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7 21:00:00牛頭犬

蠍子與青蛙



愛爾蘭導演尼爾喬丹的經典作品《亂世浮生》The Crying Game裡,引用了這麼一則伊索寓言:

有隻蠍子想過河,因為不闇水性,所以拜託青蛙載牠一程。青蛙剛開始拒絕了,因為怕蠍子會螫牠,不過在蠍子再三地保證絕不會動手情況下,終於還是答應背蠍子渡河。不料才過了河的一半,蠍子卻又螫了青蛙,中毒麻痺的青蛙游不動了,就當牠們兩個都將要沉入水中之時,青蛙喊著:「蠍子先生,你為什麼要螫我呢?這下子我們都要溺水了。」蠍子回說:「沒辦法,這是我的天性啊...」

看魏德聖導演的《賽德克巴萊》時,我腦袋裡不斷浮出這個故事,對我來說,這部片重點不在於史實、不在於場面,而是在於一群依隨於其天性而選擇走向毀滅的人們,那悲劇性的心路歷程。

大量的雨景適切地逼現了宿命性的壓抑氣氛,儀式性的鯨面、舞蹈、狩獵一再地出現,化做一種繁複的存在制約,血腥而殘暴的殺戮場面,帶來了惡夢般的昏眩與驚駭,後半部裡極其細節式地反覆去描述死亡的段落(幾乎每個稍重要角色的死都落力甚重地描述),更把整部片建構成一種漩渦似、沒有出口的迷宮,這群賽德克族人們,死命地往裡衝,用生命的殞落的片刻,去確認自我那微小的重量。

過程中並不是沒有疑慮的。透過歸化歸順的蕃人與逆來順受的漢人,以及殖民者自豪的文明語氣,不斷地詰問著這群主導出草的賽德克族人們,為什麼?為什麼要以幾近滅族的方式,和強大的帝國主義者,做出以卵擊石般的頑抗呢?

不是盲目的迷信,也不是野蠻的驕傲,而是血液裡那無法抗拒的天性(成為真正的人/賽德克巴萊),逼使得他們,寧願走向命運的悲劇,也不願意麻痺地生存。

而這似乎也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永遠無法相互理解、也永遠難以跨越的鴻溝。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很大也很好看的作品,努力地挖掘並理解霧社事件中,屬於原住民的獨特觀點,也試圖在衝突中對比殖民與被殖民間的複雜情結。不過或許是因為想述說的故事、想描繪的人物、想呈現的場面實在太多太繁複,明明是全長超過四個半小時的電影,卻有種好像剎不住車的急迫感,雖然讓影片緊繃而不無聊乏味,但也因此,有些情節顯得潦草、許多角色面目模糊、某些場面冗長某些卻又有嘎然而止的哽咽感,少了點氣定神閒的從容大度,當然,魏德聖本來就不是個走侯孝賢路線的創作者,而很顯然的,把故事說得精采豐富才是他想要的,只是我想,如果功能性的情節可以少一點,留白的地方稍微多一點,或許可以讓這部片更耐人尋味,也能更加盪氣迴腸、餘韻不絕。

但話說回來,我又知道些什麼呢?

蝨子 2013-10-07 21:27:24

蠍子青蛙都死了,不是只死一隻,但也都只死一隻,因為根本與數量與死了幾隻青蛙幾隻蠍子無關,對吧?如果日本人都沒死,那請問你引用那個故事做什麼?塞德克沒有滅族,死也沒有白死,被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了,因為日本使用化學武器。漢人逆來順受?確定你根本不是台灣人,你寫這種東西只是想警告台灣人

judy 2011-12-25 21:38:40

話說講到蠍子與青蛙的故事我反而立刻想到的是港劇"第三類法庭" ,小時候看的印象太深刻,邵美琪那時候真是漂亮極了

開眼電影網 2011-11-22 14:52:37

您好!
我是開眼電影網的Thom,
拜讀完這篇文章後覺得您寫的很有洞見,
請問是否同意讓我們轉載至開眼電影e週報達人影評單元,
與更多的影迷分享呢?
屆時將會註明作者與出處連結,
若有任何問題都可透過e-mail與我們聯繫,
謝謝!

開眼電影網Th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