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第:歌劇「弄臣」─餘話
「弄臣」的原作,如在「前奏曲」篇所述,是法國文豪雨果的戲劇「國王的娛樂」。其模特兒是16世紀前半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他身高近2公尺,文武俱備, 以招聘晚年的達•文西而知名。只是非常愛色,只要是女人就想染指。據說他躲進修道院,一有機會就潛入女人房間。(他的死因是梅毒)。他雇用的丑角叫特利布雷。雨果以這兩人為題材寫成的作品,就是痛批貴族階級的戲劇「國王的娛樂」。1832年首演時,貴族階級與庶民在劇院內互相諷刺,引起大混亂。這部作品馬上就遭禁演,雖經雨果訴訟相爭,終遭封殺。20年後,威爾第的歌劇遭遇同樣命運,在威尼斯被禁演。威爾第更改故事背景與劇名,終於在鳳凰戲院上演已如前述。
從前面四篇記述,讀者應已知道這是一斷殘酷而無救的故事,而威爾第以一瞬間都不失緊張感的音樂,編成一齣歌劇。他故意忽視原來歌劇形式,以管弦樂伴奏的劇唱(情景),替代僅以大鍵琴數字低音伴奏的敘唱。
劇唱(scena)是把敘唱(recitativo)擴大的音樂形式。威爾第很巧妙的運用這種形式,以求音樂與戲劇進行之緊密配合。如黎果雷特所唱的獨白,就發揮把戲劇提到高潮的效果。黎果雷特與曼都瓦公爵陰陽對比,也就是人物性格表現之對比,也提高戲劇效果。
他還以大膽的手法把聽歌的歌劇轉換成戲劇的歌劇。也就是說,不是讓戲劇隸屬於音樂,而是讓音樂支持戲劇。古典主義的歌劇,都是一曲一曲獨立的音樂串連起來形成一部綜合作品,音樂的進行,並不隨故事發展而緊湊連接在一起,因而戲劇就被切斷成一段一段,毫無流暢可言,因此歌劇可以說是一曲曲獨立歌曲的集合體,不是戲劇的表現。這種歌劇,劇中歌曲都有號碼,因此稱為「號碼歌劇」。
威爾第覺得這不合理。他認為歌劇是以音樂表示一齣戲劇。戲劇要一氣呵成,故事的進行不該因音樂的關係而滯止不前。他這種觀念,同樣產生在華格納的思想裡,華格納就以樂劇的形式把這種觀念表現在「羅恩格林」。威爾第在「弄臣」裡還沒能脫離劇中音樂之編號,但實質上已打破舊有歌劇形式,為了持續戲劇之緊張感驅逐一切多餘的音符,歌曲也比以前的作品簡短,配合劇中人物的心理,構築得又重疊又活潑。整齣歌劇具有交響曲似的有機結構,成為有長大架構的一首作品。這是統一的通作技法。威爾第廢除編號的理念,要到以後「奧賽羅」才會完全實現。
在這個時期,威爾第很想打破在義大利歌劇裡登場的定型化的劇中人物像與其他固定模式,想在具有異常性格的異常人物的感情與行動中,找出真實性。他想把這些人物展開的戲劇,與音樂表現揉合在一起。這種傾向,早在4年前「馬克白」裡因邪惡的野心而招致身亡的馬克白夫人中已出現了。「弄臣」是身體有缺陷的丑角為了生活而遭到的做人的苦惱,加上這男子的父愛交織而成的悲劇。威爾第就是想配合這種戲劇,創造新的音樂表現。而「弄臣」是給威爾一個方向的第1部作品。他開始寫不為歌手,而是為戲劇之進行所必須的音樂。
這種戲劇性音樂架構,能讓聆聽者光聽音樂就能想像舞台場面。例如第1幕第2景吉爾達被拐走的場面,大家靜聲閉氣,步伐輕快侵入的樣子;第2幕黎果雷特到處尋找吉爾達,步伐蹣跚,充滿哀愁的旋律;第3幕吉爾達敲門後,殺手兄妹緊張的對話,以及接著而來的暴風雨中的高潮音樂,都能表現出戲劇的場面。
幾首詠唱也充滿感情而傑出。如第1幕第2景吉爾達唱的「可愛的名字」,第2幕公爵唱的「我幾乎看到她的眼淚」,以及黎果雷特唱的「眾廷臣,那可惡的嘴臉」,第3幕反覆出現的「善變女人心」等都是名作。
欣賞這部作品有不少常在演唱會出現如上述的詠唱,但其魅力還是在隨處出現的極為巧妙的重唱,而其極致是第3幕的四重唱。劇中缺少大規模的合唱場面,是不同於威爾第其他作品,這是有趣的特徵。據威爾第的意圖,「弄臣」是一連串連續不斷的二重唱,詠唱是事非得已而放在那裡的歌曲。曾有人要求補寫一首具有魅力的詠唱給吉爾達,結果威爾第拒絕這項要求。說這一氣呵成的音樂,再也沒有音樂可以添加了(1852書函)。
就重唱來說,在第2幕末尾黎果雷特與吉爾達的二重唱中之跑馬歌(Cabaletta)部分:「不,老頭兒,你錯了,你要報仇…」充分表現黎果雷特爆發的忿怒。在第3幕的四重唱「有一天,如果我沒記錯…」中,曼都瓦公爵、黎果雷特、吉爾達、瑪達蕾娜各自唱出不同的歌詞,形成最高的重唱作品,接著而來的「愛情的美麗女兒,…」部分,這四人配以完全不同的曲趣,很仔細而明確的表達出四人各自的情緒。這或許可以說威爾第使用了義大利有偉大傳統的多聲音樂技法。
簡短的前奏曲也很能給人印象。在第1幕蒙特羅內伯爵忿怒的詛咒,是「弄臣」整個戲劇的根源。這詛咒的動機,是全劇到處出現的主要動機。這動機轉變成尖銳的複附點音符出現在前奏曲裡。
在Youtube裡可以聽到許多名歌唱家演唱上述各名曲。
第3幕的四重唱
Domingo, MacNeil, Cotrubas, Jon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Uya6roaX0E
前段為Domingo演唱的「善變女人心」,2:50左右開始是四重唱。這是紐約首都歌劇院的實況。
Anderson, Quivar, Pavarotti, Miln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pUhjCanUZ8
Sutherland, Gobbi, Gedda, Mill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qNYlDkIOnk
Anna Netrebko(吉爾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JMy_rv-Ix8
