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3 11:42:47牛頭犬

異鄉‧終點?

要說我這輩子至今反覆看過最多次的影片,第一名是美國導演詹姆斯艾佛利的文學電影《此情可問天》Howards End,第二名則是英國導演查爾斯史都瑞奇的另一部文學電影《倫敦落霧》Where Angel Fear to Tread,這兩部片都是改編自英國文學家E.M.佛斯特的小說作品。《倫敦落霧》完成及上映的時間其實還比《此情可問天》更早一些,就卡司而言一點兒也不遜於《此情可問天》,但是這部片無論在英美或台灣卻幾乎完全被忽視掉了。

當初這部片是否有在台灣上院線,我是毫無印象,第一次看到,是在我家附近的錄影帶店那滿坑滿谷的舊片區裡翻到的,因為當時超級喜愛佛斯特的小說,所以就租了看看,沒想到居然也一看就著了魔,整整拖了近十個月才將錄影帶還給老闆娘,後來還又租了兩次,每次也都一直擺在家中沒事就放來看(那時沒有第四台也沒網路),到被一催再催才肯還片。



其實嚴格來講,《倫敦落霧》真的算不上什麼極品之作,就故事而言,它的原著小說【天使禁履之途】像是佛斯特【窗外有藍天】A Room with a View的創作練習版,和他後期經典之作中,那種對於階級與文化間的多層次對比更迭的精采程度相較,還有頗大的距離,而出身電視劇界的導演查爾斯史都瑞奇,曾拍過1988年的《窗外有情天》A Handful of Dust,在文學改編上,也多半只是扮一個規矩的導匠,少有什麼卓越驚人的觀點。但是對我來說,《倫敦落霧》更像是一部情調電影(就像是軟綿綿的沙發音樂),有美麗的義大利鄉野風光,有優雅的文學氣氛,瑞秋波曼的配樂美得迷死人,而片中的感情也可愛含蓄得讓人心頭振盪,讓我上癮似地看了再看、百看不膩。

最近在亞馬遜驚喜地發現了《冬天的訪客》與《倫敦落霧》一組的雙碟盒裝版DVD,也不管自己已經早已有了收藏,又失控地買了下來,收到後忍不住又快速地將《倫敦落霧》快速地看過一遍,這次我才發現,這部片最吸引我的,其實是那股對於異鄉的旖旎幻想,以及平凡壓抑生命中,被異鄉情懷所逼現的浪漫可能。

因此影片的那個收尾,是那麼曖眛微妙卻又激動而感傷,每一次看完都讓我回味無窮。

對我來說,詹姆斯艾佛利最新的作品《終點之城》City of Your Final Destination,就是一部頗為神似的作品。



《終點之城》改編自彼得卡麥隆的同名小說,是艾佛利在失去他的製片伴侶伊斯麥默詮後獨自完成的第一部電影。在人際上長袖善舞的伊斯麥默詮,他的過世對這部片所造成的直接影響,除了製作資金上的左支右絀(導致艾佛利因為欠債而被包括安東尼霍普金斯等一堆人告,最後影片還被假扣押)外,就是艾佛利的幽默感似乎又更加嚴重地被凍結了。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一定還挺難想像它的原著小說其實是個挺有喜感的喜劇作品(雖然我不是那麼喜歡這本書,但在閱讀的過程中確實不時會被逗樂,甚至還笑出聲來),在艾佛利的鏡頭下,許多荒謬突梯的情境居然也有些陰沉嚴肅起來。

雖然如此,艾佛利與他的編劇老搭擋露絲賈華拉,卻反而從小說中提煉出一種奇妙的異鄉人情懷,這樣的主題似乎從他們巔峰之作《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後的「法國異鄉客三部曲」(《總統的秘密情人》Jefferson in Paris、《狂愛走一回》Surviving Picasso及《父女情深》A Soldier's Daughter Never Cries)就開始漸漸發酵,而在同樣不太好笑的喜劇片《愛情合作社》Le Divorce中也看到這樣情緒的蔓延,到了石黑一雄編劇的《異國情緣》The White Countess時,異鄉人更躍升成為整部作品的中心主題。

在《終點之城》裡,艾佛利再次利用一棟鄉間小鎮的大宅邸做為整部片的精神中心,只不過這回地點是在遙遠南美洲的烏拉圭。在這神秘偏僻的角落裡,聚集了來自各個不同地域、沒有血緣關係的異鄉人(二次大戰時流亡的猶太家庭、如吉普賽人選擇流浪的歐洲女孩、因婚姻而受困於此的美國女子、因賣身而獻身於此的日本人、雙親因政治因素而遭放逐的伊朗人),他們受困於生存、慾望以及對於死者的記憶,因而產生了利益的掙扎以及情感的糾纏,卻在一場意外的干擾中找到了他們生活的出路。



其實當初在看小說時,我並沒有特別意識到這種異鄉人的困頓或孤獨感,但艾佛利卻透過他鏡頭,清楚地點了出來,那寬闊優美的景致,那平靜典雅的氣氛,似乎都壓抑著內在的荒涼與飄零。不過這樣的情緒,其實又與石黑一雄那較為悲觀晦暗的色彩頗不相同,《終點之城》的異鄉情結,卻也帶有著些許浪漫與樂觀的情調,它少了那種找不到歸屬感的窒息恐慌與恍惚疑惑,卻多了一股跳脫身份拘束與禮教壓力的快慰與舒坦:影片一開始時所呈現的回憶(男孩幫母親戴上鑽飾)與夢魘(夢魘),暗示著宛如命運與性格的鎖鏈,到了最後竟都變成了促成歡喜結局的轉機,而影片中的唯一反派人物(男主角的女友,也是唯一沒有困於回憶的非異鄉人→沒有認同危機的美國人),也意外成為了解開僵局的催化劑。正如同影片最後演出的那齣萊哈爾的輕歌劇「風流寡婦」一樣,所有的算計、偏見、誤會與阻礙,都變成了浪漫愛情的墊腳石。

