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9 16:53:24兵兵

習仲勛回憶:康生一個條子讓我十六年沒有工作

  曾子墨:1927年,大革命失敗之后的白色恐怖中,一名三原師范的學生,因為參加革命活動而遭到逮捕。兩個月后 ,這名學生被轉送到西安軍事裁判所,當時西安的最高軍政長官宋哲元看到這名稚氣未脫的孩子,立即決定將他交保釋 放。但是,宋哲元并沒有想到,這位只有15歲的年輕人,已經在他的監獄里成為中共黨員,并在5年后,與劉志丹、謝 子長等人創建陜甘邊革命根據地,21歲就出任陜甘邊革命委員會主席,他便是后來被毛澤東稱為“群眾領袖”的習仲勛 。
  解說:1913年10月15日,習仲勛出生在陜西富平縣淡村鎮,13歲就在家鄉立誠學校加入了青年團,1927年,習仲勛 一出獄,隨即被中共陜西省委派往西北軍從事兵運工作,成為西北軍的一名見習軍官。1932年,習仲勛所在的部隊,開 赴陜甘交界處的兩當縣,中央(中共)陜西省委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指示19歲的習仲勛發動“兵變”。
  丁文輝(兩當兵變參加者):暴動了以后,這就是根據這個省委的這個指示,他的計劃變成是陜北紅軍游擊第五支 隊,習老那時候就是政委,目的地要往陜北拉,跟劉志丹要會合。
  解說:這支由年輕人領導的年輕的隊伍,從一開始就陷入了重圍之中。習仲勛率領部隊一路突圍,后來終因彈盡糧 絕被打散,兩當兵變失敗,習仲勛只好趕赴照金根據地,在那里,他見到了劉志丹。
  劉力貞(原陜西省人大副主任,劉志丹女兒):他們是在楊柳坪第一次見面,是在照金南面的楊柳坪見的面,見面 的時候,習老說他情緒不太好,意思就是說感到兩當兵變失敗了,永壽也沒打下來,那時候習仲勛僅僅只有19歲,我父 親就說,你這個失敗,意思就是說,算不了個啥。我比你失敗得還多,我都失敗了,就搞兵運失敗了,大大小小70來次 。
  解說:習仲勛來到照金根據地不久,陜西省委派來杜衡擔任紅二十六軍的政委。杜衡一來就撤銷了劉志丹的職務, 并把謝子長調離部隊,他命令部隊頻繁而盲目的出擊,敵人越打越多,根據地卻越打越小。最后杜衡突然叛變,使中共 在陜西的組織和剛成立的紅二十六軍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張邦英(時任中共耀縣縣委書記):當時仲勛同志是陜甘邊特委的負責人之一,當時三支武裝正處于困難時期,這 三支武裝是統一行動,還是分散活動,有不同的意見。集中行動就可以從小仗打大仗,慢慢地發展起來。
  解說:1934年,21歲的習仲勛,當選為陜甘蘇維埃政府主席,彼時的習仲勛實在年輕,上年紀的鄉親們都叫他娃娃 主席。從1934年開始,在劉志丹、謝子長、高崗,習仲勛等人的帶領下,陜甘根據地的范圍擴大到二十幾個縣,而此時 國民黨軍隊重點“圍剿”紅軍在南方的根據地,中央紅軍被迫開始了長征。1935年的10月,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的中央 紅軍,到達了陜北吳起鎮,與紅十五軍團會師。
  王世泰(時任紅二團團長):1935年黨中央,中央紅軍,在長征路上極端困難的情況之下,來到了陜北,毛主席講 ,假設沒有陜甘寧邊區,這一塊根據地的話,那中央苦了,那困難大了。
  曾子墨:初到陜北的毛澤東,從陜甘邊區許多村鎮張貼的標語和布告上,熟悉了習仲勛的名字。在瓦窯堡召開的陜 甘邊區干部動員大會上,毛澤東第一次見面了習仲勛,他驚訝地發現,這位蘇維埃主席原來如此年輕,1936年9月,中 共中央在寶安召開了一次政治局會議,這次會議只吸收了兩位地方干部參加,習仲勛拋光石英磚是其中的一位。會議結束后,他被 就派往關中,擔負起開辟關中根據地的重任。
  解說:關中,扼守著陜甘寧邊區南大門,戰略地位重要。關中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存亡,直接關系著延安的安危, 習仲勛深知其中的要害。他一到關中,就發動群眾建立政權,最初,他只能率領游擊隊伍隱蔽在山里,活動十分困難。
