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3 23:00:00牛頭犬

《第二扇窗》

《第二扇窗》2つ目の窓     河瀨直美     2014年作品

「那是一個嶄新的新天地,許多東西都還沒有命名,想要述說還得用手指去指。」   【百年孤寂】‧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河瀨直美的作品《第二扇窗》,幾乎全都在她的祖籍奄美大島拍攝,只有一個小小的段落例外:那是當男孩說服了母親,讓他在週末時搭乘飛機,回到自己成長的東京去見父親時。在這裡,突然間,銀幕上的景致變得完全不同,我們看到車水馬龍的公路、蟻巢般的集合住宅、人聲嘈雜的居酒屋、熙來攘往的城市街道‧‧‧滿滿都是繁華都會的樣貌,而那個一直都帶著點叛逆、彆扭、陰鬱氣質的男孩,這時彷彿如魚得水般,輕鬆自在了起來。或許,正因為在這個世界裡,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確切的名稱、固定的意義,所有的人都活在自己與彼此共同所構築出來的價值與模式當中,在這裡,低著頭、看著眼前、賣力地生活著,是最簡單而且最理所當然的存在方式,不需要想得太多、望得太遠,因為那不僅是荒謬愚蠢,也同時異常危險的。
這是第一扇窗,看出去,是顯而易見、充滿理性與邏輯的世界。
然而一旦回到了奄美大島,一切又變得完全不一樣了。那是個陸地與海洋交界的地方,深處有濃密幽森的叢林,而一跨而出,即是無垠神秘的海洋,自然界的景觀與魔力,逼迫得如此之近,人類的無知、脆弱與卑微,毫無遮掩地暴露著,有太多無法定義的事物、有太多無法理解的現象,只能猜想、只能臣服、只能用手指去指。
或許,這就是第二扇窗。
觀賞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忍不住會聯想到馬奎斯,但不是他的【百年孤寂】,也不是他魔幻寫實的筆觸,而是他的人生經歷。馬奎斯小時候是由他的外公外婆,在迦勒比亞海岸所撫養長大的,他的外公就是那個沒有人寫信給他的退休上校,他的外婆則是一個活在陳舊傳統價值、相信鬼神存在與靈魂不滅的老太太,對她來說,生人與死者、現實與迷信,並不存在明確的界線。而正是他們倆老的人生與世界觀,大大地影響了馬奎斯對時間、對生死、對萬物的看法,進而影響到他的創作(註)。
而從河瀨直美的一系列作品中,似乎也可以看到一種對於古老信仰與鄉野傳說的著迷,對於生死與慾望的反覆詰問,原來,她在出生後沒多久,父母就離異了,孩提時代的她,被送到了奈良的鄉間,在她沒有孩子的姨婆夫婦隔代教養下,長大成人。生活在遠離塵囂的山林之中,而身旁又充滿了和她相距兩代以上的老年人,自然的神秘與死亡的陰影,必然也充滿了河瀨的童年生活,或許就因為如此,她的作品總會讓人感受到,裡面似乎有著一個古老的靈魂,但觀看世界的那種眼神,卻又如童稚般純真、衝動又帶著疑懼。
在罹患阿茲罕默症的姨婆過世後(《殯之森》是悼念姨婆的作品),河瀨離開了奈良青蔥翠綠的山林,來到她祖先的故鄉:奄美大島。在《第二扇窗》中,這對少男少女主角所面對的龐大自然魅惑,變成來自於海洋,而海洋,又象徵著他們各自的母親,所代表的生命衝擊。對於母親病重即將不久人世的女孩來說,海洋是未知的死亡,她拼命想潛入探索它的奧秘真意,卻不得其門而入;而對於母親像花蝴蝶般四處交際的男孩來說,海洋則是骯髒的性愛,他努力要躲避它的猥褻黏膩,卻反而被自己的憤怒困住。死之懼與生之欲在影片中反覆交纏著,並從兩個少年身上展現出奇妙的複雜與曖昧:女孩因為對死亡的困惑與畏懼,轉而對於性(生之欲)產生好奇與渴望,而男孩卻因為對於性(生之欲)奪走了母親而充滿妒恨,反而將性(生之欲)與死之懼視為一體。河瀨直美不落言詮地將成長電影裡慣見的性與死,透過帶點心理分析式的鋪陳,讓兩者之間有著相生、相剋與合而為一的各種面貌,也從中提出了她對於宇宙天地的大哉問。
解答是什麼?河瀨直美用悠揚的島唄與節慶的舞蹈,為女孩的巫師母親送行,展示了一種平靜豁達的生命態度,卻又以狂風暴雨的爭執與惡夢成真般的恐怖,化解了男孩與母親的衝突,揭現了一種敬畏天地、自覺渺小的領悟體會。而就在這一靜一動之間,將這兩個孩子,從母親/家庭的懷抱與束縛中給釋放了出來,進而讓他們確切地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便是屬於這無垠神秘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正是通往這宇宙奧秘之鑰。於是,他們終於袒露出自己,進行生與死交界的體膚儀式,感受這存在與幻滅之間的剎那真實,然後,又更自由自在地去探索這偉大的自然/海洋、去融入這嶄新的新天地。
我很喜歡片中那位老祖父對男孩所說的:「你們年輕人要勇敢去衝,剩下的就留給我們老年人來收拾就好。」多麼世故成熟,卻又充滿熱情天真的人生觀,那是一種生生不息、趨向永續永恆的渴望,也是一種面對死亡而流露出的從容神氣,更是這部傑出影片最精彩的註腳。
(全文完)
(註)文中內容取自楊照先生所著【馬奎斯和他的百年孤寂】。



