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02 22:47:34bluejohn

台北士林~走訪三腳渡

 


對「三腳渡」的認識是從媒體報導開始的,這裡被稱為「台北市最後的碼頭」,雖然只有幾艘舢舨,小小的河港卻是基隆河船運興盛的最佳見證,。基隆河的污染讓這裡早就沒有了漁產,不過撈紅蟲卻成為意外的收穫。

「三腳渡」早年是社子(葫蘆堵)、劍潭、大龍峒三地方對渡的碼頭,現在所稱的社子島從地圖上來看似乎不是真正的島,三面環河。民國五0年代,因為「淡水河防洪工程」而將基隆河改道,現今的基河路即為當時的舊河道,此外也填平社子島與大龍峒間的番仔溝,從此社子島與台北連結在一起,三腳渡擺渡的功能也喪失了。

 



雖然擺渡功能消失了,經過整建後的碼頭格外增添一份人文風格,幾幅老照片、造船工寮,還有迎風飄曳的三角旗,再加上辦過四屆「親水藝術節」後讓這裡聲名大噪。

一旁的「天德宮」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主祀土地公,這座廟卻成為落難神明的收容中心,裡頭擺放許多漁民從河水中撈起的神像。不過這座廟最特殊之處就是「可移動的廟」,因為在行水區是不能有建築物的,為了躲避政府拆除及河水高漲,讓這座廟有了不一樣的造型。

 




※交通指南

A.劍潭捷運站直走劍潭路至堤防(經後港公園、劍潭抽水站)

B.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