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2 01:00:00牛頭犬

第三十四屆金穗獎入圍影片觀察筆記(二)

 
§ 說故事的能力與演員調度

《新年新氣象》之所以是部比較出色的作品,因為它還有一項很難解釋也不容易一語道破的神秘優點:導演的說故事能力。講得學術一點就是場面調度,一個懂得調度鏡頭、能夠說好故事的導演,幾個鏡頭就可以緊緊地抓住觀影者的心,製造出意在言外、溢於言表的張力,就像好的小說家,三言兩語就能夠激發想像、引人入勝,這除了需要經驗,也得要有天份。

就像描述男孩與母親情人間無聲互動的《二月少年》,其實是頗有野心的作品,乍看之下,還稍有一點土耳其電影《蜜》的氣味,帶著哀傷、想像與對大自然的著迷,不過這刻意把前因後果、心路歷程的描述,都收斂到最低最省的劇本,其實需要極其高超的敘事技巧才行,而導演孱弱的調度能力,讓拍出來的成果顯得既乾又虛,實在很難教人願意費心思去解讀其中的奧妙。

流暢、生動、完整的敘事,更是辨識導演功力的重要條件,兩部不走藝術路線而不畏大哭大叫的通俗家庭電影《我的拼湊家庭》和《那一年 曾做錯的事》,都很適合拿來做參考。《我的拼湊家庭》有著鄉土電視劇般糾結誇張的劇本,各式各樣的親情與愛情都在裡頭搬演,導演在不到一集連續劇(現在一集好像至少兩小時)的有限時間中,把堪稱繁瑣的劇情交代得有條有理,而且情緒起伏有致,幾個好演員相互幫襯更增添了戲劇效果,雖然還是有些小轉折僵硬得讓人無法漠視,但整體而言,從裂痕衝突到和解平靜,故事是說得值得讓人鼓掌的。

《那一年 曾做錯的事》透過現在式與過去式雙線交錯,帶出一對青少年男女以及他們的家庭,在一樁悲劇前後的心情故事。背景設在淳樸靜謐的山間小鎮,許多時刻似乎是想拍出類似《戀戀風塵》般淡的氣息,不過在極通俗化的劇本裡,卻又不時出現激烈狂放、歇斯底里的情緒,導演在協調上的功夫顯然有些問題,綿長的心理鋪陳,不斷被兇暴的情緒刺激給打斷,讓人難以真正涉入劇情當中,失去了心有戚戚焉的感動,最後的成績也自然不那麼令人滿意。

§§ 演員的調度

家庭劇要達到觀眾「感同身受」的境界,好的演員是必備的元素,只是好的演員更需要導演的調度加持才行,否則只是白白浪費極佳的素材。像是在《當愛來的時候》表現得十分出色的歌仔戲演員何子華,到了《再演一齣戲》就變得光彩盡失、生硬無比,而在許多鄉土劇及《翻滾吧阿信》裡都演得十分細膩自然的潘麗麗,在《那一年 曾做錯的事》裡的表演卻顯得過度而粗糙,這並不是演員的退步,而是編導的失能。

《離散》、《畢業旅行》和《專車》都觸及青少年生活與家庭關係,導演對於年輕演員的調度,是很大的一項考驗。《離散》中兩個年輕演員不太有表情的演出,其實對於影片低調沉重的氣氛而言,還算是恰如其份,不過影片充滿了可預期的橋段,加上溫溫悶悶的敘事,教人看得意興闌珊。《畢業旅行》講的是低收入隔代教養家庭裡的成長心事,小女孩的演出十分惹人同情,也較能引起共鳴,或許是我期待較高,如果故事裡女孩所面對的道德困境,能夠更複雜更兩難一些,或許影片的故事結構會更紮實,意趣也會更上一層。《專車》裡的原住民男孩非常聰慧地詮釋出對缺席父親的渴望與排拒,兩種矛盾的心情,讓這個一開始有點超現實而後謎底慢慢揭曉的小故事,有著足夠的張力與說服力,而飾演母親的高慧君,也有著自然生動討喜的表演,讓觀影成為一種愉悅的享受,而不太想去計較些細枝末節的毛病。

《浮聲舊夢》、《女兒》和《殺豬犯》則都是關於照顧高齡父母的作品,而捕捉老演員們的滄桑卻不致於顯得浮誇流氣,對導演而言來說也是一項挑戰。《浮聲舊夢》是一部過度低調的作品,包括演出父子的兩位演員,連衝突對手戲都悶得可以,低調到最後應該是能感動人的爆點,都推不上高潮。《女兒》的演員無論老少,演出都十分自然,這也是這部作品最討喜的部分,至於釘子戶的秘密,與最後一生一死看似生命延續的橋段,則沒有呼應出什麼特別的驚喜或感動。講浪子回鄉的《殺豬犯》帶著荒謬的諧趣,飾演兩代的演員們都十分稱職,無論是兄妹間的貼心互動、老一輩的曖昧情愫、到親子間疾言厲色內藏的關懷與柔情,都不會死板做作,只不過總感覺這樣的俏皮,似乎還有可以有更外放一點的空間,有更能挑動觀影者情緒的方式,否則便稍嫌有點平凡,在這大量的影片中,很容易就被淹沒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