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30 09:15:06理耘

中國古代漕運

中國的漕運制度創立於秦漢大一統王朝,隨後為歷朝統治者所採用,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制度之一。所謂漕運是利用天然或人工河道來供給首都糧糧食,涵括徵、運送、倉儲等複雜程序,其中尤以清代的制度最為完備,為漕運的極盛時代,直到光緒廿七年才劃下休止符。清代漕運制度的終結是一個制度變遷的漫長過程,清廷創立嚴密的組織來執行,可是隨著制度與組織間的『鎖進』效應,漕運組織為捍衛自身利益,抗拒海運、折徵等變革,而陷入『路徑相依』的僵化中。同時,清代漕運法規過於細密,卻又經常修改,遂讓官員有機會矇騙百姓;『立法從嚴』的結果導致不得不『執行從寬』,讓官員形成相互包庇的集體貪污;而其一味顧慮漕糧安全,也無形中縱容官員為所欲為。而在漕運的執行方面,因為執行規範的條件退化,朝廷又未建立有效的稽查偏差機制,整個制度的『交易成本』乃居高不下;復以漕運組織堅持自我利益,使得代理人效用下降,漕運遂呈現執行不完全的窘境。隨著組織、規範、執行各方面的變遷,漕運制度乃為巿場機能所取代,成為見證時代變遷的縮影。
理 耘 2006-11-24 19:19:27

有人說,海軍是青幫的大本營。 事實上,青幫脫胎自清代的「漕運船幫」,這是一個以「水手」為成員主體的祕密結社;由此觀之,青幫還真和海軍勉強扯得上淵源。

 漕運,是利用運河的水上運輸,為朝廷運送糧食;船運時由軍士帶領,而水手從之。 青幫的創幫始祖是明代的羅清,羅清曾當運糧軍人,他收徒三人,這三人也率領船幫漕運皇糧;所以,青幫在運糧水手中盛行,有其必然因素。

 青幫初始,以傳習「羅教」教義在水手間流傳,被稱作「水手羅教」;清雍正五年,浙江巡撫李衛動手查禁羅教,但禁歸禁,羅教仍然暗地流傳,在電視影集「雍正王朝」中聰明伶俐的李衛,和青幫的交手,打了敗仗。

 十八世紀初,水手羅教形成兩大重心,一是江蘇的蘇州,一是浙江的杭州,可見,青幫主要集中在江浙船幫,而且是一個龐大的行幫組織,壟斷了整個江浙漕運的行業。

 當時青幫的權力中心是「香火船」,掌管香火船的首領呼作「當家」,有些船幫的規模太大,會有幾個「當家」,分為「頭船當家」、「腰船當家」、「後船當家」。青幫成員輩份大小,是依據羅教的「字派」排列〡「清淨道德,文成佛法,仁倫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禮,大通悟覺」。

 據說,台灣輩份最高的是第廿二代的「通」字輩的戴老爺子,而海軍的若干將領是廿三代的「悟」字輩,至於郭力恆則是第 廿三代的「悟 」字輩。

 加入青幫有一定的儀式,分為「平常小香堂」、「特別正式滿堂香堂」,後者儀式隆重,必須在香火船上舉行。 入幫弟子由引進師引薦,傳道師主持儀式:請祖、焚香贊詞、拜本師、傳授幫規、上供燒紙、送祖等。基本上是模仿佛教。

 青幫有十大幫規:不准欺師滅祖,不准藐視前人,不准扒灰搗攏,不准奸盜邪淫,不准江湖亂道,不准引法代跳,不准攪亂幫規,不准以卑為尊,不准開匣放水,不准欺軟凌弱。

 經由幫規,青幫形成一套虛擬的家族制度,「不拜師,不准進家門」,強調師徒倫理,所謂「一師皆師,一徒皆徒」;又以字輩論長幼,所謂「字大人不大,字小人不小」。

 所謂「不准引法代跳」,是指「不准本幫引進本幫」,以防重複入幫,造成輩份倫理的錯亂。 違犯幫規者,輕則責罰警告,或請家法重打;重則出幫,不准再進,甚至殘肢毀體或處死。

 當時的青幫,一旦入幫,一切都任憑幫會頭領指使,綑綁、炙燙、割砍,毫無顧忌。

  但青幫徒眾也相互照應,青幫有歌詞:

 「出門在外挨了打,露露家理沾沾光。 若是斷了盤纏錢,湊上幾吊你還鄉。 或者攤上小官司,眾人撥錢你上堂。 陰雨連天困住你,十天八天住不妨。」

 是為最佳寫照。 一八五三年,河運全面停止,漕運船幫失去舞台,水手幫會因而瓦解,其中不少水手被清廷召募為「水勇」,如林鈞部的一千五百人,追隨曾國藩,屢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