  張鳳岐(時任中共關中地委組織部長):習仲勛來的這一段,這個地區這個敵人的圍剿,減輕了一點,就利用這樣 的空隙,我們發展了一批,原來這個蘇區,這邊上一般都擴大了五六里,不過哪一個縣都發展了。
  張貴德(時任中共關中地委科長):東北軍、西北軍、國民黨中央軍,包圍得多得很,包圍得很嚴實,他說當前形 勢非常嚴峻,西安事變以前,軍事上講敵人占優勢,政治上講我們占優勢。
  張鳳岐:關中地委是處在陜西這個陜北的最前面,所以只有利用這個山區,這個邊遠地區,這后邊這些地區敵人是 不常去的,就是利用這樣的矛盾,鞏固了后方,發展了前方。
  解說: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全面抗戰。陜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共產黨領 導抗日戰爭的大本營和出發地,這時的習仲勛已經建立了關中根據地,中央陜西省委也隨后搬遷過來,在整個抗戰期間 ,關中始終是陜甘邊區的前哨陣地,習仲勛在當地苦心經營,功不可沒。
  張貴德:我印象最深就是,第一群眾,第二干部,這一點就是他和人的關系,善于處理人和人的關系,給我印象最 深的,干部群眾沒有說他不好的。
  解說:1941年,延安開始整風,在“西北局高干會議”上,習仲勛聯系西北的實際情況,對“左”傾進行批判,深 得毛澤東的贊賞。會議即將結束,中共中央已經決定調他到綏德,擔任地委書記,兼警衛旅政委。這項任命讓習仲勛感 覺有些突然,毛澤東鼓勵他說,人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就不敏感了,到新的地方去,也是鍛煉。習仲勛到綏德上任時, 已經是初春,但殘冬的寒意仍然籠罩著這座陜北古城。當時康生在陜北主導“搶救失足者”運動,出現了反特務斗爭嚴 重擴大化,這股錯誤的風潮,也在綏德蔓延開來。
  王丕祥(時任綏德師范學生干部):整風的時候,大家在一起整啊,我們學校有個大操場,近萬人就在那操場里面 ,然后有人只要遞一個條子,說某人是特務,馬上你就得上臺來檢討。你要是說不承認的話,下不了臺嘛,所以習書記 就說是,你把我習仲勛叫到臺上來,我也不承認,可我下不了臺嘛,這就是責備這個逼供,這個輕信。
  解說:習仲勛將綏德“搶救運動”中存在的問題,向上做的匯報,這引起了毛澤東的重視。很快制止了“搶救運動 ”,無論是在關中,還是在綏德,習仲勛始終把經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他到綏德上任的1943年,正是陜甘寧邊區被長 期封鎖,經濟處于最困難的時期。他在上任后幾個月時間,就走遍了全區六個縣幾十個鄉鎮,并在大生產運動中,領導 綏德積極響應,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勞動模范。1944年,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勞模大會上,表彰了習仲勛。《解放日報》 為此專門發表社論,號召所有邊區軍民,向習仲勛和359旅旅長王震學習。
  抗戰的后期,國民黨已經把重心從日本人身上轉移到中國共產黨這里。1945年7月,在陜甘寧邊區制造摩擦的國民 黨軍胡宗南部,出動三個師的兵力,占據了關中根據地寬一百余里,縱深二十余里的大片區域。為了迅速收復失地,中 央指示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成立爺臺山反擊戰臨時指揮部,任命張宗遜為司令員,習仲勛為政委,統一指揮這次反擊作 戰。習仲勛剛到中央組織部報到,便臨危授命,晝夜兼程趕赴關中。
  丁文輝:胡宗南那個時候,還沒有大舉進攻延安的時候,想把關中那個爺臺山奪下來,想把它占領。
  劉懋功(時任關中分區警一旅三團團長):他們指揮部當時石門關,習仲勛又派人把我叫到石門關,專門跟我談了 一次,說這TOTO、衛浴設備、免治馬桶個仗怎么打,你要在西邊把敵人牽制住,還要一部分呢,留一個營,這一個營配合打爺臺山。
