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9 23:00:00牛頭犬

局內與局外

《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來聊聊喬治史邁利吧!

我第一次認識他,是在【冷戰諜魂】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這本書裡,當時,這位戴著厚厚眼鏡、五短矮胖身材的資深情報員,原本已經從圓場(英國情報單位)被迫退休下來,卻又被老總(情報頭子)找來,擔任一樁潛入東德反間諜任務的幕後推手。在這本小說中,史邁利只是個陪襯的配角,沉靜、老練卻仍保有深厚感情的性格樣貌,雖然還有點模糊,不過已經夠教人印象深刻。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冷戰諜魂】還有個前傳:【召喚死者】Call for the Dead,書中史邁利正是追查案件、出生入死的主角,而在之後的【優質殺手】A Murder of Quality裡,退休潛心研究德國文學的史邁利,還進入英國寄宿公學裡,當起推理神探來了。

但要一直到了「史邁利V.S.卡拉三部曲」中,史邁利這個角色的完整形象,才終於在我腦中被清晰立體地勾勒出來,而對我來說最有趣的是,在這三部曲中,第一部【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所發生的時代背景,是1973年,據推算,當時史邁利已經是60歲上下的阿伯了,而到了終曲【史邁利的人馬】Smiley's People的時代背景1979年時,他更是接近不逾矩之年,拿這麼一個垂垂老矣的人物,來擔綱諜報故事的主角,實在是有點詭異(特別是常被拿來和伊恩佛萊明筆下的詹姆士龐德對比),而這幾部間諜小說的節奏與氣氛,也確實和它類型所暗示的緊湊與刺激,大異其趣。

剛才所提到的【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這個奇怪的書名來自於英國的童謠/順口溜:「Tinker, tailor, soldier, sailor, rich man, poor man, beggar man, thief.」,而英國最擅長以童謠/順口溜來編撰推理小說的作家,當然非阿嘉莎克莉絲蒂莫屬,於是,這也讓我不由得聯想起,史邁利在某些層面而言,確實和克莉絲蒂筆下的神探(白羅、瑪莎小姐)有著一些神似之處。你會發現,史邁利似乎常常是以一種局外人的身份,受到非正式官方的委託,而進入到案件之中,所以他好像老是在退休(或是被當局給排擠架空),卻仍然忙個沒完;而他的動作遲緩,連開車都不太靈光,所以通常也不會發生什麼驚險的動作場面,他最重要的辦案方式,就是找人詢問、對話,並且動腦思考(還曾被同事奚落他的「小小灰色細胞」← 白羅的招牌台詞);最重要的是,他也常常帶著一種古典神探式超然的、悲憫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彷彿對於這世間一切人性中的殘暴、悲哀與矛盾,他都已經了然於胸,也因此,他總是能那麼冷靜,有時又像是無奈無力到了有些漠然的程度。

但如果就這麼認定,約翰勒卡雷所創作的史邁利系列間諜小說,是比較接近古典推理系統的作品,那顯然又差之甚遠。

勒卡雷在【史邁利的人馬】中,曾透過史邁利的老同事:記憶力如電腦般的康妮沙赫斯的嘴,說出一段足以總結全局的話,她說:「這已經不再是真槍實彈的熱戰了,喬治,這就是麻煩所在。一切都變成灰色了。半個天使對抗半個魔鬼。沒有人知道界線何在。沒有砰砰!」

是啊!那是個我們稱之為「冷戰」的時代,人們不再只是單純地為了信念、為了生存,挺起槍砲來,站在對立的兩方,貼身肉搏、拋顱灑血。相反的,那個時候,所有的謀略、爭鬥與殺戮,為的都只是情報,真的情報、假的情報、有用的情報、無謂的情報、用來交易的情報、被扭曲的情報‧‧‧一切都荒謬地飄浮在利益、心機與謊言之上,而搶奪著情報的人們,也失神地在這場無盡虛耗的戰爭中,遊蕩在「善與惡」那異常龐大的灰色邊界裡,忠誠與背叛,只剩下細細的一線之隔,天使與魔鬼,就只在轉念之間。

勒卡雷將整個諜報世界描寫得極其冰冷灰暗,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不信任感,在彼此的欺瞞與唬弄中,彷彿堆疊成高樓窄巷般的幢幢陰影,在這裡,人心是孤絕的,世界是虛無的,即使能走出鏡子迷宮,卻也不再有勝利的歡呼,只剩下苟延殘喘的嘆息。

就這個角度來看,這些作品不是更接近於冷硬偵探小說,或黑色電影裡的存在主義氣味嗎?

