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11:00:21雲翁

羅西尼:歌劇「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前話)

                
 

羅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 - 1868)是義大利的作曲家,也以美食家聞名。詳細的介紹資料,請讀者前往參照維基百科「Rossini」條,中文版也有該條。本台「羅西尼:「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序曲與其他」也略有涉及,請參考。

羅西尼以「塞維利亞的理髮師」(Il barbiere di Siviglia)、「威廉•泰爾」(Guillaume Tell)等歌劇出名,但也留有宗教音樂與室內樂曲等,其作品很受當時大眾以及蕭邦等同時代的音樂家歡迎。一生中譜作39齣歌劇,為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當中,最受大眾喜愛的作曲家。不過,他真正從事作曲的期間不到20年,生產力最高的時候,1年之間完成3、4部大作品。

他的作品通常被認為以「塞維利亞的理髮師」、「阿爾及爾的義大利女郎」(L'italiana in Algeri)等諧歌劇為中心,其實他的後半期,卻在莊歌劇裡譜出傑作。但在喜歡寫悲劇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當中,寫不少喜劇或是大團圓結局的作品,也是很特別的。其作風明朗快活,甚至於有人説他是「拿波里的莫札特」。他喜用的「羅西尼漸強」,已成為他的商標。37歲時完成大作「威廉•泰爾」之後就不再寫歌劇,其作曲中心移到沙龍風格的歌曲或鋼琴曲,以及宗教作品。

他也是著名的美食家,1836年(44歲)時從音樂界退休,隱居在波隆那,卻在1855年(63歲)開設一家高級餐廳,其間的20年,是他生涯中的一個謎樣期間。

羅西尼的父母都喜好音樂,父親是肉品工廠的檢查官,同時也是小號演奏者,母親是一家麵包店的女兒,是歌手。因此,羅西尼很早就受到音樂教育,據說,6歲時就在他父親的樂團演奏三角鐵。

他的父親對法國有好感,因此拿破崙率軍到達義大利北部時表現得很高興,但這事在1796年奧地利恢復政權時,成為父親繫入牢獄的原因。他母親帶他到波隆那,並在多家劇場當歌手,後來才與父親重逢。此間,羅西尼屢次寄養祖母家,被認為是難以管束的孩子。他雖然略胖,但被認為有天使般容姿,容貌俊秀,因而與不少女性有交往。

羅西尼在1810年(18歳)首演歌劇「結婚契約」(La cambiale di matrimonio)而開始創作歌劇,1813年(21歳)以「湯克雷地」(Tancredi)與「阿爾及爾的意大利女郎」成為很賣座的歌劇作曲家,1816年(24歳)的作品「塞維利亞的理髮師」讓他馳名於全歐洲。之後,由於羅西尼的名氣高漲,在維也納竟興起義大利歌劇派與德國歌劇派的對立,結果義大利歌劇派勝利。

1822年,羅西尼為了要上演「塞爾米拉」(Semiramide)而往訪維也納,受到很熱烈的歡迎。據說,這時受到他訪問的貝多芬大大稱讚「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對他説:「你不可以寫諧歌劇以外的作品。」貝多芬欣賞羅西尼的才華,但對大眾趨向羅西尼的音樂而不看重他的音樂的藝術性而有所怨言。

1823年羅西尼訪問巴黎。在這裡,他又引起很大的論戰,但也受到大歡迎。法國小說家司湯達(Stendhal)在這時期出版的「羅西尼傳」稱讚羅西尼説:「拿破崙去世了,卻出現另一個男人。」

從年輕時,他喜歡吃美食,也喜歡做美食,因此從歌劇界退休之後,就創造美食,以及經營高級餐廳,因而法國料理中,有不少以羅西尼為名的美食。他甚至譜寫以美食為名的鋼琴曲。羅西尼也致力於在音樂會中演奏宗教音樂,讓宗教音樂走出教堂。如他的傑作「聖母悼歌」(Stabat Mater)也是在一般音樂會上演奏放在念頭譜寫的。(https://youtu.be/dJobIzO4uZM

華格納在巴黎過貧困生活時,竟以成為羅西尼那樣的作曲家為目標。還有,白遼士看到「威廉•泰爾」之後,稱讚羅西尼説:「泰爾的第1幕與第3幕是羅西尼譜寫,而第2幕是神譜寫的。」當時,羅西尼是一位「有才能,但懶惰的作曲家」。他只花兩個多禮拜完成「塞維利亞的理髮師」,貝里尼説,「由羅西尼譜寫的,大概可能吧」。

羅西尼常常一曲多用,甚至移用別人的作品。這在當時還沒有現在著作權、創作概念的時代來說,是件很普通的事,其他作曲家也常有這種事。「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序曲是把1815年發表的歌劇「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Elisabetta, Regina d'Inghirtrra)的序曲少加修改移用,而這序曲又是移用1813年發表的歌劇「在帕邁拉的歐列里阿諾」(Aureliano in Parmira)的序曲。1825年,為法國國王夏爾十世的加冕典禮譜作的歌劇(Dramma giocoso)「漢斯走旅」(Il viaggio a Reims ossia L'albergo del giglio d'oro )最後歌唱部分,完全抄自各國的國歌。他還抄寫貝多芬第8號交響曲的主題,更把「漢斯走旅」的一小部分加以修改,改頭換面寫成諧歌劇「歐利伯爵」(Le Comte Ory)。

去世後,羅西尼逐漸被人遺忘,人們只記得他是「塞維利亞的理髮師」、「灰姑娘」(La Cenerentola,1817)、「威廉•泰爾(序曲)」的作曲家。這段被遺忘的日子很久。其作品的上演與錄音,幾乎都集中在「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因此在人們的腦海裡,他似乎是只有一齣歌劇的作曲家。(羅西尼活到76歲,而這部作品是他24歲時的作品呢)。

直到1960年代末期,在佩薩羅的羅西尼財團開始出版羅西尼全集,人們才重新評估羅西尼,出版社逐漸出版他的作品,也有人上演他的歌劇。這種趨勢被稱為「羅西尼復興」。由於他有很多作品,因此這種趨勢,現在還不斷持續。

 

「塞維利亞的理髮師」是法國戲劇作家博馬舍Pierre-Augustin Caron de Beaumarchais,1732-1799)在1775年所寫的諷刺性戲劇(法語原題是Le barbier de Séville ou la précaution inutile)。羅西尼以此戲劇為題材,寫成由兩幕構成的諧歌劇(義大利語原題是Il Barbiere di Siviglia)。在羅西尼之前,義大利作曲家派西艾羅(Giovanni Paisiello, 1740-1816)譜作同名的歌劇(1782年首演),但因羅西尼之成功,他所寫的作品就被遺忘。塞維利亞(Sevilla)是西班牙的一個城市,義大利語就成為Siviglia。

戲劇「塞維利亞的理髮師」與喜劇「費加洛的婚禮」(第2部 1786年,後來莫札特譜成歌劇)、正劇「有罪的母親(La Mère coupable)」(第3部 1792年)被認為是3部作。本歌劇的劇本由義大利作家斯悌爾比尼(Cesare Sterbini)執筆,於1816年2月20日在羅馬銀戲院(Teatro Argentina)首演。

羅西尼以兩個多禮拜譜作此劇,是他寫作最快的一部,且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義大利歌劇大多悲劇,此劇則與多尼才悌(Gaetano Donizetti, 1797-1848)的「愛情的靈藥」一齊被認為是少有的明朗喜劇而受大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