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弦樂四重奏曲第12號降E大調
「弦樂四重奏曲第12〜16號」5曲再加「大復格」共6曲,是貝多芬的後期弦樂四重奏作品。這些作品,是尊敬海頓與莫札特美學的一位音樂家,在他晚年所到達的最後的音樂境地。
弦樂四重奏曲第12號降E大調作品127,是貝多芬在1825年1月完成的室內樂曲。貝多芬在發表第11號「嚴肅」之後,好像忘了這一類音樂,以致有14年之久沒有寫弦樂四重奏曲。這首第12號與以後的第15號、第13號3曲,是受俄國嘎里金(Nicolas Galitzine)公爵的委製而譜作的,因此有時也統稱為「嘎里金套曲」。貝多芬譜作第12號弦樂四重奏曲時,已寫完所有鋼琴奏鳴曲(第30〜32號譜於1822年),「莊嚴彌撒曲」(1822)、第9號交響曲(1824)。這些大作,好像讓貝多芬把自己想要表達出來的意念全表現出來,然後在1825〜1826年間完成的後期弦樂四重奏作品,已經不是以前仔細構築音樂的貝多芬,而是率直的把心中的抒情歌唱出來的浪漫的貝多芬。這種傾向讓他積極使用復格形式,寫出一首又一首以深沉瞑想打底的幻想似作品,顯出他晚年耀眼的光彩。這些作品都由深厚的感情呵護着,溫柔的旋律在4位演奏者之間,像交談似的流動,讓聽者忘卻時間之消散。這是他在最後的最後達到的孤高的境地,因此世上有時把後期弦樂四重奏從他的後期作品中抽出來,稱為「孤高期的作品」。這些作品,把人類内在的最深的感情,以最美而純真的形式歌唱出來。
第12號弦樂四重奏曲在後期5首當中比較樸素,其成就略遜以後的第13、14、15號等大傑作,但其内容非常内省,是難以相處的貝多芬本身的靈魂獨白。貝多芬以降E大調與c小調寫的作品較多名作,例如鋼琴奏鳴曲第8號「悲愴」、第32號、交響曲第5號「命運」是c小調;交響曲第3號「英雄」、鋼琴協奏曲第5號「皇帝」是降E大調。這一首第12號弦樂四重奏曲也是代表他降E大調的名曲,不過已經看不到那種雄糾糾的英雄氣慨。在第4樂章甚至會看到諧謔性的地方。如果要找英雄風格的地方,也許只有在第1樂章開頭處看到。或許貝多芬到這時候已不在乎英雄與否,而只關心個人的内在,考慮如何過一生比較重要。(貝多芬在1827年3月26日去世)。
首演在1825年3月6日,由於沒有充分練習,因此並未獲得成功。但到23日第2次演奏時,就得到好評。
第1樂章 莊嚴的─快板(Maestoso –Allegro),降E大調,2/4─3/4拍子。奏鳴曲式。
(LaSalleQuartet) http://youtu.be/SODfZcomex4
前面提過,貝多芬在這作品所表現的已不是仔細構築的音樂,而是率直的把心中的抒情歌唱出來的浪漫幻想性。雖然開頭「莊嚴的」6小節,每個小節都有強音或特強音記號,但只要聽到由7個音構成的柔和和弦聲響,大家都會瞭解這種情形。在網路上能夠聽到非常多的此曲演奏錄音與錄影,請讀者特別注意聽這開頭有力的降E大調主和弦。有些團體會敲出激烈的聲音,但也有不太用力,演奏得柔和的團體。4位演奏者以雙音奏法發出7個音,奏出單純的大調主和弦,要讓這些音均衡發出美麗聲響其實很難,需要經過相當的訓練,還得有良好的默契。如果在這裡聽到清澈而透明的聲響,後面的演奏大概會演奏得很為感人。
6小節「莊嚴的」導奏是降E大調,2/4拍子,然後進入快板3/4拍子的呈示部。指示要「溫柔的、甜美的」第1主題先在第1小提琴上歌唱8小節,接下的8小節則由4人分開來唱下去。在導奏表現得有力的強音,到第1主題就轉為弱音。然後,第1小提琴與大提琴上出現很有活力的旋律,更導出全樂器的強奏。第2主題是g小調,有很像第1主題前半部的氣氛,悠長溫柔而略帶憂鬱的旋律。整個樂章以處理第1主題為主,導奏中的和弦還會出現兩次。這樂章的透明感與弦樂器特有的抖音,令人感動。整個來説,是一首氣氛明朗的樂章。
第2樂章 不太慢而很像歌唱的慢板(Adagio, ma non troppoe molto cantabile)降A大調,12/8─4/4─2/2拍子。變奏曲式。
(LaSalleQuartet) http://youtu.be/SP5nNY64RCg
這個自由的變奏曲式樂章很長,而且悠然流動。這是這部作品的一個特點。在其他弦樂四重奏曲中,沒有這麼長的第2樂章的。這也是跟鋼琴奏鳴曲第30號的第3樂章、弦樂四重奏曲第14號的第4樂章、「迪亞貝利變奏曲」等,成為代表貝多芬後期樣式的變奏曲。