  解說:8月7日,張宗遜、習仲勛指揮爺臺山反擊戰,參戰部隊采取近戰、夜戰的打法,不到三天,就殲守敵五個連 及一個營部,俘敵營長以下百余名官兵,并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這次戰役,成為習仲勛作為政治工作者,和軍事指揮 員,參與重大戰役的起點。
  解說:1945年10月,一邊國共簽署了“雙十協定”,另一邊共產黨已經看出國民黨剿共的端倪,北方戰線吃緊。因 此,中共中央西北局原負責人高崗調赴東北解放區工作,不久之后,毛澤東提議,由習仲勛接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 在向黨內介紹習仲勛時,毛澤東說,我們選了一位年輕的同志,擔任西北局書記,這是一位群眾中走出來的領袖。這一 年,習仲勛三十二歲,是中共中央各個分局中,最年輕的書記。
  此時,國民黨軍隊已經在美國的幫助下,加緊占領戰略要地。蔣介石充分利用停戰時機,調集11個正規軍,26個師 ,約三十萬人,以鄭州綏靖主任劉峙為總指揮,將中原軍區所屬的三支部隊,層層包圍,中原解放軍面臨彈盡援絕的嚴 重處境。遠在延安的毛澤東,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先后給習仲勛親筆寫了九封信,毛澤東在給習仲勛的第八封信中 寫道,胡宗南似有向隴東進攻之計劃,我們如何應對,請加籌劃,并見告。在寫這封信之前,毛澤東還曾在延安王家坪 八路軍總部,接見了習仲勛。
  當面征詢他對接應359旅軍事部署的意見,按照毛澤東的指示,習仲勛立即動員西北局一百多名干部和兩個連組成 的武工隊,打入國民黨通知的麟游山區,開展敵后游擊戰。同時,又和張宗遜指揮晉綏聯防軍迅速向南縣出擊,攻占隴 東與陜西間的一批重要的據點,強行的突破敵人的幾道封鎖線,打亂胡宗南的部署。8月29日,習仲勛所屬部隊,終于 和苦戰了80余仗,突出重圍的359旅會師,為之后解放軍控制西北留下了有生力量。
  無定河畔這座波羅堡,歷史上就是屯兵重地。這座古堡扼守著長城內外,特別是無定河以南的大片戰略要地,為了 搶占進攻延安的先機,國民黨軍很早就在榆林到橫山一線,布下重兵。駐守波羅堡的陜北保安指揮部副指揮胡景鐸,是 著名愛國將領胡景冀的胞弟,也是習仲勛在富平立誠中學的同學。這年的春天,一位不速之客走進了古堡,給胡景鐸帶 來了習仲勛的口信。
  范明(時任中共中央西北局聯絡處處長):我公開講我是什么人,是習仲勛把我派來的,要我來看你,叫你起義, 就是這樣。因為他們知道我們那個關系,另外他不會,絕對不會出賣我們的。馬上就把我接進去,接進去以后就開了三 天三夜的會,研究如何起義,到那個城門樓上,把那些起義的計劃寫了十大條,搞了以后,拍了板,走到那個什么地方 ,走那個北路回來,約的是10月10號起義,回來以后我們就趕緊給習仲勛打了電報,習仲勛就坐了那個專車,就到綏德 ,來跟我見面,研究以后就決定要起義。
  解說:范明在波羅堡與胡景鐸就起義馬賽克磁磚、冠軍磁磚的細節進行了周密的安排,并同習仲勛一起返回延安,向中共中央做了匯報。 很快,由西北局組成一支精干隊伍,秘密進入波羅堡,橫山起義很快準備就緒。
  范明:決定起義以后,這個時候就把它下邊人都約好了,約好以后到那一天,我們晚上把部隊集合好,約好了到他 的那個墩臺上就打旗號,打了旗號以后,胡景鐸的部隊就起義了,把那些國民黨的都綁起來,然后把城門開開,過來把 我們迎進去。
  張雄飛(陜西橫山波羅鎮居民):那天還是黑黝黝的天,我們準備念書,起來一看,街上鋪門也不開,結果就是胡 六,就是胡景鐸,帶著二三十個人,就是連發盒子,盒子槍都是提著,這跟往常不一樣,他們就上了南門。上了南門以 后,就把共產黨迎回來了,他迎回來的。最后回來,胡六(胡景鐸)在前頭走,共產黨排成一行子,都穿著灰衣裳,戴 著氈帽,拿著槍,進了指揮部了。所以在這個吃飯以后,胡六的隊伍就變成,這番號變成了民主聯軍,中午以后都知道 了,群眾說胡六投了八路軍了。
  解說:習仲勛策動的橫山起義,給西北之敵以極大震動。這支起義部隊,并編為陜甘寧晉綏聯防軍騎兵第六師,胡 景鐸被任命為師長,并于1946年底率部開赴延安整訓。毛澤東在習仲勛陪同下,接見了騎六師營以上干部,他幽默的對 大家說,胡景鐸能從蔣家這條船下來,上共產黨這條船,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蔣家這條船,現在看起來很大,但已經千 瘡百孔,很快就會沉沒。而共產黨這條船是結實的大船,是會越來越大的一條船。