「那是一個嶄新的新天地,許多東西都還沒有命名,想要述說還得用手指去指。」   【百年孤寂】‧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河瀨直美的作品《第二扇窗》,幾乎全都在她的祖籍奄美大島拍攝,只有一個小小的段落例外:那是當男孩說服了母親,讓他在週末時搭乘飛機,回到自己成長的東京去見父親時。在這裡,突然間,銀幕上的景致變得完全不同,我們看到車水馬龍的公路、蟻巢般的集合住宅、人聲嘈雜的居酒屋、熙來攘往的城市街道‧‧‧滿滿都是繁華都會的樣貌,而那個一直都帶著點叛逆、彆扭、陰鬱氣質的男孩,這時彷彿如魚得水般,輕鬆自在了起來。或許,正因為在這個世界裡,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確切的名稱、固定的意義,所有的人都活在自己與彼此共同所構築出來的價值與模式當中,在這裡,低著頭、看著眼前、賣力地生活著,是最簡單而且最理所當然的存在方式,不需要想得太多、望得太遠,因為那不僅是荒謬愚蠢,也同時異常危險的。

這是第一扇窗,看出去,是顯而易見、充滿理性與邏輯的世界。



然而一旦回到了奄美大島,一切又變得完全不一樣了。那是個陸地與海洋交界的地方,深處有濃密幽森的叢林,而一跨而出,即是無垠神秘的海洋,自然界的景觀與魔力,逼迫得如此之近,人類的無知、脆弱與卑微,毫無遮掩地暴露著,有太多無法定義的事物、有太多無法理解的現象,只能猜想、只能臣服、只能用手指去指。

或許,這就是第二扇窗。

觀賞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忍不住會聯想到馬奎斯,但不是他的【百年孤寂】,也不是他魔幻寫實的筆觸,而是他的人生經歷。馬奎斯小時候是由他的外公外婆,在迦勒比亞海岸所撫養長大的,他的外公就是那個沒有人寫信給他的退休上校,他的外婆則是一個活在陳舊傳統價值、相信鬼神存在與靈魂不滅的老太太,對她來說,生人與死者、現實與迷信,並不存在明確的界線。而正是他們倆老的人生與世界觀,大大地影響了馬奎斯對時間、對生死、對萬物的看法,進而影響到他的創作(註)。




