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單簧管協奏曲第2號
卡爾·馬利亞·弗里德里希·恩斯特·馮·韋伯(Carl Maria Friedrich Ernst von Weber,1786—1826)在1811年譜寫第2號單簧管協奏曲降E大調作品74(J.118)。此曲寫給當時擔任慕尼黑宮廷管弦樂團的單簧管手貝爾曼,是韋伯為他譜作的一連串以單簧管為焦點的作品當中的一首。(請參閱本台「韋伯:單簧管協奏曲第1號」一文)。
貝爾曼(Heinrich Joseph Baermann或Bärmann,1784- 1847)是德國的單簧管演奏者、作曲家,是代表19世紀前半的演奏單簧管大師之一,其流利而美麗的演奏,給韋伯、孟德爾頌等作曲家靈感,影響到兩位的協奏曲以及室內樂。
1811年4月5日,貝爾曼與宮廷管弦樂團在慕尼黑首演韋伯的單簧管小協奏曲。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1756—1825)聽到這次演奏而大受感動,乃委託韋伯再寫兩首協奏曲。韋伯接到這委託,當年6月首演第1號f小調作品73,接著7月17日在慕尼黑郊外的施塔恩貝格完成第2號降E大調作品74。其首演是在1811年11月25日歌手Georg Weixelbaum舉行的音樂會上,貝爾曼擔任獨奏。
第2號單簧管協奏曲共有3個樂章,與較有戲劇性的第1號相比,有較為華麗的曲趣。
第1樂章 快板(Allegro)降E大調,4/4拍子。協奏曲風格的奏鳴曲式。
(Sabine Meyer單簧管, Herbert Blomstedt指揮Staatskapelle Dresden)
https://youtu.be/5lQzdW58-hw?si=qr2NT4XCP_mvhp-Q
全樂章遍佈進行曲風格的節奏。
先是由管弦樂提示第一和第二主題,接著由單簧管以3個8度的跳躍進場。這會給人較深的印象。樂曲大致依奏鳴曲式進行,再現部的第一主題則只由管弦樂演奏。沒有單簧管演奏裝飾奏的地方,但即將結束時,有一段由單簧管不帶伴奏奏出急速琶音的段落。
第2樂章 浪漫曲,速度略快的行板(Romanze,Andante con moto)g小調,8/6拍子。3段體。
(Sabine Meyer單簧管, Herbert Blomstedt指揮Staatskapelle Dresden) https://youtu.be/Ht1AEWvCR30?si=6RUPOZSxILcVrNhw
充滿憂鬱的浪漫曲。在中間樂段出現單簧管富於技巧的旋律,在註明「吟誦調風格」(Recit.)地方,還表現戲劇性的舉動。
第3樂章 以波蘭風格(Alla Polacca) 降E大調,3/4拍子。輪旋曲式。
(Sabine Meyer單簧管, Herbert Blomstedt指揮Staatskapelle Dresden) https://youtu.be/6zgpYdik7CM?si=maB4ranZGadqffPx
有波蘭舞曲風格的輕快終曲。大致採用小輪旋曲式,並提出多采的曲趣。尾聲部有許多走句,讓單簧管充分發揮其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