  曾子墨:1947年春天的陜甘寧,被內戰的硝煙遮蔽,3月13日,二十五萬大軍,在胡宗南的指揮下直逼延安,3月16 日,毛澤東發布密令,從3月17日起,所有駐陜甘寧的野戰軍和地方武裝,統歸彭德懷、習仲勛指揮,這一決定至關重 要,彭德懷是原八路軍的副總司令,軍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而習仲勛則是陜甘根據地的創建者之一,在當地有深厚的群 眾基礎。兩人協同指揮,有利于動員陜甘寧邊區的一切作戰力量。
  解說:局勢險惡,毛澤東在習仲勛與彭德懷的催促下,離開了延安。不過,他在撤離之前,作出了中共中央留在陜 北的決定。并電告彭習二人,如果打破胡宗南、即可改變局面。幾天后,幾乎就在胡宗南率軍進駐延安的同時,彭德懷 和習仲勛率西北野戰軍,在離延安不遠的青化砭,伏擊了國民黨孤軍深入的31旅,全殲近三千人,俘虜少將旅長李紀云 等一批將校軍官,繳獲大量武器彈藥。戰斗結束后,參戰部隊迅速打掃了戰場,很快消失在黃土高原的群山中,以至幾 天,胡宗南都未能找到31旅的下落。
  王世泰:把胡宗南的力量牽制住,不讓他調到其他根據地,就是當時從戰略上面,彭德懷和習仲勛,我們都執行了 黨中央這個決定。
  解說:軍事上的不斷勝利,為當時中國各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創造了條件。抗戰勝利后,中國共產黨意識到, 土地問題是爭取民心的一個關鍵。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討論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隨后,西北局與 晉蘇分局在綏德的義合召開了貫徹《中國土地法大綱》的干部大會。然而,習仲勛逐漸發現,當時土改主要負責人之一 的康生,開始濫用晉綏土改的“經驗”,“左”的風潮蔓延到了陜甘寧邊區。他對此深感憂慮。
  張克(時任中共西北局財務科長):康生搞的土改試點,在義合這次會議上,因為有了不說擴大化,不說這個什么 ,又有了極“左”情緒。
  張和亭(時任綏德行署專員):山西的土改的影響基本過來了,康生到山西搞土改,他提倡群眾要咋辦就咋辦。實 際上群眾要咋辦就咋辦,不對的,應該要黨的領導。
  張光(時任《解放日報》記者):我也去參加了土改,那也是很殘酷的。
  張克:那時候早就不知道什么政策了,說是地主,好多村子,一晚上都在打,打得,叫的,哭的,要什么,要元寶 。
  張光:所以這種情況下人們都鴉雀無聲,人都不敢說,因為那時候在晉綏沒有人敢,在晉西北,誰敢說反對這個事 情。誰磁磚、進口磁磚反對馬上就把你拉出來,當成地主來斗,就是這樣。可習仲勛那個時候,他就敢去跟毛澤東講這種情況,所以他 這個人實事求是,這一點我印象特別深刻,所以他就講,毛主席就接受這個意見。這個土改整個在全國搞,各個解放區 都是這個整法,是習仲勛的意見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解說:1948年1月9日,毛澤東先后批示和轉發了習仲勛的兩份報告,特別是在后一份報告里,習仲勛就陜甘寧邊區 老解放區土改中出現的政策偏差提出了意見。強調應當實事求是,嚴格掌握劃定成分的界限,不搞擴大化。1949年4月 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南京,此時的習仲勛則開始承擔起西北局大量繁重的日常工作,在他的領導下,西北解放 區的民眾被廣泛動員,支持解放大西北的戰爭。僅在剛剛解放的關中地區,西北局就籌得軍糧49萬石擔。
  張俊彪(原深圳文聯主席):說西北五省解放戰爭,雖然是彭老總指揮西北野戰軍在前方打,習仲勛主要在后方做 地方工作,群眾工作,你就單講糧草彈藥供給這一點,那都是了不得事情。
  解說:多年以后,中國遇到上百年不遇的饑荒。習仲勛在得知了關中百姓的災情,緊急調運了幾百萬斤糧食,救助 關中的百姓。這不只是因為這片土地曾經養育過他,更重要的是,他從來沒有忘記,當年西北戰場上,關中人省吃儉用 支援前線的情景。