而從河瀨直美的一系列作品中,似乎也可以看到一種對於古老信仰與鄉野傳說的著迷,對於生死與慾望的反覆詰問,原來,她在出生後沒多久,父母就離異了,孩提時代的她,被送到了奈良的鄉間,在她沒有孩子的姨婆夫婦隔代教養下,長大成人。生活在遠離塵囂的山林之中,而身旁又充滿了和她相距兩代以上的老年人,自然的神秘與死亡的陰影,必然也充滿了河瀨的童年生活,或許就因為如此,她的作品總會讓人感受到,裡面似乎有著一個古老的靈魂,但觀看世界的那種眼神,卻又如童稚般純真、衝動又帶著疑懼。

在罹患阿茲罕默症的姨婆過世後(《殯之森》是悼念姨婆的作品),河瀨離開了奈良青蔥翠綠的山林,來到她祖先的故鄉:奄美大島。在《第二扇窗》中,這對少男少女主角所面對的龐大自然魅惑,變成來自於海洋,而海洋,又象徵著他們各自的母親,所代表的生命衝擊。對於母親病重即將不久人世的女孩來說,海洋是未知的死亡,她拼命想潛入探索它的奧秘真意,卻不得其門而入;而對於母親像花蝴蝶般四處交際的男孩來說,海洋則是骯髒的性愛,他努力要躲避它的猥褻黏膩,卻反而被自己的憤怒困住。死之懼與生之欲在影片中反覆交纏著,並從兩個少年身上展現出奇妙的複雜與曖昧:女孩因為對死亡的困惑與畏懼,轉而對於性(生之欲)產生好奇與渴望,而男孩卻因為對於性(生之欲)奪走了母親而充滿妒恨,反而將性(生之欲)與死之懼視為一體。河瀨直美不落言詮地將成長電影裡慣見的性與死,透過帶點心理分析式的鋪陳,讓兩者之間有著相生、相剋與合而為一的各種面貌,也從中提出了她對於宇宙天地的大哉問。




解答是什麼?河瀨直美用悠揚的島唄與節慶的舞蹈,為女孩的巫師母親送行,展示了一種平靜豁達的生命態度,卻又以狂風暴雨的爭執與惡夢成真般的恐怖,化解了男孩與母親的衝突,揭現了一種敬畏天地、自覺渺小的領悟體會。而就在這一靜一動之間,將這兩個孩子,從母親/家庭的懷抱與束縛中給釋放了出來,進而讓他們確切地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便是屬於這無垠神秘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正是通往這宇宙奧秘之鑰。於是,他們終於袒露出自己,進行生與死交界的體膚儀式,感受這存在與幻滅之間的剎那真實,然後,又更自由自在地去探索這偉大的自然/海洋、去融入這嶄新的新天地。

我很喜歡片中那位老祖父對男孩所說的:「你們年輕人要勇敢去衝,剩下的就留給我們老年人來收拾就好。」多麼世故成熟,卻又充滿熱情天真的人生觀,那是一種生生不息、趨向永續永恆的渴望,也是一種面對死亡而流露出的從容神氣,更是這部傑出影片最精彩的註腳。

(全文完)

(註)文中內容取自楊照先生所著【馬奎斯和他的百年孤寂】。

 

想映電影院 2015-09-30 12:02:12

牛頭犬您好,佳映娛樂自營的VOD線上平台【想映電影院】有個單元【電影隨想】,希望讓觀眾能夠更深入了解電影,我們邀請許多影評的好文章加入。
想詢問是否能轉載您這篇文章到我們的網站,讓更多人理解這部電影?

我們會保留出處,希望您的同意授權!

版主回應
沒問題,謝謝! 2015-09-30 15: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