所以我會說,《終點之城》是一部和《倫敦落霧》(或《窗外有藍天》)有些神似的作品,也因此觀賞這部作品對我來說,是件非常享受的事。那整個畫面的情調與鏡頭的運動,都充滿著艾佛利式的筆觸(雖然配樂並不是艾佛利的老搭擋理察羅賓斯),而安東尼霍普金斯和蘿拉琳妮這兩個老妖怪的表演,生動自然又充滿幽默與魅力,更是增添許多觀影的樂趣。不過在這美感精緻與張力飽滿的影像中,艾佛利的敘事似乎少了在他最好作品中的那種氣定神閒,顯出了些許唯恐語焉不詳的急促,少了一份自信與瀟灑;而霍普金斯與琳妮完美自然的演技,則更加突顯出了年輕演員們的內在複雜性不足,或詮釋扁平人物時的浮面與刻意,讓這影片的成績打了折扣。

詹姆斯艾佛利已經82歲了,說實話,他那一貫內斂又迂迴的風格,早已經變得不合時宜,而在生活與工作的得力老搭擋伊斯麥默詮離開之後,他還能夠完成多少作品實在令人懷疑(據說目前還在籌拍莎劇電影《理查二世》Richard II),這十幾年來,我很遺憾地看著這個我心目中最卓越的電影創作者,一部又一部美麗動人的電影無奈地蒙上了塵埃,卻也竊自地高興,在這奇招百出、變動越見激烈、大師越見稀罕、電影創作如消耗品般快速篩汰的現在,我還因此能偷偷保有著一個小小的角落,享受著我永遠不會厭倦的私藏經典,享受那份孤獨的自得。

對我來說,詹姆斯艾佛利永遠都在那裡。

 (全文完)



內田光子即將發行的最新錄音「舒曼的大衛同盟組曲與幻想曲」


鄭俗 2010-09-09 00:18:23

Man, you're the master!
我真的喜歡你寫的
你說的這兩部電影怎麼樣都得要去找來看

版主回應
我想這兩部片的dvd應該會挺難找的
不知道《終點之城》台灣會不會出DVD
www.moviehours.com搜尋可以找得到

謝謝你啦!
2010-09-20 16:45:39
同上 2010-09-06 16:36:41

9.16鄧泰山鋼琴獨奏會 可以考慮聽聽
我覺得你會非常喜歡他
如果你有聽的話 在一起討論討論

推薦ㄧ個作曲家 譚盾
就是臥虎藏龍的配樂者
我最喜歡的不是這個 是"地圖"
他是湖南人 他把家鄉的音樂帶到了世界各地
其中有ㄧ段是描寫 ㄧ個老人能用石頭發出美好的音樂並且排出易經的卦 我嘆為觀止 我最感動的是 當他把地圖做完在世界各地演出 最後音樂回家了 回到湖南演 那個地方沒有紐約的舞台漂亮 沒有裝潢 是在露天演出 但是音樂尋到了"根"每一種音樂都有他的出生地 最適合當地的人 因為是當地的人做出來的 最容易引起共鳴
好像有出DVD 我是上配器法看的 後來有借回家看
對了 配器法是ㄧ們教你如何寫出室內樂 樂團 改編曲子及寫電影配樂的ㄧ門課程 尤其是電影配樂講了半年
害我現在片演的怎樣我都覺得沒關係 配樂寫的如何才是討論重點(本末倒置)如果你想換角度看電影 電影配樂是ㄧ個不錯的切入角度可以嘗試

版主回應
哈囉!後來因為早早就答應要代班,所以最後沒去聽鄧泰山的演奏會,不知道是不是很成功。第二天去聽了爵士音樂會,過了Bossa Nova的一晚,心情還挺輕鬆的。下個月會去聽慕尼黑室內樂團的音樂會,莫札特、舒伯特夾著一個巴爾托克,還蠻特別的。

我試了幾次,不過真的還是很難把現代音樂好好聽完,我有看過一段內田光子在描述荀白克音樂之美的片段,感覺很有趣,但實際聽起來真是痛苦,我想或許這對我來說還是太早了。聽說明年國家交響樂團會表演一些維也納第二樂派的曲子,到時再試試看吧!
2010-09-20 16:43:12
我是你病人兼網友 2010-09-03 21:25:03

你整個動作好快 我都還沒開始買耶
聽完告訴我你覺得如何?
讀譜的要素那篇你就參考一下
可以試著讀讀看譜 有問題可以問我 別客氣!

版主回應
我的CD還在遙遠的英國啦!要到這個月20號才會在英國發行,
真是挺期待的,還特別先去買了普萊亞的大衛同盟組曲(聽說是他的第一張錄音)來聽,聽說當年里茲鋼琴大賽兩個人都有表演這首曲子(據說普萊亞比較受好評),至於幻想曲我才發現我已經有了另一個我也挺喜歡的鋼琴家安斯涅的版本,不過我想內田光子的詮釋一定和安斯涅很不一樣。
超感謝妳告訴我一些讀譜的訣竅,我會好好去研究一下的!
對了,我當年考完駕照後隔了十四年才真正開始開車(原本也只敢在教練場開),有時就是情勢所逼,該會的時候就會了!
2010-09-06 16: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