  曾子墨:打下西安后,長期統治著甘肅、寧夏廣大地區的馬步芳、馬鴻逵協同胡宗南一起出兵反攻,解放軍的第一 野戰軍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便打破了這次反攻,同時習仲勛又在榆林上演了拿手好戲,策動國民黨第22軍左協中部隊起 義,和平拿下了塞北重鎮榆林。此時的西北已經完全掌握在共產黨的手中,整個中國的戰局完全明朗。
  曾子墨:1952年夏末,中共中央決定,調五位各大分區負責人進京任職。習仲勛只帶著衛士,悄然離開了西安,離 開了他托付青春的西北大地。在北京,習仲勛先后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1962年,在詭異的 政治環境中,習仲勛被康生誣陷,背上了“利用劉志丹小說反黨”的罪名,被審查、關押、監護,長達十六年之久,那 是他人生中最暗淡的日子。曾子墨:作為當年紅軍的特區,70年前陜甘根據地為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創建者之一習仲勛功不可沒,而40多年后,當中國的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當年經營特區的習仲勛,恰好在此時被 重新啟用,于是他提議再一次創建特區,不過這次的目標,變成了經濟特區,地點也選擇在了他主政的廣東省。
  解說:1977年,習仲勛結束了長達十六年監禁與下放,離開河南洛陽,回到北京。不久之后,經當時的中共中央副 主席葉劍英元帥提議,習仲勛被任命為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兼廣州軍區第一政委。
  琚立銘(時任廣東省委辦公廳機要秘書):有一天我們在他家里散步,他就說時間不多了。康生一個條子,毛主席 念了一遍,就變成毛主席語錄了,搞得我十六年都沒有工作,我這十六年的大好年華都浪費了,我現在時間不多了。現 在我要用一天的時間,干兩天的工作。所以他就是這樣拼命的精神,中午開會,晚上十一點多鐘開會,禮拜六、禮拜天 加班,加點開會,處理問題,調查研究,就是以這種精神,就是一天要干兩天的活,把他那個損失的時間彌補過來。
  楊應斌(時任廣東省委秘書長):仲勛同志來這,雖然直接領導的時間就兩年八個月。但是他所這個,發生的這個 ,他因為在這個期間,恰恰是關鍵時刻,因此對后來廣東的發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解說:十年浩劫,給廣東造成了深重災難。這個曾是南中國最富庶的省份,到了連溫飽都難以維持的地步。更為嚴 重的是,在毗鄰香港的寶安,東莞一帶,居民逃港事件十分嚴重,原因是香港新界農民的收入,幾乎是深圳農民收入的 一百倍。習仲勛上任后不久,就親自到寶安深圳一帶進行考察,親眼所見的情景,讓習仲勛百感交集。
  張漢青(時任廣東省委副秘書長):后來習老一看,當時好幾萬人啊,寶安縣,而且這些好幾萬,都是精、壯、青 年啊,這樣的主要勞動力,主要的生產力跑去外邊。
  琚立銘:他到了樟木頭那個收容站,到了好幾個地方看,因為當時和港英達成協議,說每天呢,就送回來兩次,就 是非法入境的,每天香港交回來兩次。它需要勞動力的時候,它就不交,它多余的勞動力,它就交回來,所以呢,當時 的時候,它已經是這個人滿為患,香港已經人滿為患,已經超過它的負荷了,所以就抓回來很多。
  楊應斌:他那一次回來就非常的激動,心情非常的不好,他說同樣都是廣東人,這個人為什么不在這里,丟荒了, 深圳丟荒了很多地方,那都跑這個香港去。跑到香港去生活就過得好了,這可見還是個政策問題。
  解說:做了多年群眾的工作,習仲勛已經看出,外逃并非是當地農民的原因。根本還在于內地經濟極端貧困,這一 點不解決,外逃就會一直持續。
  嘉賓:習仲勛同志他說,怎么能夠這樣搞呢?他就說要分析為什么外逃?對這些外逃人員,這些基本的看法,都是 基本群眾嘛。那你應該是采取一些疏導的辦法,甚至我有時候聽到一些說法,說走出去一些人又有什么關系呢?
