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29 11:55:01牛頭犬
《英雄》
雖然媒體老愛拿張藝謀導演的《英雄》來和李安導演的武俠電影《臥虎藏龍》做比較,不過我倒是覺得這部片比較像李安的《與魔鬼共騎》,都是導演把自己擺錯位子的最佳例證。
張藝謀和陳凱歌、田壯壯等當前世界知名的中國電影創作者,曾經同被粗略地歸為中國的「第五代導演」,這批導演最被評論者詬病之處,在於虛假地呈現誇張奇觀式的中國情調以迎合西方觀眾的異國想像。
我對這樣的批判其實在態度上還有些保留,雖然我確實痛恨老謀子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與陳凱歌的《風月》自殘式地奇觀裸露到近乎病態的程度,但這票「黃土地導演」的其他作品,雖然難脫賣弄風情之嫌,但他們掌握壯闊鄉野景致的氣魄與美學,陳述寓言體故事時的誠懇紮實,確實有足以震動東西方觀眾的動人之處。特別當他們的作品在歌頌中國廣大勞動人民堅強旺盛的生命力(偶爾簡直可逼近侯孝賢描寫台灣人民柔韌生命力時的筆觸),陪襯著那奇山異水的風光,實在讓人很難去挑剔他們討好西方人的心態。
對我來說,張藝謀這票導演雖然對於中國風情採取了外來者觀點,但對於中國人的描繪(特別是時代相近的人們)卻頗有「在地」的氣味。這就是為什麼他近期的幾部現代作品《一個都不能少》、《有話好好說》、《幸福時光》(或許也可包括《我的父親母親》)即使簡單而且剝除了奇觀景色的元素後,仍然足以讓我感動得痞痞剉。
然而《英雄》卻是一部他顯搞錯路線的作品,在杜可風極端華麗的影像中,張藝謀也彷彿《風月》裡的陳凱歌般失去了他所擅長的人物刻劃,整部片騰空在一個想像式的、抽象式的情調裡,每個人物都呆若木偶,那些冷冰冰、硬梆梆、毫無生氣的簡短念白,不但沒辦法讓演員以表情動作來補足情緒,更讓人感覺像是暴露出編導對於那個時代的不熟悉與惶恐。
而且張藝謀本來也就不是一個意識觀點很強勢的創作者,即使在政治性較強的作品中,他軟性的情感訴求也遠比硬性的批判或意念闡述來得搶眼。在這個宛如《羅生門》般以多角度觀點陳述故事的形式中,他負擔著在被削短的時間空間(包括整個片長要切為三部份,還得擺進大段大段的武打場面)中施展煽情感性敘事功力的嚴酷考驗,而適合慢火細熬的張藝謀(你就可以想像他過去的作品為什麼故事通常不甚複雜)果然失了手。既然連他最厲害的人物描寫與感情蘊釀都失敗了,那你怎麼還能苛求他要把「天下」這個大概念給塑造得有說服力呢?
