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07 13:00:19OHIYAO

《影癡》向左向右,因緣交會

有些陰鬱低沉的天空,有些冷清寂寥的市街,這是今天星期一的近午。我想這整個世界大概還散沉溺在昨天週日的悠閒與慵懶裡,沒完全清醒過來。星期一,世界要開始新一週的運轉,只有我,仍然享有休假的權利。
於是,獨自一人騎了機車到高雄,看我一個人的電影 --- 向左走,向右走

升大四那年的暑假,報名參加了聯合文學年年都會舉辦的文藝營。幾米正是那一梯次我報名的散文組的講師之一。在這之前,對於幾米及他的繪本作品還沒有深刻的印象與特別的喜好,只單純覺得一個特別名字的畫家所畫出有意思的圖文書。
記得那堂幾米的課,教室裡的聽眾突然爆滿了,好多人沒位子坐就直接站在教室後,顯而易見地,許多電影組、小說組、新詩組的學員都跳槽過來旁聽,我這才明瞭原來幾米這麼有魅力。
可是,幾分鐘後站在大家面前的幾米,他,絕對稱不上是個有魅力的人。理著沒有特色的短髮,戴著副黑框眼鏡,身材瘦小臉孔蒼白,並且,我明顯感覺出他是個纖細敏感、神經質而缺乏安全感的人。
沉默寡言的他,慢條斯理地操作起幻燈機,教室的燈暗了下來,一張張迷人的畫作開始在白板上發著光。幾米開始介紹他的作品,「向左走,向右走」。
豐富的色彩與圖案一幅幅在白板上逐次跳動著,幾米以上揚而略帶沙啞的聲音,一種憂傷而寂寞的音調,誦讀著圖片裡的文字宛若朗誦著一首動人的詩。原來,圖畫與文字的結合能夠如此的和諧!圖象式的思考能夠發掘全然不同的世界!
於此,我開始深深著迷於都市中這則向左走向右走的童話,開始著迷於幾米他迷人的作品。

那年的耶誕前夕,我把「向左走向右走」送給S,一個我暗戀許久的女孩,做了我平生第一次的告白。

而關於向左走向右走的電影版。
想要去看這部片,有三個簡單的理由。
首先,在幾米的原著繪本裡,故事其實挺稀薄的,單線前進的敘事過程,沒有高潮迭起構不成戲劇張力。那麼導演與編劇該怎麼辦呢?要在不破壞原著的故事情節氛圍下另闢蹊徑,增添新的元素與角色,在幾米他所留白處塗抹上色,而重新再創作出足夠片長兩小時的電影故事,這是原著被改編搬演上銀幕困難的地方,更何況,這次編導手邊的材料不是滿是文字的小說,而是一本圖文繪本。
個人覺得,導演和編劇已經相當成功地達成這個目的了。
畢竟要從平面的繪本世界走入有血有肉的真實生活,觀眾們當然會期待更多。於是,導演為男女主角加入了性格,編劇為他們之間的情緣加入童年的故事,甚至創造了兩個新的人物,醫生與小紅分別來追求男女主角。
小紅與醫生在電影版的向左走與向右走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誇張的熱情與積極的追求在片中帶來不少笑點,同時也形成故事情節推演的助力(當然對男女主角間的情感發展是種阻力),他們是種反襯,烘托出男女主角的個性,同時也是種反諷,以世俗的目光來嘲弄譏笑著男女主角間冥頑不靈地相信緣分,死守碰不著的情感。
其次,單純為了金城武與梁詠琪去看這部片。覺得他們兩人真是銀幕上最登對最完美的情侶組合了。兩個人都是天仙般的人物,好像是從漫畫中現身的美少年與美少女,那麼在他們兩人的組合之下,究竟會怎樣在幾米的繪本中相戀呢?
最後,因為相信緣份。我與幾米的,與向左走向右走這繪本的緣份;在繪本中,「他習慣向左走,她習慣向右走,他們始終未曾相逢」,使得他們這兩條平行線相逢見面的是緣(圓形的、公園的噴水池);與我暗戀的S的緣...。
在片中,金城武有這麼一段話:
「緣分不是這樣的...兩人相遇,彼此喜歡,這才叫緣分。如果兩人互不喜歡,就算遇上幾百萬次,都不算緣分。如果一個喜歡,一個不喜歡,喜歡的死纏不放,不喜歡的嚇的想走,那更不是緣分,是痛苦....」
緣份究竟是什麼?說真的,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相信緣份,相信一種「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緣份。
我還在默默地等待屬於我的緣份。

電影版的向左走向右走也不是沒有缺點的。其中頗令我感冒的是梁詠琪是朗讀辛波絲卡的詩,帶點港味的國語,缺乏抑揚頓挫與情感的語調,看不出這首詩的哪些字句觸到了她的心底,可惜了。另外,緣份之於偶然與巧合,怎麼樣才是善用?若太過擅用則流於濫用,不少情節裡男女主角都做著同樣的事甚至說著同樣的話,先看了這幕的金城武幾乎就能預測下一幕的梁詠琪,令觀眾失去了期待的驚喜與觀影的趣味。

最後,讓我們讀一回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 (Wislawa Szymborska)的「一見鍾情」(Love at First Sight),以你溫柔的心與等待伊人的情。


一見鍾情 辛波絲卡

他們兩人都相信
是一股突發的熱情讓他倆交會。
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
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

既然從未見過面,所以他們確定
彼此並無任何瓜葛。
但是聽聽自街道、樓梯、走廊傳出的話語——

他倆或許擦肩而過一百萬次了吧?
我想問他們
是否記不得了——
在旋轉門
面對面那一刻?
或者在人群中喃喃說出的「對不起」?
或者在聽筒截獲的唐突的「打錯了」?
然而我早知他們的答案。
是的,他們記不得了。

他們會感到詫異,倘若得知
緣分已玩弄他們
多年。

尚未完全做好
成為他們命運的準備,
緣分將他們推近,驅離,
憋住笑聲
阻擋他們的去路,
然後閃到一邊。

有一些跡象和信號存在,
即使他們尚無法解讀。
也許在三年前
或者就在上個星期二
有某片葉子飄舞於
肩與肩之間?
有東西掉了又撿了起來?
天曉得,也許是那個
消失於童年灌木叢中的球?

還有事前已被觸摸
層層覆蓋的
門把和門鈴。
檢查完畢後並排放置的手提箱。
有一晚,也許同樣的夢,
到了早晨變得模糊。

每個開始
畢竟都只是續篇,
而充滿情節的書本
總是從一半開始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