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31 10:54:44劉祺

到外面看看

「唸不唸博士好呢?」圖書館外那同學問我:「我想再學好些英文,在這裡多浸三年,畢業後還只是廿四歲吧,再找工作不遲喔。」

究竟你想弄學術研究,然後在大學教書,還是只想學好英文呢?我說。學英文,不一定要到外國吧。到外國也沒有學好英語的學生,多如天上星;沒有出過國而英文很可以的也大有人在。

如果有統計數字,中港台三地在教育方面的「貿易逆差」,一定是天文數字。照理說,日本南韓都是經濟實力雄厚的國家吧,以我所在的學校來說,每一個日本或南韓學生,大概有超過二百個中國學生。中國人重視子女教育嘛,有人說。真是荒謬。

是崇洋嗎?我覺得這個原因重要,但不是全部。人家的學校,確實比咱們的辦得好。否則,何以香港高官名流、高中低產,只要有一絲機會,都忙不迭把自己的心肝寶貝往外國送呢?以前我工作的單位那位老闆,女兒在英國唸書。我問是哪一間。她一邊抽煙,一邊淡淡然吐出King’s College這兩個字時,充滿了皇室貴族的氣派,彷彿有一道聖光發出來。她一定知道,履歷表上這一個名銜,比什麼「元朗鄉事委員會委員」矜貴得多。

很多人的理由,是要「到外面看看,見識見識」。歸根究底,只是因為經濟趕上來,政治大墮後,生活質素低;什麼名牌大學、跨國公司,一看應徵者是土產出品,自動對號入座。於是有錢的或狡兔三窟、或異地生根;無錢的也千方百計尋找新生活。英國是住滿十年可申請居留權的,我就認識一個在這邊唸中學的台灣學生,為了湊合這個要求,縱沒多大興趣也一直唸到博士,或者也是為了不想服兵役吧。

當然這也有好處,至少會英文的人多了,生活習慣也比較文明起來,但也有不少實驗失敗的「廢品」。這也罷了。最叫人感慨的是,出國「鍍金」然後晉身社會上層這種想法和積習,百年來不單在老地方打轉,更加像漣漪一樣,一圈一圈擴散開去。


2004年7月31日

附記:到外國發展的中國運動員,當然以姚明最成功,只是打了兩季,還沒有頂級明星的霸氣,今季看來也是看麥基迪這個「獨食王」的臉色。王治郅在LA買了大洋房,與李連杰為鄰,非常風光,但在熱火隊上陣機會少之又少,奧胖加盟之後,看來還是繼續凍在板凳上。巴特爾年近退休,去NBA像在唐餐館洗盤子賺點零用而已。英超聯的中國球員時運更加不濟:李瑋峰試練一年「遣返」,李鐵要內地品牌付贊助費才好歹留在球隊,去年已甚少出場;孫繼海球技不錯,偏偏遇上偏心的教練,時用時停,最近曼城還新簽了右後衛,看來下季他會降為後備──大學海外生每年學費八千多鎊,你們還是前仆後繼;球員簽回來投置閒散,只為賣球衣賺錢而已,偏生你們的媒體仍不斷吹噓這些「西行」球員。白花花的銀子跑上門,不狠狠撈一把才是笨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