變奏主題是降A大調,不太慢而很像歌唱的慢板,12/8拍子,是一段從大提琴最弱音開始疊起,逐漸到第1小提琴而奏出極為平靜又簡樸的主題旋律,這也表現貝多芬在晚年深遠的精神。這旋律美得會令人恍若隔世。初期的弦樂四重奏曲中,似乎會感覺到對人生的荒謬,表現忿怒、悲哀等感情因素,但在後期這部作品則已超越悲哀等單純感情,而有自然、從容而鎮靜的心情。
在主題之後,繼以5段變奏曲。在第1變奏,有段大提琴與小提琴交唱,會引人注意。第2變奏是活潑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4/4拍子。在中提琴與大提琴刻出的整齊節奏上面,由小提琴奏出美麗的旋律。第3變奏是很有感情的慢板(Adagiomolt espressivo),E大調,2/2拍子。這一段變奏雖然維持主題的本質,卻也相當遠離主題。第4變奏是慢板(Adagio),12/8拍子,並回到原來的降A大調,把主題清楚變奏。經過豁達的第5變奏後,以最後有延長音的小結尾結束這樂章。第5變奏的後半段,也有算為第6變奏的。
第3樂章 詼諧的甚快板─急板(Scherzando vivace –Presto),降E大調,3/4拍子。3段體。
(LaSalle Quartet) http://youtu.be/pA09B6vX_bM
這是詼諧曲風格的樂章,但聽起來像是終樂章。中間樂段是急板,在第3部分再現詼諧曲時,有相當自由的發展。這個樂章,各樂器交互爭逐的情形很出色,好像聽他們在交談。
接在上樂章平靜的慢板之後,經過以撥奏彈出的4個和弦導奏,由大提琴以最弱音開始奏出節奏很有特徵的詼諧曲風格旋律。這旋律在開頭還留有上樂章的餘韻,但逐漸會轉換音樂的氣氛。
這詼諧曲樂章的份量,不像別的樂曲中的詼諧曲樂章那麼輕又短。所需演奏時間僅次於第2樂章,曲中多用附點節奏與倚音,各聲部也糾纏得很複雜,聽來雖不華麗,卻需要很難的合奏技術。尤其短音符與長音符交互爭逐的地方釀出很不尋常的氣氛,首演時無法得到聽眾的好評,也許不僅是演奏團體練習不足,還可能是此曲太超越時代,無法獲得當時聽眾的認同。
第4樂章 終樂章(Finale),降E大調,2/2拍子。奏鳴曲式。
(LaSalle Quartet) http://youtu.be/W0H0s7A7JWs
樂譜上只記載Finale而沒有指定速度,因此不清楚該採何種速度,一般都以快板(Allegro)或急板(Presto)演奏。由於尾聲以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con moto)開始,因此通常到尾聲部就暫時放慢速度。
4小節強音導奏過後,馬上就轉為弱音,導奏部一點都不拖泥帶水。第1主題由第1小提琴演奏,樂譜上特別指定要使用G弦。第2主題是降B大調,以4分音符活潑有力的提出。到了發展部,這些主題在4個聲部由4把弦樂器巧妙發展。貝多芬在這裡並沒有要求大師級的演奏技術,但整個樂章都富於表情的變化,以平凡的演奏,恐也難以勝任。經過再現部而到C大調不太快的快板的尾聲部,拍子從2/2拍子轉為6/8拍子,音樂增加氣勢,不久調性回到原來的降E大調,有力的合奏竟像是管弦樂作品。以弦樂四重奏演奏這種音樂並非易事,但在有力的音樂中,還是要保持各聲部清晰透明。
第3樂章與第4樂章很明朗,會讓聽者清爽。貝多芬在鋼琴奏鳴曲、中期弦樂四重奏曲中多使用很出色的復格,但在這部作品中,幾乎沒有用到復格,這是很罕見的。
(AlbanBerg Quartet) http://youtu.be/szRY-n2r4Vo
(Zenas Hsu and,Haruno Sato,小提琴Jinsun Hong中提琴Daniel Mitnitsky大提琴)http://youtu.be/4KYV24plHYM
( LindsayString Quartet 彩色分析) http://youtu.be/fURbNKLZwt8
版主你好。
請問版主知否以下連結的電影開段之背景音樂是哪首樂曲呢?
謝謝。
祝新年快樂。
http://youtu.be/CDfSyrsFj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