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家譜見證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形成
新華網上海3月30日電(記者張建松)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各族人民相互交融、共同促進社會發展、創造繁榮文化的歷史。少數民族家譜是中國家譜園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本本少數民族家譜見證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形成。
據《中國家譜通論》作者、上海圖書館研究員王鶴鳴介紹,在中國現存的各少數民族家譜中,以滿族的數量最多。滿族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主流民族,享有很多特權,同時也有很自豪的祖先和家世值得記錄,因此,滿人修家譜的現象無論在清朝還是民國時期,都是比較普遍的。在現存的滿族文字家譜中,有純使用滿文的,有滿漢兩種文字對照的,也有僅使用漢文的。
蒙古族是個豪放的民族,也是中國歷史上創造了輝煌業績的民族。蒙古族十分崇尚英雄,在未有文字之前,在廣闊的草原上就流傳和吟唱著各種英雄的事蹟和傳說,其中包括了英雄的家世,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口傳家譜”。蒙古文字創立後,一部分口傳歷史和英雄家世被記錄下來,形成了文字家譜。元朝建立後,沿襲金制,設置大宗正府,專司修撰皇室家譜,但由於“元之宗系,藏於金匱石室者甚秘,外延莫能知也”。
在一些使用漢字的少數民族中,對漢族家譜中有關儒家文化、倫理道德的內容和明昭穆、序尊卑的修譜理念十分認同,很多家譜,漢族家譜中所具有的內容和結構已完全具備,如果不看族源,已經與漢族家譜沒有什麼區別。有的在編譜過程中還盡量淡化本民族特色,以漢人中的名臣名將作為祖先,如回族郭氏,有許多就上溯到唐代郭子儀;畬族鍾氏,也上溯到上古時微子,以後歷代均有名人,堂號“穎川堂”,如同漢族的世家大族。
“中國少數民族家譜歷史悠久、種類多樣、數量可觀,雖深受漢族家譜的影響,但又保持各少數民族自己的特色,大大豐富了中國家譜的內容,”王鶴鳴說,“分析研究少數民族家譜,不僅可以了解中國各少數民族歷史發展沿革和文化習俗,而且也提供了中華民族大家庭形成過程中的諸多歷史痕跡和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