  張勛甫(時任中共寶安縣委書記):他也是教育我們,早就說,你必須搞好生活,必須使人民富起來,才能夠解決 偷渡逃跑的問題。如果光采取截的辦法,不叫人家跑,今天不跑明天跑,明天跑不了,還后天跑,他還是要跑。他說老 百姓講得很清楚,就是因為那邊富。
  楊應斌:所以他后來向中央提出這個政策,很多都是他親自體會到,這個問題不解決,廣東是沒有辦法上去,所以 才提出要政策嘛。
  解說:決策層感覺到了破釜沉舟的時刻,1978年11月,鄧小平召開了中央工作會議。
  鄧小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的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 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解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 、方法和措施。
  解說:被標志位中國命運轉折點的十一屆三距交匯隨后召開,參加會議的習仲勛回到廣東后立即作出傳達,并在當 時就提出,廣東省毗鄰香港,對于搞四個現代化來說,這是很有利的條件。我們可以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設備,搞 補償貿易,搞加工裝配,搞合作經營。
  楊應斌:他怕很多地委書記思想不通,那要我跟黃靜波同志,帶著地委書記去參觀,到香港去。一到香港大家也不 用看,先看我們在家里,節衣縮食省下來出口的東西,在香港根本賣不起價錢,農產品很多都是泰國的,馬來西亞的, 日本的,臺灣的,菲律賓的,所以當時大家看了以后,心里就很難受了。就是因為思想一統一以后,這些干部回去,馬 上又組織縣委書記去參觀,這樣一來就使得干部的思想,很快就統一起來。所以我就講,仲勛同志他在這個,他在集中 了干部好的意見,形成了省委的決心以后,他很快通過這種形式,來貫徹到下面,所以搞得開放改革的思想,很快在全 省能夠統一起來。
  解說:1979年4月,廣東負責人在中南海,向決策層做了重要匯報。當時的省委書記王全國,代表廣東作了詳細的 發言,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習仲勛,一邊主持會議,一邊作了許多補充,公開提出要改變不合理的體制。他大膽假 設說,如果廣東相對獨立,預言只要中央給政策,亞洲四小龍不算什么,廣東完全也可以成為一條龍,會上習仲勛還專 門找鄧小平作了匯報。事隔多年,王全國仍然對當時這段經典對話,記憶猶新。
  王全國(時任中央廣東省委書記):那名義上是華國鋒,實際上當家的是誰,大家都知道,當然找小平。小平同志 在黨內威望也很高,所以很多人找小平同志匯報,以后很多人就講特區這個話,殺出一條血路來,是誰匯報,這匯報, 那匯報,其實那都是瞎猜的。我跟著仲勛一塊嘛,他去匯報,回來跟我講的嘛,是先向常委匯報的,常委很贊成。當然 這個我就記不準了,是小平找他去,還是他主動找小平,我就不知道了,他就去找小平同志匯報。
  小平同志就講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特區嘛,陜甘寧邊區就是特區嘛,怎么講這個“特”字來的呢?廣東時候要實施 特殊政策,靈活措施,所以才有這個“特”字,這一個“特”字呢,小平同志講,特區嘛,陜甘寧邊區就是特區,這樣 來的。他不是后邊講了,沒有錢,小平同志說,沒有錢,你們就殺出一條血路來,這樣講,原話就是這樣。
  解說:殺出一條血路的想法,讓深圳成為改革改革開放最受優惠的地區之一。憑借好風而上青云,然而,和特區一 起長大的一代年輕人,很多并不知道這位老人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晚年曾經在深圳居住了十幾年。
  曾子墨:2002年5月24日,89歲高齡的習仲勛在北京逝世,2005年5月,習仲勛的骨灰回到了故鄉陜西省富平縣,車 隊沿途經過的道路上,西北的父老鄉親在道路兩旁,迎接游子歸來。他的骨灰撒在簡樸的墓園中,他永遠的安息在他的 關中老家。感謝您收看《我的中國心》,下周我們再見。
  深圳是小平同志種的一塊試驗田,現在長的苗又壯又肥,這條路是對的,一定要走下去。——習仲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