知心剎那剎那不斷地相應,也就是我見與我執都和貪瞋癡剎那剎那的相應,不斷地生起三界一切的煩惱,會障礙出三界,所以稱為煩惱障,也稱為事障,因為會造就生死輪轉事的相續。
有學者主張:阿羅漢就是佛,佛與阿羅漢是一樣的,甚至說因為當時的時代風潮是正覺解脫,佛陀只是隨順,也就是受限於這樣的主流風潮來弘揚佛法。這位學者如此主張,心態上就是不承認有成佛之道,只承認有阿羅漢道。然而在 佛示現涅槃後,沒有一位大阿羅漢敢自稱成佛;不像現在的喇嘛教裡面的活佛,究竟成就者的人數分布,比台灣里長的密度都還高,集體造大妄語業相互吹捧。
因為大阿羅漢他們是自知他們所斷的見惑與所修的思惑,是屬於三界中世俗法上的煩惱;修除一念無明煩惱障與增上慧、般若慧無關,更談不上成佛之道的內涵。所以依於阿賴耶識所執藏的惑種、一切種,一是煩惱障的見道所斷;二是所知障的見道所斷。煩惱障擾亂眾生的身心,使眾生輪迴生死,所以它是生死的根源;煩惱障的根本自性就是惑種,因為所謂的煩惱不是只有像表面上所看到的,追究其根源就是我見、我執。所以二乘人見道斷我見而證初果時,斷煩惱障中分別所生的惑種,斷了錯誤所生的知見,就不會再落入修行的歧路中;但還沒有斷除俱生的煩惱障中異生性的種子,也因為尚未斷除俱生的我執,所以阿難尊者乞食時,被摩登伽女用幻術攝入淫席,幾乎將要毀了戒體;因為阿難尊者那時雖然已經斷見道所斷的異生性種,所以什麼該作,什麼不該作,心中是很清楚的,但為什麼幾乎要毀破戒體呢?因為俱生的異生性障還沒有修除。
佛菩提道的真見道位,雖然斷盡煩惱障中見道所斷的分別異生性種,然而還不能斷盡所知障中見道所斷的分別異生性種子,要見道位中繼續修除,在相見道中繼續的來修學。七住的菩薩斷除了煩惱障中見所斷的煩惱,所知障中見所斷的煩惱,但都只是斷其少分還沒有能力斷盡,要經歷多劫的修行,相見道以及一切的觀行才能斷盡;因此一定要見道後,繼續追隨善知識的修學,進修相見道的功德才能斷盡。煩惱障都是依於阿賴耶識而存在,二乘阿羅漢、辟支佛斷煩惱障的現行,大乘到了八地盡斷煩惱障的現行與隨眠,第八識這時離開阿賴耶識的名,改名為異熟識;因為已經斷了見、思二惑,也就是已經斷了事障,而第八識這時候就去掉了阿賴耶識的名,改名為異熟識。因為修斷煩惱障後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不再有煩惱障的現行,所以就不會再收藏一切會導致重新受生,新造煩惱障的業種,這也就是《唯識三十頌》中所說:「阿賴耶識,阿羅漢位捨」的意思。這不是捨掉第八識的心體,因為三世一切佛都無法捨掉第八識;第八識是金剛心,一切真實證得第八識阿賴耶識的人,都能夠現前證實第八識,祂常、樂、我、淨的真實體性,沒有人能夠捨掉祂。
當聲聞人證得阿羅漢果,煩惱的現行是斷了,可是還會有殘留的習氣,所以 世親菩薩說:「今雖惑盡,所為相狀似染形儀。」例如:有一次,有一隻鴿子,佛陀從牠身邊走過去,影子照到牠,牠一點都不驚慌,還是非常的自在;可是舍利弗的影子去接近牠時,牠就開始發抖。舍利弗就覺得很奇怪,他和 佛同樣都證得了解脫,也都是有慈悲心,也斷煩惱,為什麼鴿子還怕他呢?他想想自己完全沒有傷害鴿子的心念。於是 佛就告訴他:這是由於他過去有殺生的餘習還在,所以讓鴿子有著殺氣逼來的不安全感。也因此在煩惱斷得徹底與否的狀況下,二乘解脫道與佛菩提道還是有相當的深淺差別。在大乘法的修學過程中,是直接依於大乘見道的功德,轉依如來藏的真如體性來斷煩惱障;解脫道的四果是依於大乘如幻觀、陽燄觀、如夢觀等來成就。所以有著殊勝於二乘解脫果,但是更能真自在於五塵的功德力用,這是目前僅存於大乘漢傳佛教殊勝殊勝的行門。我們應該要珍惜自家珍寶,發揮自家珍寶的妙用,而不是汲汲營營地向外汲求。以上略說煩惱障的內涵。
阿彌陀佛!
上一篇:(轉載)略談大乘解脫的密碼
下一篇:(轉載)什麼是所知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