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座阿育王塔齊放光芒 銀塔出土7年鮮為人知
杭州西湖邊的雷峰塔,除了讓人聯想到白娘子和許仙的浪漫傳奇, 那座2001年在地宮出土的銀制“阿育王塔”也是其重寶。但很多人 不知道,“阿育王塔”還有一座“姊妹塔”——即天宮中的阿育王塔 ,因出土時破損嚴重,一直藏于文保部門。 昨天,成功修復後的雷峰塔天宮銀質鎏金阿育王塔首次與世人見面—— 浙江博物館專門進行了《天覆地載——雷峰塔天宮阿育王塔特展》, 展出五代吳越國王錢俶鑄造、歷代民間倣造的阿育王塔30余座, 其中1級品10余件,為國內首次對阿育王塔的集中展示。 出土7年鮮為人知 西湖雷峰塔建于公元977年,于1924年倒塌。2000年2月至2001年7月, 為配合雷峰塔重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雷峰塔遺址、地宮進行 考古發掘,發掘出位于天宮、地宮的兩座純銀阿育王塔。 出土時,地宮的阿育王塔完好如同新造,天宮的阿育王塔因雷峰塔 倒塌時受擠壓,已嚴重變形,塔裏的“舍利金瓶”也被壓扁,所幸基 本部件沒有缺失,此後被浙江博物館保管起來,在去年10月啟動修復 前鮮為人知。 據悉,純銀材質的阿育王塔,全國僅此兩座。 據曾主持雷峰塔地宮考古的浙江省博物館歷史文物部主任黎毓馨介 紹,“此前發現的阿育王塔銅塔居多、鐵塔略少,還沒發現銀制的, 更何況一下子發現兩座。” 溫度控制是修復關鍵 考古專家經多方考證,確認天宮、地宮兩座銀阿育王塔的形制、裝 飾題材、質地均相同,通高36厘米,由基座、塔身、山花蕉葉、塔剎 四部分組成。塔身方形,四面刻有佛祖生前行善的故事畫面,四角各 有1只金翅鳥;塔身四角的山花蕉葉,正面鏤刻反映佛祖一生事跡的 故事畫面。兩座塔的不同在于,地宮出土的阿育王塔內有金制容器, 即“金棺”,存放當年錢俶供奉的“佛螺髻發”舍利;天宮的阿育王 塔內懸挂4厘米高的葫蘆狀金瓶,內含舍利。 天宮阿育王塔出土後,浙江博物館邀請包括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所 長楊統環在內的文物修復專家,在確保保持原狀和歷史信息準確性的 前提下進行修復。 修復困難重重,其中溫度掌握最困難。楊統環介紹,天宮阿育王塔 含4%左右的鉛,在目前出土的銀器中很少見——一般銀器的含鉛量在 1%左右。因此,整個銀器的硬度很高,需高溫才能恢復形狀;而銀的 延展性很強,如溫度控制不好,造型、紋理都會受影響。“為此, 修復時局部最高溫度控制在1000℃左右,還需多次表面處理, 最終使該塔重現千年舊貌。” |
浙江博物館首次集中展示 包括五代吳越國王錢俶鑄造等 一級品逾10件
【人間社記者觀琨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浙江博物館正舉行「天覆地載—阿育王塔特展」,是中國阿育王塔首次集中展示,備受矚目的是修復後亮相的雷峰塔天宮銀質鎏金阿育王塔。
此次特展,展出五代吳越國王錢俶鑄造、歷代民間仿造的阿育王塔三十餘座,包括一級品十餘件,堪稱藝術饗宴。
建於九七七年的浙江省杭州西湖雷峰塔,一九二四年倒塌。約十年前,為重建雷峰塔,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雷峰塔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天宮、地宮內的兩座純銀阿育王塔。
出土時,地宮的阿育王塔完好如初,但天宮的阿育王塔因雷峰塔倒塌時受擠壓,嚴重變形,塔內的舍利金瓶也被壓扁,但基本構件沒有缺失,委由浙江博物館保管;去年十月進行修復。
浙江省博物館歷史文物部主任黎毓馨說,之前發現的阿育王塔,銅塔居多、鐵塔略少,純銀的阿育王塔全國僅此兩座。天宮、地宮出土的兩座銀質阿育王塔的形制、裝飾題材、質地相同;差異處在於,地宮的阿育王塔內有金質容器,即金棺,存放當年錢俶供奉的佛螺髻髮舍利;天宮的阿育王塔內懸掛高四公分的葫蘆狀金瓶,內含舍利。
阿育王塔由基座、塔身、山花蕉葉、塔剎四部分組成,總高三十六公分。方形塔身,四面刻畫佛陀生前善行,四角各有一隻金翅鳥;塔身四角的山花蕉葉,正面鏤刻佛傳故事。
浙江博物館邀請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楊統環等數名專家,對天宮阿育王塔進行修復。過程中,最困難的是溫度控制。該塔含鉛量約百分之四(一般銀器約含百分之一),硬度很高,需高溫才能恢復形狀;而銀的延展性很強,如溫度控制不好,造型、紋理都會受影響。為此,修復時局部最高溫度控制在攝氏一千度左右,經多次表面處理,好不容易才使該塔重現千年原貌。
上一篇:千里入聖地──印度佛教聖地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