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5 23:04:40雲翁
貝多芬:弦樂四重奏曲第9號C大調作品59-3
(Alban Berg Quartet)
這首作品屬於「拉祖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曲」的第3首,因此常稱謂「拉茲莫夫斯基第3號」。(關於「拉祖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曲」,請參閱本台「貝多芬:弦樂四重奏第7號 F大調 作品59-1」「貝多芬:弦樂四重奏曲第8號e小調作品59-2」等文)。而這首第3號可以說是前兩曲的終曲,具有堂皇的架構與曲趣,並以複格風格的樂章,結束全曲。出版時,曲集內容過於嶄新,因而當時的群眾還不能接受這些作品。
3首「拉祖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曲」,第1首有雄大的規模,以及強勁的推進力;第2首是唯一的小調音樂,比較內省;接下來的第3首,規模雖然不大,但在活力中有緊密的凝聚力。拉祖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曲的創作,在交響曲第3號「英雄」、第4號,與第5號「命運」、第6號「田園」之間,也是在鋼琴協奏曲第4號與第5號「皇帝」之間。這時期正是貝多芬中期創作傑作群的時期,也是海頓譜作最後一首交響曲第104號「倫敦」後,正好10年。
第1樂章 序奏,活潑的行板(Introduzione, Andante con moto) 3/4拍子-很快的快板(Allegro vivace) 4/4拍子,有序奏部的奏鳴曲式。
第1樂章,在快板的主部之前,有一段以減七和弦強奏開始的行板序奏部,其中不會出現主和弦,釀出的氣氛很混沌。開頭出現的減七和弦強奏,會給人不安的情緒。第2次出現的和弦是最弱奏,4個聲部中,只有大提琴改了音,情緒還不安。第3次出現的和弦更弱,第2小提琴與大提琴改了音,成為a小調三和弦,終於脫離不安定感而安定下來。但一人接一人改變樂音,再陷入不安定的和弦,微妙的變化氣氛繼續下去。序奏部結束在C大調的屬和弦,很自然的引出快板的C大調主部的主和弦。在序奏的不安定中搖擺的和弦的平靜變化,由快板主部斷然的「一擊」回復氣勢。儘管這「一擊」是弱奏,還是讓音樂進行得很有節奏感。
4位演奏者奏出弱音的一擊之後,第1小提琴單獨奏出第1主題,再招至4位演奏者奏出一擊,但這次是強音。之後,第1小提琴又單獨反復第1主題,並再度招至4位演奏者奏出一擊,這次是弱音。然後,以豐富的表情一口氣繼續下去。
由一個斷奏的8分音符、一個8分休止符與附點2分音符(第3次是全音符)組成的所謂「一擊」的音形,會在第1樂章中出現好幾次。在快板主部開頭表現的弱音、強音、最弱音3種強弱變化,也要加以注意。這「一擊」竟有辛苦、悲傷、不安、強烈意志、溫柔、懷舊、希望等各式各樣的表情,其中甚至有互相對峙的。這很奇妙,而其內容之充實也非常驚人。第2主題衍生自過門樂句,顯得有些片斷。
第2樂章 近似快板的較快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 qussi Allegro) a小調,6/8拍子。奏鳴曲式。
以大提琴的撥奏為伴奏,第1小提琴奏出憂鬱而內省的旋律,兩小節後第2小提琴與中提琴也加入。這是第1主題。這旋律由單純上升與下降的音階,與分散和弦形旋律組成。基本上,由8分音符寫成的旋律不斷在低音域流動,因而覺得會沉重點。稍後氣氛一變,各樂器會出現16分音符的斷奏上升音階,給人美麗的印象。這是第2主題。經發展部,與以第1主題的變形為基礎的再現部後結束樂章。
第3樂章 小步舞曲,優雅的(Menuetto,Grazioso) 3/4拍子。
這部作品的第3樂章是小步舞曲而不是詼諧曲,因而會給人回到古典主義的印象。這樂章接在重心較低,情緒較灰暗的第2樂章之後,對比之下,有溫柔地貼近講話的感覺。中間樂段為F大調,清晰而有節奏感,與前後小步舞曲的對比也很清楚。雖然不長,但美麗而嬌小可愛的樂章。在有衝擊性的第4樂章之前,這樂章給人一段鬆弛的時間。在尾聲部後直接進入第4樂章。
第4樂章 很快的快板(Allegro molto) 2/2拍子,奏鳴曲式。
從第3樂章直接進入。其曲趣與結構不但成為此曲的重點,還成為作品59三首弦樂四重奏曲全曲的終曲。第1主題有復格風格,由中提琴進入,然後依第2小提琴、大提琴、第1小提琴之次序登場,形成很有緊張感的樂段。在這樂段裡,當一件樂器在演奏主旋律時,其他樂器就讓他盡情發揮,並快樂地享受音樂,因此有點像爵士樂的演奏。只把8分音符有規則的排列,就能形成這麼宏大的音樂,真令人嘆為觀止。第2主題是使用第1主題動機的短小旋律。呈示部有小結尾。
發展部則使用主題的反行形等,做各種發展。到再現部,復格主題加上對位旋律,音樂更為高昂,最後進入以和弦形成的尾聲部,堂皇結束全曲。
(彩色分析The Pascal String Quartet)
http://youtu.be/K5ctd4uir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