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7 18:03:26雲翁
幾首「採茶歌」
(日本採茶體驗旅遊)
五月開始進入採茶盛期,談談「採茶歌」吧。「採茶歌」是客家民謠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因為「採茶歌」不僅是客家人勞動時哼唱的歌曲,同時也是廟會喜慶時的舞蹈戲曲之一。(引自網頁「歌曲詳細資料」「採茶歌」條http://www.taiwan123.com.tw/musicdata/search_d.asp?id=15 )。比較詳細的資料,可參閱\plain「總譜 -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網頁「採茶歌」條。網址如下:
http://ed.arte.gov.tw/uploadfile/TeachMatter/Award/69_%E7%B7%A8%E6%9B%B2%E9%9B%86-%E6%8E%A1%E8%8C%B6%E6%AD%8C.pdf
「採茶歌」是採茶姑娘在採茶時哼唱的山歌,不過採茶很辛苦,已經很少有「姑娘」願意當採茶工,現在的採茶工,多是八旬阿嬤,茶農找不到採茶工,再加成本考量,以致有一半以上利用機器採收了。如果讀者對茶葉製造過程,以及其他有關事項有興趣,下面的網站有極詳細的資料:
「Teahome」 (http://www.teahometw.com/index.htm )
現在採茶現場,是否還可以聽到「採茶歌」,則不得而知。
在民間流傳的「採茶歌」,其實是屬於情歌範疇的歌曲,歌詞中並不涉及工作情形,其歌詞也因演唱者之不同而會有些許差異。民歌的歌詞本來就不很固定。
(演唱者不詳)
http://youtu.be/yLF7C3wguyc
最通俗的歌詞如下:
天頂哪哩落雨仔呀 彈呀雷囉公伊呀
溪仔底哪哩無水仔呀 魚囉這個亂呀撞囉啊
天空下雨 雷聲隆隆
溪底無水 魚急亂竄
愛著哪哩阿娘仔呀 不呀敢囉講伊呀
找仔無哪哩媒人仔呀 鬥囉這哩牽呀空囉啊
愛那個姑娘不敢講
找不到媒人去說項
大隻哪哩水牛仔呀 細呀條囉索伊呀
大仔漢哪哩阿娘仔呀 細囉這個漢呀哥囉啊
大水牛也用細索牽
高大姑娘與矮子漢
大漢哪哩阿娘仔呀 不呀識囉寶伊呀
細仔粒哪哩干樂仔呀 較囉這哩賢呀翔囉啊
高大姑娘別不識寶
小陀螺轉得更勤快
(藍色文字歌詞大意)
(楊小萍)
http://youtu.be/m4EiGEnsm5E
由楊小萍演唱的,只唱歌詞的第一段,而且其內容也很不一樣。
天空啊落水哦 阿妹呀戴著草帽來到溪水邊
溪水呀清又清 魚兒在那水中呀泅來泅去
這歌詞大概不必再寫大意了。使用這歌詞的演唱者還不少呢。
黃友棣:採茶組曲
(吳宏璋指揮台灣合唱團,陳怡真 鋼琴伴奏)
http://youtu.be/dCAChZAwONM
黃友棣先生曾整理多首台語歌謠編成合唱曲,並編寫多套「台灣民歌合唱組曲」,讓台灣民歌不只流行在民間,還可以在音樂會上演唱,甚至能夠現身於國際,其功不可沒。他這些組曲很能動人心弦,使聽者覺得台灣民歌也可以唱得這麼動聽。在國外的遊子聽到這些合唱曲,一定不禁思念故鄉之情油然而生。
「台灣民歌合唱組曲」的第4首是使用「採茶歌」的「採茶組曲」,其中使用最通用的歌詞。這套「採茶組曲」 寫於1992年10月,曲中包括「採茶歌」「管芒花」「卜卦調」等三首民歌。全曲採用A-B-A-C-A-B-A-尾聲形式,手稿上註明是奏鳴輪旋曲式。
