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26 13:45:38牛頭犬

「經典‧楚浮」影展:《槍殺鋼琴師》

「經典‧楚浮」影展:《槍殺鋼琴師》

楚浮電影的最後一個畫面總是非常地有意思,有時候甚至有些總結全文的意趣在其中。在他的第二部作品,也可說是身為影評人導演的他,第一部去探索「電影類型與風格」的作品(第一部作品《四百擊》在形式風格上算是克制的,比較多個人情懷的抒發)《槍殺鋼琴師》中,我們看到了落幕前的最後一個段落:鋼琴師艾德華坐定琴前,面無表情地開始演奏,旋律是活潑自由即興的,而此時,黑色的鋼琴,與他身旁的白牆,將畫面切為三個等分,鋼琴師的臉部特寫,被鎖在對比分明的黑與白之間,冷冷地、僵硬地、荒涼地,像是被囚禁在永恆的虛無之中。

一開始就把結局給寫出來其實真的是蠻奇怪的,不過,我卻覺得那正是這整部電影最恰當的切入點。主角的特寫是好萊塢式的,但空洞冰冷的凝視卻又不是那麼好萊塢風格,界定出影片取材與反芻間的獨特性;黑與白的強烈對比,將主角鎖在孤獨狹窄的空間中,似乎也意味著他被困在一個道德模糊的灰色地帶中;而那一刻的情緒,其實延伸自前段的哀傷無奈,卻陪襯著活躍輕快的音符,也呼應了整部影片在喜趣笑鬧與感性沉重中多樣的氣氛中變幻。

所以,很難清楚地界定出《槍殺鋼琴師》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類型或調調,它是捉摸不定的,不過它卻不是一部失焦的電影,相反的,就因為它難以預料、變化萬千,所以它充滿了旺盛的活力和奇妙的吸引力。

光就楚浮在影片中使用的敘事角度來看,就已經夠怪異有趣了。許多時候,楚浮採取的是一種旁觀的敘事態度,看著這一切荒謬的犯罪事件涉入鋼琴師的生活之中,卻突然,在陳述男女間情愛關係的時候,他又將敘事觀點丟到男主角或他的女伴身上,變成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交互運用的多樣角度,使得影片對這個鋼琴師的描繪,得以從遠遠的旁觀、貼身近觀到內心自述,產生層層疊疊的立體效果。而更有趣的是,男主角不時冒出他內心與他對話的畫外音,但他的行為卻總是與畫外音的指示背道而馳(畫外音要他留下來,他卻跑出去;畫外音要他不能看,他卻眼睛直盯著瞧),形成有趣的一種心是身非的情況,顯現出男主角對於情愛態度的矛盾與無能(更由許多誇飾的細部特寫表現出來),呼應到他一而再的感情挫敗。

另外,就類型來說,表面上《槍殺鋼琴師》是部楚浮向他所心儀的大師希區考克致敬的犯罪驚悚電影,然而,他卻也在原本的黑色素材上(改編自美國作家高地斯的小說),加入他對希區考克的理解,像是扭曲並誤導觀眾的期待或刻板印象,達到與觀眾對話的效果,並誇張地放大笑鬧逗趣的成份,此外他也以不小的篇幅來著墨他對愛情的無望感(這在他日後的作品一再出現),讓整部片像是把芭樂、蓮霧、水蜜桃、南瓜全配種在一塊兒的奇異植物,怪誕卻有其獨特的滋味。

你或許很難想像一部四十幾年前的電影,它那股另類的活力到今日仍能讓影迷感到新鮮有勁。片中有許多很唐突的趣味,像是開場時那個陌生路人突然就莫名其妙地談起自己的愛情經歷,或是那兩個看似兇狠的黑道份子,綁走了男女主角後,居然就在車上雜七雜八地聊起天來,還扯到一些很女性化的話題,搞到後來任務失敗,當然最令人難忘的就是其中一名綁匪的老媽慘遭池魚之殃的搞笑片段(看過這部片的人一定不會忘)。這正證明了楚浮不只是一個容易自我陶醉的創作者,也是一個懂得與觀眾互動的導演,更顯現他自由不羈的作者性格。

而說到他的自我陶醉,在這部片中,愛情的無望與失落似乎是一直拉著整個氣氛的暗湧主題(從一開始陌生路人的自白就可嗅到氣味),楚浮雖然很天真爛漫地處理各種偷盜、綁票、殺人、槍戰的黑色犯罪主題,卻殘酷又世故地點出現實摧毀愛情的暴力,無論是鋼琴師與他的妻子,或是鋼琴師與他的情人,甚至是酒館老闆與女侍,也因此,雖然影片噴灑著玩笑式的鬧劇氣氛,但悲劇的時刻卻也能讓人心驚,而感受到男主角的悲哀與心死。

《槍殺鋼琴師》可說是楚浮還在摸索類型階段的作品,在這兒,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初生之犢的勇氣與才氣在不斷地蘊釀,形成了這麼一個豐富且充滿樂趣的作品,而這樣的光芒,也投射到日後楚浮的種種風格不同的作品中,而有了更多彩的面貌。
笨蛋 2011-01-04 15:34:41

有這部電影的原聲帶嗎?

版主回應
hello
我曾經在誠品音樂看到有楚浮原聲帶的選輯,有沒有包含這部片的配樂就不清楚了。
2011-01-11 23: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