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6 03:37:08小元元

另一種新興宗教----「再給我一天」的另類思考


「再給我一天」是「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作者米奇•艾爾邦新作,與過去的作品最大的共通點,就在於觸及死亡的大哉問,「死亡」其實是形上學的問題,所有宗教都逃不開對死亡的解釋,從這本書中,我隱隱約約看見一個宗教的誕生,尤其是瀕死情節的描述,提供了無法有效證實,卻又看似合理的宗教論述。


其實電視上早就充斥很多瀕死情節的說明,經過鬼門關前會看到死去的親人、快速的瀏覽自己的一生等等,作者不例外的利用這樣的情節,描述著自殺後跟死去母親相處的一天,在相處的過程中回憶過去,慢慢的增加活下去的勇氣,當然作者不滿足的探討認同父親與母親的拉拒,最後更用「歌劇魅影」似的結尾提醒讀者這些情節都是真的,讀者都可以親自驗證,這段極具畫蛇添足的補充說明,提供了新興宗教誕生的養分,他試圖傳達死亡解釋的合理性,創造屬於自身宗教的事蹟。


雖然這離宗教的形成還有一段距離,不過我們可以看到這本書具有宗教典籍的特色,教人別輕易放棄生命、生活的態度等等,其實這樣的意識並非不好,作者本身也致力參與慈善事業,只是這本書的暢銷特性,似乎建構在「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作者名聲上,感覺就像過去劉墉一本接一本的書籍一樣,無形中建立起另一種新興的宗教,一種定時豢養對死亡有浪漫憧憬的心靈讀者。


或許我應該要佩服這些建構「健康」心靈的工程師,只是濃濃的宗教氣息一直讓我喘不過氣,也許這就是我比較喜歡看偵探小說的原因吧!

聖姑 2007-08-21 01:51:16

小說是工具,此言不虛。小說不只是你的工具,是許多渴望「逃」花源的工具。
無寧說他是眾多人生的集合,生命本來就充滿荒謬的可能。在小說中,享受荒謬的精華,然後感覺到自己的存在,這是我心中的卡謬、卡夫卡等存在主義作家的心情。大學的時候,我活得很春上村樹,是一種極端自我的浪漫存在,填滿麥當勞一杯又一杯的咖啡,在薄雲濃霧愁永晝的冬日裡。
否定,也是一種能量、形式,紀錄自己曾經深刻的軌跡。

聖姑 2007-08-12 23:26:28

如你一貫的想法,在討論之前,小元已經寫好心得,認為這是一個宗教的誕生。
很抱歉在蛋糕與水果茶的激盪之中,聖姑似乎有些激動地以「先入為主」的想法,在情感上否定了小元的意見。SORRY!!
延續本月話題,為什麼有人喜歡科幻,如小元;有人喜歡談生死,如聖姑,觀點因閱歷而異。
在我的工作中,處處都是人際溝通與障礙,精神生命生與死的格鬥,對我來說,科幻也許能提供我「逃」花源,但教我如何面對如雪片般飛來的現實卻更為重要。
宗教,提供的不只是信仰,宗教的精神裡,與人為善的部分是哲學最高的境界。小元從各種角度去分析作者及系列書籍的宗教性,是慧眼獨具、別樹一幟的。

版主回應
我的工作也是處處充滿人際溝通與障礙
讀小說的確是我逃離現實的重要工具
當領悟到現在的職業帶有某種「缺」德性之後
逃離就變得更重要了
排斥(或說拒絕)宗教的思潮也許是試圖建立自己的自主性
又或是說年輕人天不怕地不怕
死亡之事還嫌遙遠

其實我總相信我的人生淬煉還不足
還是需要經由不斷的否定宗教(發現否定不了)
才能成為得道高僧
2007-08-17 02: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