Maria Callas, Tito Gobb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iXOyAp3atA
雖然Callas搶去許多光彩,但Gobbi的黎果雷特還能穩住陣腳,讓人知道他才是主角。
Howarth, Graves, Alvarez, Terfe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LRNOOyKDl8
Siepi,Peters,Valletti,Thebo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5aVtV5r7Ak
這是1950年代的演唱。
J. D. Florez , D. Damrau, Zeljko Lucic, Christa May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He1i8ubK5w
這是異於通常的演出。在四重唱當中,讓曼都瓦公爵與吉爾達碰頭。
第1幕第1景的輕快歌曲「這位還是那位」(Ballata:Questa o quella)
Luciano Pavarotti:Pavarotti演唱曼都瓦公爵的版本很多。不過各演唱年代不同,演出方式也不一樣,同台演出的其他歌唱家也不一樣,因此可以一一做比較。這也是在網路上欣賞音樂的極大優勢。(要記得感謝提供這麼多影片的網友與網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lGOZhnIngE(1981)
Placido Doming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o2-_7FWhS0(1977)
Alfredo Krau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vGghQxrjk0
Franco Corell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KHDJDJmebg
Jussi Björli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y4LrLj84S4(1944)
Nicolai Gedd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UvFUHjyJSY(1967)
José Carrera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7uQR_bc8J0(1970年代)
Enrico Carus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rHYxw5LTaw(1908)
第1幕第2景的黎果雷特獨白「我們兩個是同類」(Pari siamo)
Diana Damrau, Zeljko Lucic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rnDl6IEluc
這段影片在黎果雷特獨白之後,接以黎果雷特與吉爾達的二重唱。戲劇背景已移到現代,布景甚為簡化抽象。
Cornell MacNei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HZ4dEO_z5Y
Joan Sutherland, Sherrill Miln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JeTG8Ll478
這段影片也在黎果雷特獨白之後,接以黎果雷特與吉爾達的二重唱。
唱吉爾達的是Sutherland。
Tito Gobb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r-girT_eA4
Dmitri Hvorostovsky,Karita Mattila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YsiYs6_-og
也是接以二重唱的演唱。
第1幕第2景吉爾達與曼都瓦公爵之二重唱
Diana Damrau, Juan Diego Flórez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iyaNoNxOYY
跟上述時間移到現代同一演出。
Juan Diego Florez, Alessandra Marinelli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M-Jqw81FNY
Dessay, Kaufman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ps7hPjduN8
第1幕第2景吉爾達的詠唱「可愛的名字」(Caro nome)
Maria Calla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9HEMyUjtgg
Montserrat Caball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5-HkouQU_0
Anna Moff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7wKtmJlOb0
Laura Claycomb: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vpvEodo0K4