 

因此,觀賞最新改編自【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的電影作品《諜影行動》時,便會發現它在風格與細節間所拿捏掌握到的分寸,簡直是精準得嚇人。不僅僅是那陰鬱緊繃又壓抑的氣氛,以及被大量暗影切割佔據的畫面,直指那黑色類型的內在,更在於編導極其內斂隱諱卻又精細地,透過人物之間僵局般的關係,以至於心底深處的無解糾結,去強化那最核心的虛無與絕望。

這其實也正是勒卡雷小說中最奇妙的心理層面。或許,對勒卡雷而言,冷戰中那走不出的迷宮、無止盡的虛耗,在人生中,最接近的對應,就是愛情吧!在史邁利系列作品裡,能夠讓這位沉著冷靜的老間諜/偵探,不時掀起劇烈情緒波潮的(彷彿讓他從局外走進局內),就是他那美麗但不斷出軌的妻子安恩,她就像是個魔障般,無時無刻困惑著他、折磨著他,卻也逼促著他必須往迷宮深處闖去,就宛如他那個死對頭,也是他另外一個自我:卡拉(其實卡拉也有相同的感情魔障)。

而這種情感的挫敗與痛苦,同樣也出現在其他角色身上,無論是情報販子與敵方女間諜的危險狂戀,或是通敵內奸與換帖同袍間極其複雜又曖昧的情誼,就連史邁利的人馬:康妮沙赫斯與彼得紀堯姆各自感情上的難堪處境,編導也輕輕地補上幾筆,來加深那層心靈上的恍惚與空無(或許是飾演康妮的凱西柏克,和飾演史邁利的蓋瑞歐德曼有著《切勿吞食》Nil By Mouth的老關係,所以兩人在片中彷彿有著一種難言的曖昧;而或許是班乃迪克康伯拜區的《新世紀福爾摩斯》Sherlock腐味太深入人心,編劇居然讓紀堯姆變成了同志‧‧‧而其實原著中康妮才是同志)。

於是,這部不斷地在回溯追憶著過往、不斷地在述說著故事的電影,便得以從諜影幢幢的驚悚片型中,開發出了更扭曲難辨的心理面貌,讓我們看到,在這個詭譎且不斷流動的內在世界裡,是敵是友、是善是惡、是忠誠是背叛、是局內是局外,都失去了定義,也似乎不再有甚麼意義。

瑞典導演托瑪斯艾佛列德森不只拍出了復古懷舊的氣味,更挖掘出了那個時期,沉陷在冷戰泥淖中人性的失落,特別是最後伴著法語歌『La Mer』,氤氳中見證著事件之後的餘波,短短三分鐘內,竟就能把那巨大的惶惑與悲傷,一語道盡,簡直精采的嚇人。而最最厲害的,還是演出史邁利的蓋瑞歐德曼,他看似毫不費力地,就從包括詹姆斯梅森(【召喚死者】)、亞力堅尼斯(【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史邁利的人馬】)、丹洪艾略特(【優質殺手】)等前輩們的陰影中脫身而出,而正是他表演中的那股收斂到幾乎是不動聲色的冷靜,讓外型和小說裡角色不那麼貼近的他,緊緊抓住了這個經典人物的靈魂(就勒卡雷來說,有著過於蒼老的眼神來看這世界),細膩地統整了他飄忽在局內與局外的複雜性,而一段描述自己與卡拉初交手的獨白,他出神般地喃喃自語,彷彿看見卡拉就在他面前的椅子上,蓋瑞歐德曼把這像是分裂自我間的對話,演得神乎其技,並在這種曖昧性中,倍增了影片的厚度。

(全文完)

judy 2012-04-15 20:23:16

之前看了79電視版也很棒
不過電影版滿厲害 能夠把故事濃縮在兩小時說完
尤其原創的聖誕派對運用得好

可是我不喜歡最後對史邁利重歸圓場的處理
感覺太勝利昂揚了,與原著及整部電影的基調有落差

開眼電影網 2012-04-10 18:48:40

牛頭犬先生您好!

我是開眼電影網的Wallace,
拜讀您此篇精采的部落格影評
請問是否同意讓我們轉載至開眼電影e週報【達人影評】單元,與更多的影迷分享呢?
屆時將會註明作者與出處連結,
若有任何問題都可透過e-mail與我們聯繫,
謝謝您!

開眼電影網Wallace Barbu
e-mail: atmovies2008@gmail.com

版主回應
沒問題,謝謝! 2012-04-10 23: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