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1 01:29:05berrycat

【藝文】NTSO:北歐風情畫 苗北場

NTSO北歐風情畫 2015/01/10 苗北場


尼爾森:七首小品選自《阿拉丁》

  不知道是不是被迪士尼洗腦得太成功,總覺得這首的中東味不重,但道地的中東音樂又是如何,說真的我還沒聽過XD" 第二段〈阿拉丁之夢〉夢幻且瑰麗,不過覺得後段的木管強弱表現不明顯,顯得平淡了些;第五段的市集真的超吵的XD代表當地的低音部,而後加入吵鬧的高音部,沸騰高潮時的打擊部,組合成非常熱鬧歡愉的市集,之後人潮漸散聲部也漸漸退去,留下最開始的低音部,很卡農的感覺。最後的摩爾黑人之舞,我相當喜歡他的節奏感和強弱表現,會不由自主地跟著擺動起來。


科佩爾:第一號馬林巴木琴協奏曲

  聽現場的好處在於可以看得見表演者的表情也聽得到鼻息,表演者認真得很有魄力,感覺連他的呼吸都成為了旋律。第二樂章慢板一開頭就讓我心花怒放,相當喜歡這樣的曲調,和中/大提琴的合奏真的很美,讓人迷醉,第三樂章行板又是另一種調皮的風格,搭配木琴的敲擊法,相當雀躍活潑的感覺。


(獨奏安可曲)
巴赫:十二平均律第一冊第一號前奏曲,改編給馬林巴木琴獨奏版本

  這首也太百搭XDDD感覺什麼樂器都可以來上一段XD快板的木琴又是另一種風情,不過似乎低音共鳴音有跑掉?聽起來有點怪怪的。




斐特森:若我有把榔頭
Regin Peterson:If I Had a Hammer

  榔頭敲擊的震撼力彷彿要敲碎心牆般地,回盪震動向是建築體也在回應著敲打者,是一首極具象徵意義的曲子。低音小調營造出沉重、壓抑的情緒,被絃樂模擬的消防警笛聲打斷,更增添緊張氣氛,讓人神經緊繃,在質疑著這樣壓抑緊張的氣氛要如何紓解時,間雜的大調彷彿從被敲裂的高聳城牆外透進的溫暖光芒,是那樣的稀少,卻又讓人期待興奮,然而就在此時樂曲嘎然終止,留下錯愕與未竟的茫然。在大調出來的時候我想起《刺激1995》的那張海報,即將逃脫的興奮籠罩著我,卻這樣結束了,似乎也在說抗爭尚未結束。這首曲子相當適合在太陽花學運快被遺忘的此刻演奏。


西貝流士:C大調第三號交響曲

  開頭非常的民族樂派,呈現出壯闊的草原風格,偶有流水、偶有茂密的森林、偶有丘陵,但最終聽見的仍是草原,倒是和我想像中的北歐風情不太相似,說起來Ólafur Arnalds的歌曲就給人荒涼但不淒涼的壯闊北方島國的感覺,不過拿相距一百年的曲子比較很不合適XD" (我才不會承認這是在偷偷推廣!)第二樂章的低音大提琴優美/優雅得讓我想拜倒在他之下,和接下來的第三樂章相比,第二樂章像在描述平時北方的田園風景,吹過的風,草叢中的動物與昆蟲們,相當安詳平和的感覺,但在第三樂章裡,「被侵襲」的感覺(或許是暴風雨,也或許是大雪)很鮮明,雨過天晴後特別令人感到溫暖合宜,草原的壯闊感再度浮現。




  整場音樂會最喜歡的可能還是《若我有把榔頭》這首,象徵性太強反而有一堆東西可以說,其他的曲子可能因太過直白反而沒有更多的想法。指揮的連滑性很好,但個人覺得在某些小細節的強弱表現可以再鮮明些、更戲劇化一點。指揮在最後大家求安可時從指揮台上小跑步逃走的樣子莫名可愛XDD


  花五百元聽兩小時的現場表演真是值回票價。昨天買的時候忘記這場是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表演(我只想著隔天有表演而我有空所以來聽聽),才會對無法打八折耿耿於懷,等發現之後我深深對昨天幼稚的情緒感到抱歉Orz 另一點是雖然苗北場的售票很便宜(最貴不過800元),但人數卻不到座位的1/3吧;當年苗北啟用的時候我很高興終於有個藝文展場的點,雖然表演沒有太多,但不必老往台北跑是件輕鬆的事,今天看到少少人數真心對藝文中心的營運感到憂心啊......雖然劉政鴻很爛,但這件事上他算做對的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