所以你看到了,無論是秦王被想簡單了,或是殘劍被想簡單了的段落,其實也都沒有複雜到那裡去。而我們根本也無從在電影裡感受到「天下」不一統以致各國交戰生靈塗炭的悲哀(老謀子的廣大勞動人民上哪兒去了?我只看到充滿殺戮之氣的戰士們),更看不出為防刺客而把自己置於冰冷高閣的秦王有何特長之處。而三段不同陳述的故事「真相」,也沒有教人慨嘆、哀憐的人性悲劇,更沒有讓人恍然大悟的驚嘆,穿了不同顏色服裝的梁朝偉、李連杰與章子怡,除了程小東花招百出的動作指導讓他們看來稍有生氣,其他時刻實在無法讓觀眾切身體會到他們的心境,或許成就的也只有張曼玉一個吧!這個在三個段落中情緒轉折最強烈的演員,絲毫不讓人失望地詮釋出截然不同的差異性,而又讓性格隱然相繫,讓老謀子精心設下的煽情陷阱,偶爾還真的讓我感動了一下。
總而言之,《英雄》是張藝謀電影中放大了矯情的「中國」部份,卻縮小了動人的「中國人」部份,而因此在內涵上幾乎荒腔走板的作品。華麗的空洞,我頗遺憾地這麼說。
張藝謀和陳凱歌、田壯壯等當前世界知名的中國電影創作者,曾經同被粗略地歸為中國的「第五代導演」,這批導演最被評論者詬病之處,在於虛假地呈現誇張奇觀式的中國情調以迎合西方觀眾的異國想像。
我對這樣的批判其實在態度上還有些保留,雖然我確實痛恨老謀子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與陳凱歌的《風月》自殘式地奇觀裸露到近乎病態的程度,但這票「黃土地導演」的其他作品,雖然難脫賣弄風情之嫌,但他們掌握壯闊鄉野景致的氣魄與美學,陳述寓言體故事時的誠懇紮實,確實有足以震動東西方觀眾的動人之處。特別當他們的作品在歌頌中國廣大勞動人民堅強旺盛的生命力(偶爾簡直可逼近侯孝賢描寫台灣人民柔韌生命力時的筆觸),陪襯著那奇山異水的風光,實在讓人很難去挑剔他們討好西方人的心態。
對我來說,張藝謀這票導演雖然對於中國風情採取了外來者觀點,但對於中國人的描繪(特別是時代相近的人們)卻頗有「在地」的氣味。這就是為什麼他近期的幾部現代作品《一個都不能少》、《有話好好說》、《幸福時光》(或許也可包括《我的父親母親》)即使簡單而且剝除了奇觀景色的元素後,仍然足以讓我感動得痞痞剉。
然而《英雄》卻是一部他顯搞錯路線的作品,在杜可風極端華麗的影像中,張藝謀也彷彿《風月》裡的陳凱歌般失去了他所擅長的人物刻劃,整部片騰空在一個想像式的、抽象式的情調裡,每個人物都呆若木偶,那些冷冰冰、硬梆梆、毫無生氣的簡短念白,不但沒辦法讓演員以表情動作來補足情緒,更讓人感覺像是暴露出編導對於那個時代的不熟悉與惶恐。
而且張藝謀本來也就不是一個意識觀點很強勢的創作者,即使在政治性較強的作品中,他軟性的情感訴求也遠比硬性的批判或意念闡述來得搶眼。在這個宛如《羅生門》般以多角度觀點陳述故事的形式中,他負擔著在被削短的時間空間(包括整個片長要切為三部份,還得擺進大段大段的武打場面)中施展煽情感性敘事功力的嚴酷考驗,而適合慢火細熬的張藝謀(你就可以想像他過去的作品為什麼故事通常不甚複雜)果然失了手。既然連他最厲害的人物描寫與感情蘊釀都失敗了,那你怎麼還能苛求他要把「天下」這個大概念給塑造得有說服力呢?
所以你看到了,無論是秦王被想簡單了,或是殘劍被想簡單了的段落,其實也都沒有複雜到那裡去。而我們根本也無從在電影裡感受到「天下」不一統以致各國交戰生靈塗炭的悲哀(老謀子的廣大勞動人民上哪兒去了?我只看到充滿殺戮之氣的戰士們),更看不出為防刺客而把自己置於冰冷高閣的秦王有何特長之處。而三段不同陳述的故事「真相」,也沒有教人慨嘆、哀憐的人性悲劇,更沒有讓人恍然大悟的驚嘆,穿了不同顏色服裝的梁朝偉、李連杰與章子怡,除了程小東花招百出的動作指導讓他們看來稍有生氣,其他時刻實在無法讓觀眾切身體會到他們的心境,或許成就的也只有張曼玉一個吧!這個在三個段落中情緒轉折最強烈的演員,絲毫不讓人失望地詮釋出截然不同的差異性,而又讓性格隱然相繫,讓老謀子精心設下的煽情陷阱,偶爾還真的讓我感動了一下。
總而言之,《英雄》是張藝謀電影中放大了矯情的「中國」部份,卻縮小了動人的「中國人」部份,而因此在內涵上幾乎荒腔走板的作品。華麗的空洞,我頗遺憾地這麼說。
上一篇:《香港有個荷里活》與《貓的報恩》
下一篇:幸福,不清楚(四)《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