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斯拉夫進行曲
1876年,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為了支援赫塞哥維納(Hercegovina)起義,向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宣戰。但鄂圖曼軍迅速打敗這兩國,更鎮壓在保加利亞的反鄂圖曼叛亂。於是俄羅斯與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締結秘密協定請奧匈帝國答應保持中立,然後在1877年插手這場戰爭。
這是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紛爭的常態,只要鄂圖曼帝國(土耳其)有動靜,俄羅斯就予以抗爭。從16世紀開始,這兩國之間,打過無數次戰爭,歷史上概括稱為「俄土戰爭」。
俄羅斯在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敗給土耳其,因此在1877年的戰爭中,就以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民族獨立的名義大展旗鼓,採取訴諸泛斯拉夫主義心情手段。於是俄羅斯國內也掀起協助戰爭的氣息,尼古萊•魯賓斯坦為傷兵募集基金而舉行演奏會,並請柴可夫斯基寫一首作品,讓他在演奏會中演奏。柴可夫斯基迅速回應,僅僅在5天時間裡,譜出「塞爾維亞-俄羅斯進行曲」(Serbo-Russian March)。這首作品於1876年11月5日在莫斯科首演,後來經修改而成為現在「斯拉夫進行曲」的原型。
斯拉夫進行曲(Slavonic March)降b小調作品31是演奏會用的進行曲。此曲除使用3首塞爾維亞民謠之外,還引用帝制俄羅斯時期的國歌「神佑吾皇」,因此在蘇聯時代還遭禁止演奏。
樂曲一開始,就微弱哀傷地流出塞爾維亞民謠「陽光不明朗照耀」那充滿愁意但美麗的旋律。這是由5音音階順次下行音型形成,並包括增2度音程富於異國情緒的旋律,李姆斯基-柯薩可夫(Rimsky-Korsakov)在1867年所創作的「塞爾維亞主題幻想曲」(Fantasia on Serbian Themes)中也使用此民謠的旋律。
到了中間樂段,就出現塞爾維亞民謠「令人懐念的塞爾維亞的門口」快活的旋律,再接以同樣是塞爾維亞民謠的「塞爾維亞人不怕敵人的槍口」雄壯的旋律。之後,在樂曲開頭出現的主題很熱情的再現。
到了尾聲部,高唱帝制俄羅斯的國歌「神佑吾皇」暗示勝利似的在慶祝聲響中結束全曲。
1876年11月在莫斯科的首演非常成功。柴可夫斯基也出席這次演奏會。他寫給妹妹的信上説,「上週六,塞爾維亞-俄羅斯進行曲第一次在這裡演奏,並掀起狂熱的愛國旋風。」紀念館所保存的文獻中記載,「在演奏進行曲之後,場內興起的眾人的叫聲,實在無法以筆墨形容。全部聽眾都站起來,在叫好聲中摻雜萬歲聲。進行曲再演奏一次,再度掀起叫好聲。這是1876年當中最感動的時間之一。場內有許多人流淚。」
1861年解放農奴之後,民族主義在俄國的風潮愈來愈大。在音樂方面,也把這種情形清楚的表現出來。於是這首作品中把俄羅斯民謠與塞爾維亞民謠調和在一起,還加入中亞東方風格的節奏。
(Zubin Mehta指揮,未註明樂團) https://youtu.be/5poSw7tFLB4
(Cesar Iván Lara指揮Orquesta Sinfónica Juvenil de Caracas) https://youtu.be/xXDT4GtKK88
典故考證起來還真多,開頭旋律十分悲情,我還以為是描寫窩瓦河船伕那種,原來是講塞爾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