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1 10:25:53雲翁

康果爾德:弦樂四重奏曲第2號

               

康果爾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 18971957)是音評家尤流士(Julius Korngold)的次子,誕生在摩拉維亞地區(捷克東部一地區)的布爾諾。從小就展示作曲才能,再加以他的名字與莫札特相同,因此被稱為「莫札特重現」的神童。馬勒聽到他9歲時作曲的清唱劇大叫是「天才!」,11歲時作曲並由哲林斯基(Alexander von Zemlinsky18711942)幫忙配器的芭蕾音樂「雪人」Der Schneemann)在維也納宮廷劇院首演,供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觀賞而獲得滿堂喝彩。

此後他繼續發表驚人作品,12歲時所寫的「鋼琴奏鳴曲第1號」給理查史特勞斯戰慄與恐懼,名鋼琴家施納貝爾(Artur Schnabel)把他在13歲時的作品「鋼琴奏鳴曲第2號」在歐洲到處介紹,柏林愛樂的大指揮家尼基施(Artúr Nikisch)對14歲的康果爾德委製「戲劇序曲」。到了15歲完成幼小時的「小交響曲」時,已成為專業作曲家而在第1線活躍。

他在1618歲時所寫的歌劇「波利克拉第士的戒指」Der Ring des Polykrates(https://youtu.be/qOfzsAeq9ZQ )「薇歐蘭塔」Violanta)甚受浦契尼的稱讚(https://youtu.be/YpndECLdZnU ),而這時的成功,讓他確立歌劇作曲家的地位。1920年,因歌劇「死都」Die tote Stadt(https://youtu.be/ITabGrKxOw8 )獲得大成功而聞名全世界。1927年,首演歌劇「赫麗安妮的奇蹟」Das Wunder der Heliane)(https://youtu.be/25PzKrUNwsI 1/2; https://youtu.be/l4T4-lVneIw  2/2)時,他的名聲達到頂點,維也納市贈送他藝術勳章,奧地利總統贈送他維也納音樂大學名譽教授稱號,1932年大報「新維也納日報」選他與荀白克並列為當時在世的最高的作曲家。之後,他繼續管弦樂曲、室內樂曲、歌曲的作曲,以及各種編曲等音樂活動,事實上這段時間就成為作曲家康果爾德的頂峰期。

1926年,康果爾德在薩爾斯堡音樂節認識新進劇場總監馬克斯•賴因哈特(Max Reinhardt),他委請康果爾德把約翰•史特勞斯的輕歌劇「蝙蝠」改編為音樂劇。此劇在紐約百老匯公演成功,於是賴因哈特在1934年邀請康果爾德到好萊塢,把孟德爾頌的戲劇音樂「仲夏夜之夢」改編為電影「仲夏夜之夢」的配樂。這一次也受到相關人士的稱讚。

他一步踏進電影配樂的領域,然而從這個時候,他的名聲開始走下坡。此後,他來回於維也納與好萊塢之間,並完成歌劇凱薩琳Die Kathrin)。1938年正要首演這齣歌劇時,納粹併吞奧地利,首演取消,康果爾德因是猶太血統,只好逃亡到美國,寫電影配樂過活。逃亡時,有許多手稿留在奧地利,後來得朋友的幫忙幾乎都帶出來,沒帶出來的作品,就憑記憶復元。

雖然為了生活而改寫電影配樂,但他的美麗旋律與傑出的管弦樂編寫技巧,卻帶給鬆弛的電影配樂界一場革命。經營電影者以很高的金額跟他訂約,而且只要他在一年之間寫兩部電影配樂,更允許他自由引用舊作。這是破天荒的待遇。

1935年,也就是賴因哈特邀請康果爾德到好萊塢的次年,他初期的電影配樂傑作「鐵血船長」(Captain Blood)得到大家的稱讚後,1936年他寫「風流世家」Anthony Adverse)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他在這裡使用40個以上的主導動機,把電影配樂寫得像是一齣歌劇。不過寫得太好了,因此這個獎給華納公司的音樂部門全體,金像獎就由音樂部長受領。1938年,以「羅賓漢冒險記」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第2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康果爾德本來不要為這部作品寫配樂,後來經音樂部長説服,再因納粹併吞奧地利,不得不接這項工作,沒想到就得到金像獎。

康果爾德把譜作電影配樂放在創作歌劇的延長線上,將直接學自羅伯特•富克斯(Robert Fuchs)、馬勒、理查•史特勞斯等人的後期浪漫主義的作風,帶進電影配樂中。他還利用可以自由引用電影配樂舊作的權利,創作小提琴協奏曲、弦樂四重奏曲第3號。他在電影配樂中使用大管弦樂團,這種作風成後來好萊塢電影配樂的基礎,给他的前輩艾佛瑞•紐曼(Alfred Newman)、後年的約翰•威廉斯(John Towner Williams)等人很大的影響。

在希特勒猖狂時,康果爾德沒有寫純音樂作品,但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给他一個轉機。1946年寫完「欺騙」(Deception)的配樂後,為了回到純音樂作曲家,他攜帶新作品造訪維也納。然而,當時對電影配樂的評價很低,再加上正在盛行前衛音樂的音樂業界並不接受後期浪漫主義作風,因而他被貼上「把靈魂賣給電影」的標籤,被維也納的樂壇抹殺。他在失意中回到好萊塢,於1957年去世。他在戰後的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為弦樂合奏的交響小夜曲交響曲主題與變奏等。

1970年代,他的次子喬治•康果爾德製作電影配樂專集唱片,使康果爾德的電影配樂重見天日,影響約翰•威廉斯等使用大管弦樂團的電影配樂作曲家已如上述。

弦樂四重奏曲第2號譜於1934年,康果爾德在這一年第1次來美國從事電影配樂工作。這次訪美是應他的朋友賴因哈特的邀請,賴因哈特是在前一年被納粹政權從德國追趕,以致逃亡到美國的。4年後的1938年,納粹德國併吞奧地利,猶太系的康果爾德也只好逃到美國。

這首四重奏曲共有4個樂章,其形式,給人的感覺是大致依循傳統的曲式。

1樂章 快板(Allegro
(Flesch Quartet) https://youtu.be/TRt8Q3s5Nto  12樂章
(Solamimi Quartet) https://youtu.be/L1Ehs34xQTc

溫柔的旋律,令人覺得好像曾經在什麼電影中聽過還有一點點美國味道

2樂章 間奏曲,不太慢的稍快板(Intermezzo, allegretto con moto
(Solamimi Quartet) https://youtu.be/V85yobVMoGU 

這樂章也很像電影配樂。不過仔細想來,好萊塢的電影配樂可以説是從歐洲逃亡到這裡的音樂家們所創造的,因此也許該説電影配樂很像這些音樂家的音樂。

3樂章 甚廣板(Larghetto
(Flesch Quartet) https://youtu.be/D9E9HM6pyuM   34樂章
(Solamimi Quartet) https://youtu.be/WbQbYgxxy60

很靜的音樂,樂音好像從深處傳上來。他是學於理查史特勞斯,但這音樂似乎指向別的方向。緩慢歌唱的旋律很美。

4樂章 圓舞曲Waltz
(Solamimi Quartet) https://youtu.be/SVvJR7Ue500 
這是圓舞曲。不同於拉威爾的芭蕾音樂「圓舞曲」(La Valse),也不同於理查史特勞斯的音樂,但有一點像拉威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