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0 23:10:50艾兒

被包圍的北京烤鴨

利群烤鴨的作法


不知從何時起,來到北京,一定要吃烤鴨。

我們沒有選擇評價兩極的全聚德,反而去網路上大家討論熱烈的利群烤鴨店。它的特色是利用果木燒烤,吊爐烘製,鴨皮油潤不肥,肉甜汁多。

不過店位於小巷胡同內,不太好找,加上一大片的房子都已經拆掉重建,出租車也只能駛到附近。沒想到,在一堆殘泥瓦礫之中,有七八輛的三輪車將我們六人與兩台車子團團圍住。
桌上的肉都是鴨


三輪車師傅的心理戰術
每個人手上都拿著「利群烤鴨」的字牌,問我們是不是要去那裡,又說地方很難找,不如拉車載我們去。我們幾個什麼話都沒說,一直往前走,三輪車司機不死心,一路跟在後頭。

「小姐們,天氣熱,我送妳們過去比較舒服。」
見我們沒有反應,幾個人又在後面喊:「你們兩個男生怎麼好意思讓姑娘走路呢?應該要體貼一下她們,別讓她們腿酸。」

一般在台灣的計程車司機在路邊問你要不要坐車,我們只要一搖頭,對方就會退回原點。大陸司機不一樣,被拒絕之後,他們還會運用心理戰術讓你覺得好像不坐不行。

不但如此,在胡同裡拉黃包車的師傅,邊騎車還可以邊講解北京的歷史與文化,個個能言善道。據說要在那邊工作還得考個證照,包含對當地的熟悉度與體能,分口試與現場技能考,非常專業。

北大臨時工的導覽服務
這種專業從司機到一般的工人都有。

我們在北京大學的狀元橋旁,看見一位男人的車上貼著「導覽服務」四個字,好奇的詢問內容是什麼。他說:包含開車載我們遊整個北大,介紹各建築物的特色,遇到景點還可以讓我們下車拍照,這樣的內容不限時間一人三十元。

我們心想兩個女生再怎麼樣也不可能走完整個北大,不如就花錢看人文。這才曉得他既不是老師也不是學生,只是一個北大的臨時工!不過在學校做了十多年,對於校園瞭若指掌,所以他利用工作上的知識,去發展出另一個副業。

同樣的,在胡同裡,師傅拉我們到一處人家門前停下,告訴我們裡面是小型四合院,住著清代愛新覺羅的後代,現在提供住宿與參觀服務,入內一人要收二十元。靠著這個祖先留下的六十坪房子,退休的夫婦倆沒有工作,每天卻可以有上千元人民幣收入,提供孩子在加拿大唸書。

「您住在裡面,房子讓人進出,不覺得被打擾嗎?」我問。
「就賺點錢。」男主人回答。

無所不用其極的賺錢企圖心
我對於這種企圖心感到非常佩服。

前陣子有個針對大陸與台灣大學生的調查,問題是如果你有十萬元會做什麼。兩岸學生第一首選都是買想要的東西,但是在第二順序的結果則大相脛庭。台灣學生仍然選擇購物或旅遊,大陸學生卻要投資,想辦法利用錢去生出更多的錢。

這讓我想到大前研一提到的一個概念:從前上班族的升遷有如坐電梯。只要進入公司之後,然後安份守己的工作,不用進修也不需創新,就會慢慢往上爬,直到自己想要的位子。

問題是:多數的人沒有想到:萬一停電,你被困在裡面,進退兩難怎麼辦?或是好不容易脫困,這時你得選擇爬樓梯才能達到原來的目標。這中間需要的是思考的技術,如何能將跨領域的專業結合變成唯一的致勝關鍵點。重點不在於你有多努力,而是你思考的方向對不對,是不是能夠變通?

大陸最大乳業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從養牛開始,在伊利16年,創立蒙牛6年。在品牌策略上,牛根生雄心壯志,使用借力使力。「甘當內蒙第二品牌」、「向伊利老大哥學習」是蒙牛人常用的兩句話。反其道而行的行銷思考,反而讓他們在短短幾年間就打敗原本市場第一的伊利。

  從三輪車師傅到企業家,大陸人的成功模式值得我們借鏡。親愛的台灣人,當我們還在搞「去蔣化」的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對岸的人才由上到下正在疾起直追,身為年輕一代的我們,是不是更該好好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