樂曲開始於7小節鋼琴序奏,稍快板(Allegretto),4/4拍子。鋼琴急速下降音階,描繪出「天頂哪哩落雨仔呀 彈呀雷囉公伊呀」。合唱開始A的「採茶歌」前半部分,這部分很活潑,很有山歌情趣。急烈的鋼琴伴奏安靜下來後,進入小行板(Andantino),男聲唱出B的「管芒花」旋律,女聲助唱。這部分哀怨,與A部分成對比。歌詞唱出沒人來探望的閨女的寂寞心情。速度回復稍快板,鋼琴又彈出急速的過門樂句,合唱續唱「採茶歌」後半部分。須臾,音樂進入C的中間樂段。這部分是幽默滑稽的「卜卦調」,音樂在5/4拍子與4/4拍子之間擺動。之後,第1段A-B-A部分再現,不過這次演唱「管芒花」旋律的是女聲。最後以短短有力的尾聲結束全曲。
呂泉生改編:採茶歌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合唱團)
http://youtu.be/fpkRv2S2320
「採茶歌」不一定使用通俗的歌詞。王毓騵先生有一篇「採茶歌」歌詞,1956年呂泉生先生以這篇歌詞,改編客家民謠寫成有名的「採茶歌」。這首作品當年編入六年級的「國民學校音樂課本」。我手邊沒有資料查明究竟呂先生改編客家民謠後,王先生才予以配詞,或是先有歌詞才予以譜曲。不過我覺得這已經是以客家民謠為素材的創作民謠。上面所舉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合唱團以無伴奏合唱形式演唱,歌詞以國語發聲,演唱甚為傑出,聽者不禁心動。
此曲後來配附宗教歌詞,在教堂中成為讚美歌。
李永剛:採茶歌
(美聲合唱團)
http://youtu.be/cdtTLMarTpU
(李圖南指揮廣青合唱團)
http://youtu.be/RF4t7NbgGYg
王毓騵先生的歌詞,除了呂泉生先生的歌曲外,還有李永剛先生在1972~80年間譜曲的一首。這首作品上演的機會也很多。
日本小學歌曲:茶摘み(採茶歌)
(演唱者不詳)
http://youtu.be/0dYmYsIAmXw
日本也有「採茶歌」(茶摘み),1912年收錄在小學三年級音樂課本上。其作曲者與作詞者都佚名。此曲描述初夏在茶山採茶的情形,配合夏天之來臨教唱,教小學生時序之變遷與在初夏時能夠看到的風景事物。歌詞如下:
夏も近づく八十八夜
野にも山にも若葉が茂る
「あれに見えるは茶摘みぢやないか
あかねだすきに菅(すげ)の笠」
時節到了八十八夜,夏日已近,
滿山滿野新綠茂盛。
「那邊不是在採茶嗎?
繫着茜草色衣帶,頭戴斗笠。」
日和(ひより)つづきの今日このごろを
心のどかに摘みつつ歌ふ
「摘めよ摘め摘め摘まねばならぬ
摘まにゃ日本(にほん)の茶にならぬ」
這幾天風和日麗,
心情悠然邊採邊歌。
「採啊,採,採,不採不行,
不採就不會有日本茶。」
「八十八夜」是日本特有的雜項節日,為自立春起算的第88天,一般是5月2日(閏年時1日,偶有為3日者)。過了這一天就進入夏季,但偶有到這時節還會發生霜害,因此設此節日以提醒農家。日本相傳這一天採的茶品質最高,而在這一天喝茶會長壽。
「茜草色衣帶」,日本人穿和服工作時,因和服衣袖較多,所以用帶子固定。據説茜草有止血功能,又能染布料,而採茶葉又常常傷到手指,因此採茶少女使用以茜草染色的紅衣帶,不小心傷到手指時在紅衣帶上擦傷止血。
下一篇:日本童謠:「肥皂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