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5 17:28:25牛頭犬

《沉默的食物》Our daily Bread

搭巴士回台北的路上,我剛好看了兩小段公視播的「生命脈動」Life,是英國BBC電視台拍攝的生態節目。第一段是關於松鼠媽媽為了要保護小松鼠不被響尾蛇吞掉,將螁落曬乾的蛇皮咬碎,沾在尾巴上,當響尾蛇出現危及生存時,牠便將尾巴翹得老高,讓視力不佳而依賴嗅覺的蛇,以為是比自己更強的同類而不得不徹退。第二段則相反,攻擊力強的母殺人鯨帶著小殺人鯨冒著擱淺的危險,偷偷地潛到岩架包圍的淺水海域,窺伺著大量在那兒棲息的海豹,偶有不慎滑落時,便撲上咬住,拖回海中當做佳餚。

回到台北後我去看了最新上映的紀錄片,《沉默的食物》。



這部電影最令我驚嘆的,不止是那幾近於一場一鏡的靜態、淡漠、自然主義式的表現手法,而是用這樣獨特風格所逼現的那冰冷、制式、無情緒性的高度進化食物生產模式,那和我幾十分鐘前所看到的那原始的生命搏鬥(獵物試著進化與偽裝得以保有生存,掠食者藉由經驗與冒險來鍛鍊殺戮的能耐)簡直完全是兩個世界,無論是動物或植物,都被擺上了完美設計的生產線上,從出生/萌芽的那一刻起,整個生命路線就已經被算計好了,只能安份地往前走,直到最後被去蕪存菁變成食物的那一刻!

這樣的生命,在那龐大的數量中顯得更為渺小,而存在的價值,變得極其稀薄。

然後我們又看到,鏡頭以同樣的冷眼旁觀態度,去看那生產線上的工人們,捕捉那反覆熟練如機械般的動作,對他們來說,每個大小幾乎相同的蔬果,已經激不起任何對於美的驚嘆,手中一瞬即逝的牲畜生命,也擾動不了任何不捨情緒,就只是工作,製造食物、生產食物、供應食物,在偌大的農場、工廠、屠宰廠裡,為了人類的口腹需求,也為了自己的生活來源,他們日復一日、面無表情地工作著:都是為了食物。

這樣的生命,在那龐大的系統中顯得更為渺小,而存在的價值,也變得極其稀薄。

原片名叫做「Our Daily Bread」,許多時候,導演也把鏡頭靜靜地佇在那些工人的面前,看著他們默默吃著午餐的過程,那鏡頭也同樣非常地長,長到幾乎都快可以看得出來那麵包裡夾的是什麼料。然而,或許就在某個時刻,你會發現,或許自己也正處在那樣的狀態,為了每日送進口裡的食物,為了每個月在存摺中填上的數字,日復一日、沒有情緒、機械式地在巨大的生產線、交易網絡、價值體系、服務模式中做著某種被囑咐的相同動作,而似乎不曾想過,究竟真正為的是什麼?

這樣的生命,在那龐大的世界中顯得更為渺小,存在的價值,更變得極其稀薄。

然後我想,那些在草原、在海洋、在沙漠...中,為了存活、為了食物而搏鬥、而蛻變、而用盡心機的原始動物,和那些在牧場、在農莊、在公司、在工廠、在醫院、在學校、在各類機關行號中...整個生命路線都已經被算計好了,只能安份地往前走的高度進化動物,兩者之間生存的差異性,究竟在哪裡?難道為的都只是,那卑微的一餐飯嗎?

然後,一陣寒意從我心底竄出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