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01 11:07:07bluejohn

拜訪桃花源(三之一)

 

 

 

 

 

 

 

 

 

 

 

 

在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有許多條步道,而每一條步道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的報報要帶領大家去造訪其中兩條相當有特色的步道—梅園、竹村以及蓮花池步道—這裡堪稱是世外桃源,沿路的峽谷景觀景色迷人,值得您來拜訪。

★1.1太魯閣口

風塵僕僕來到花蓮新城已經將近10點了,新城車站的外頭還是一片冷清,只有零星的旅人在此下車,搭上計程車來到今晚的落腳處—太魯閣旅店。這家外表新穎的旅社,就為於太魯閣牌樓前不到200公尺處,不過這是一家老店新開的旅社,因為早在民國38年太魯閣旅店就矗立在這裡了。夜晚的太魯閣口相當的冷清,尤其是河口的太魯閣大橋通車後,原本要往花蓮的車輛都不經過這裡了,四線的車道上似乎成為徒步區,不過還是要小心偶而呼嘯而過的汽車。
 
 
 
 
 
 
 
 
 
 
 
 
 
 
 
 
 
 

★1.2迴頭彎

一早搭乘一天只有兩班往洛韶的班車,根據站牌的時刻表班車應該是7點半才來,不過或許是假日車少之故,7點20分車就來了,要不是提早來等車,不然就miss掉了。早晨的中橫公路車少少的,一點也感覺不出假日車多擁擠的景象,車上的乘客看起來像是在地居民,而多數人都在天祥下車。迴頭彎距離天祥約四、五公里(164.5K),中橫公路從天祥起就由立霧溪改沿大沙溪前進,到了迴頭彎剛好是一處180度的大迴轉,海拔約700公尺,這裡也是今天的起點。

一放眼望去就被大沙溪的峽谷景觀所深深吸引,想到要沿著壯麗的風景漫步,心情不由得輕鬆起來,感覺就算走一天的路也不會累(實際上真的走了一天的路)。

從起點就能望見步道沿著大沙溪開鑿的面貌,一走入步道真的開始漫不經心,因為溪谷的景色一直讓人想拿起相機拍照,也因此殺了不少的記憶體(台長是用數位相機)。這條寬約1公尺的步道,是通往梅園、竹村以及蓮花池的唯一路徑,而當地居民聯外交通工具就完全仰賴機車或農用四輪搬運車,恰巧在清溪吊橋的附近給碰到了。這座清溪吊橋位於小瓦黑爾溪上,剛好也是與陶塞溪的匯流處,往下則稱為大沙溪,步道繼續沿著陶塞溪上游前進。
 
 
 
 
 
 
 
 
 
 
 
 
 
 
 
 
 
 
 
 

★1.3九梅吊橋

約末20分鐘,來到九梅吊橋口,這裡是往梅園、竹村以及蓮花池的分岔點,過吊橋是蓮花池,直走則是梅園、竹村。梅園、竹村以及蓮花池是早年中橫公路開闢時,為就近種植蔬菜所闢建的農場,分別以松、竹、梅、蓮來命名。由於中橫沿線並沒有大規模的耕地,因此河階地形的平坦地就成為深山裡最佳的耕地,也造就今日的風貌。不過早在築路榮民來開發之前,這些地方原先就是原住民的舊部落,因日據時代理蕃政策而將原住民通通趕下山去。

而在九梅吊橋的得名是因這裡有九株老梅樹,在吊橋口前的山坡上有四株,而另外五株則一字排開與「郵務信箱」併排。這裡的郵務信箱是偏遠地區常見的形式,就是郵差只要將裡頭居民的信件投遞而此,再由居民出入時自取。不過從信箱看起來像是被破壞的樣子看來,恐怕裡頭的居民都已經搬遷了。


★1.4陶塞溪
 


 
 
 
 
 
 
 
 
 
 
 
 
 
 
 
 
 
 
從九梅吊橋出發約三、四十分鐘突然發現眼前景觀是一片pink(粉紅)與村落房舍的畫面,原來三月的時節正值這裡水蜜桃花盛開的時節,而這排山谷河階的房舍就是「梅園」,因此稱這裡為「桃花園」一點也不為過。不過要先繼續往前進,等回程之時再來拜訪梅園。沿著陶塞溪繼續前進,平緩的步道一路走來一點也不覺得累,再加上沿途景觀多變,往往一個轉彎河谷的風貌又截然不同,好想親自下到溪谷去瞧瞧這巨石、峭壁所構築成的天然美景。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