Ileana Cotruba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sbSnFG7JRA
前面有一小段採訪。
Diana Damra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nffCL3vWwo
看這段Diana Damrau的演唱,覺得當歌劇歌手實在不簡單。又唱又演,在任何姿勢都要唱得出來,而且保持歌聲美妙,更不能有錯。另外戲要演得好,因此歌劇歌手,既要有歌唱本領,又要有演劇天才,又要有點姿色(因主角常是美女),又要好身材(聽眾無法想像高大的女高音演吉爾達,但小嬌好身材的女高音好像難有宏亮的聲音在歌劇舞台表現出來),又要年輕(聽眾也無法想像有年紀的吉爾達,而年輕就有演唱好功力多難)。
Joan Sutherlan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2fRGpbliGg
演唱這首名曲的女高音很多,有一位網友在Youtube上舉行「Caro Nome Contest」,
讀者以此為關鍵語在Youtube上搜尋,就會得到很多動畫,這裡就不一一舉出來了。
第2幕曼都瓦公爵的詠唱「我幾乎看到她的眼淚」(Parmi veder le lagrime)
Juan Diego Florez: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bKWRBeoZHQ
Stephen Costell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wbvYP0nY_g
David Mill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aDUs75roNs
Placido Doming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Q9UYopPfg4
José Carrera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1o-vzLJn-8
第2幕黎果雷特的詠唱「眾廷臣,那可惡的嘴臉(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
Tito Gobb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AGkOMtdS-0
Tito Gobbi的歌聲不算是美聲,但其演技之佳,乃世所共認。這是他在1946年的錄影。
Renato Brus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sql_VSXn_0
Renato Bruson以端正的演唱,在義大利歌劇界被認為是最正統的威爾第男中音。
Piero Cappuccill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jsOCeM7AFk
另一位著名的威爾第男中音。
Ettore Bastianini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3SC6SBsT34
很有格調略帶哀愁的音色,平滑的滑音,正確的發音都得到很高評價。尤其是他唱威爾第的男中音角色,到現在也很受肯定。其舞台上的演技則有贊貶兩論,但其英俊的外貌,迷住很多女性粉絲。
Leo Nucci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D_gDIiVG0o
Leo Nucci ,義大利著名男中音歌劇唱家,被譽為在世的唱家中,威爾第和寫實主義歌劇中最權威的男中音演繹者。
第3幕曼都瓦公爵的詠唱「善變女人心」(La donna è mobile)
這首名曲在網路上多得不勝枚舉,在Youtube上點閱最多是Luciano Pavarotti:http://www.youtube.com/watch?v=xCFEk6Y8TmM(上傳較方正)
其次是Enrico Caruso:http://www.youtube.com/watch?v=aef9DGvZ8Qo(沒有演唱影像,聲音來自78轉唱片)。
再其次是Carreras, Domingo, Pavarotti 三位男高音在1994年舉行的音樂會現場錄影。http://www.youtube.com/watch?v=HcGoY4COi-I這錄影後段是「茶花女」的飲酒歌。三位男高音臨時商量演唱次序,十分有趣。其他就請讀者以「La donna è mobile」為關鍵語自行搜尋吧。
2013.2.2補充
經過您這幾篇的詳細介紹歌劇「弄臣」,
我對音樂家威爾地的作品感到驚嘆不已。
也想到最近我剛介紹了蕭邦、貝多芬兩部影片,
同樣情形,我又好奇了。
Youtube上,找到威爾第影片(英文版),有時間的話,來看看吧。
The Life of Verdi (1982) Part 1~ 7
自行依序往下搜尋1, 2, 3, ...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CfS7iMt8gY
唯The Life of Verdi (1982)是總共十個半小時的迷你影集,這裡所載的是七段合計不到一個半小時的宣傳片,因此沒能看到其全貌。
倒是上載這七段影片的 patrick96321 先生,還上傳不少有關威爾第歌劇的片段,很值得欣賞。他的URL是
http://www.youtube.com/user/patrick96321
請讀者前往欣賞。 2009-11-29 1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