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5-13 00:55:42牛頭犬

《不在場的人》The Man Who Wasn't There

《不在場的人》

關於謀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一套還原真相的邏輯。

但是,真相從來就沒有邏輯可言。

柯恩兄弟的作品《不在場的人》,是關於一個不愛講話的理髮師、一個無辜入獄的金髮少婦、一個軟弱的硬漢型大亨、一個對真相毫無興趣的律師,與一場錯中有對的審判。沒有邏輯可言,不是嗎?

《不在場的人》是一部向黑色電影致敬的電影,和所有該類型中水準最高的作品一樣,它是部以影像引導實質、風格影響劇情、形式也是內容的影片。因此,向來在自己作品裡獨霸作者地位的編導搭擋柯恩兄弟,寬宏地在這部刻意採用黑白攝影的電影中,讓他們擔任攝影指導的老朋友-羅傑狄金斯,得到了足夠的空間,而幾乎有和他們倆一樣的創意表現。事實上,羅傑狄金斯讓四○年代黑色電影那股獨特的迷離抽象氣氛,完美地重現,正是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

這個故事環繞在一件謀殺案上,死者是當地知名百貨公司的老闆,一名光榮返鄉的二次大戰英雄,深夜裡在辦公室遭人用利刃刺入頸部而身亡。頭號嫌疑犯是朵莉柯倫,死者公司的會計,警方認為她因為造假帳盜竊公款被識破而殺人。她的哥哥-家族事業的首席理髮師法蘭克不肯相信,寧願將理髮廳抵押來請最好的律師佛瑞迪為她辯護。而死者的妻子也不願相信,她認定老公的死是因為他見過飛碟與外星人,而遭政府特務殺害(她也認為那是造成老公不願和她上床的原因)。口若懸河的律師佛瑞迪根本不在乎發生了什麼,他只在乎怎麼編出一套完整可信的證詞來說服陪審團。真相只有一個人知道,那是朵莉的丈夫-艾德,家族事業的第二理髮師,因為,人就是他殺的。

雖然羅傑狄金斯費心地摸索出黑色電影時期的光影技巧,精采地構築出那個沉迷於表現主義的影像世界,卻不表示柯恩兄弟這對怪胎就得要乖乖地臣服於類型之下。他們就是偏偏要把故事擺在一個封閉平凡的小鎮,而不是陷於幢幢高樓陰影下的都市;偏偏金髮又看似慾求不滿的黑色(/蛇蠍)美人,不是莫名其妙被打進大牢(連她是不是真的出牆都不知道),就是施展魅功時卻發生意外;偏偏該是揭露真相的律師,卻是成天西裝畢挺、吃喝享樂,派人出去蒐集的資料,還被他那張嘴皮拿來扭曲事實、玩弄司法,簡直成為冷硬偵探的反面形象;而偏偏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兇手,草率粗糙的謀殺,沒有縝密的計劃,卻能輕易地脫罪,原因是他說出實情不被相信,但當他該揭露真相時卻又說不出口。所有人只相信自己那套還原真相的邏輯,誰在乎別人講些什麼呢?於是兩個「不在場的人」,為了不曾犯的謀殺罪,成為獄中亡魂。有正義嗎?看完這部電影後你會覺得,並不能說沒有,只不過,來得有些詭異奇怪...而這不正是柯恩兄弟作品迷人可愛之處嗎?

一直還沒有提到在影片中舉足輕重的「第四個人」:比利鮑柏索頓,他在片中演出那個冷淡又哀傷的理髮師,整部片就由他的畫外音開展出來,不時提示著觀眾關於他矛盾痛苦的心境。或許是比利鮑柏索頓低調、含糊、漠然,卻充滿魔力的音調實在太迷人了,整部片感覺上像是被他的聲音拖進了一個飄浮著的夢樣世界裡,因此,步調出奇地沉緩、氣氛異常地靜謐,再搭配上貝多芬的「月光」和「悲愴」兩首鋼琴奏鳴曲,讓我發現,自己似乎從來沒看過可以這麼典雅、這麼溫柔的柯恩兄弟。而也就在比利鮑柏壓抑透頂的表情、動作和語氣中,我們也終於看到了黑色電影中獨特的性慾暗湧與無力感,罪惡、貪婪與謊言無所不在,還有一種存在虛無的悲哀情調,又與形式上的黑色(暗影、黑夜、菸煙與窗櫺/百葉窗/風扇的視覺干擾、窗與鏡)相互呼應起來。

當然,典型的柯恩兄弟標緻還是少不了,像是可愛的法蘭西絲麥朵曼和其他怪里怪氣的角色們(詹姆斯甘多菲尼所飾演的百貨公司老闆,他無趣又神經兮兮的老婆,旅館裡噁心又自大的禿子,愛彈琴的早熟少女,做作的鋼琴老師,演說像唱戲的一流律師,嘴巴叨個沒完的理髮師),還有一些難以料想的瘋狂驚奇(尤以那場車禍為最,飛碟也是),或陰冷的幽默(像是死刑執行那段),以及看似唐突卻意在言外的慧黠之語(關於理髮、關於真相),當然,還有柯恩兄弟故事中慣見的世間夫妻。他們在這部片中,又創造出另一種極「冷淡」的婚姻關係,看他們處理這對夫妻從日常的應對,到牢獄內看似風波不興的心理對抗,甚至是最後在夢境裡兩人呆坐著漠然相對,更可以發現他們營造夫妻關係間張力的功夫是越來越到家了...

《不在場的人》是到目前為止,最優雅、也是我最喜歡的柯恩兄弟作品之一,不只是因為它聰明地把諧仿的樂趣發揮到最高,也因為它在保有創作者個人風格的同時,也展現出教我驚豔的另一種相反面貌來。

P.S.傳說這部片是先以彩色底片拍成,再以特殊效果翻成黑白片,而且據說有一份誤洗成的彩色拷貝流出。不過DVD的刪除片段裡,法蘭西絲麥朵曼嚴詞否認這個傳言...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彩色的《不在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