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10:12:51圓恩

【褓抱筆記16】為什麼想要生小孩?

我懷孕時,同事A問了我,「為什麼想要生小孩?」當時我回答她:「因為期許自己成為一個能夠「貼近理解」的文字工作者,而希望可以體驗人生的各種況味,其中懷孕、生子、育兒更是生命中的重要歷程」。當時A說:「那也不一定要懷孕啊!」但對我來說,還是很高興自己做了這個決定。

 

這裡頭,太多太多沒有親身體會無法了解的曲折脈絡與點滴,有時是一回神,忽然頓悟了什麼;或是浸身其中,才終於明瞭了什麼叫做深刻。而往往下一瞬,許就或忘當下的頓悟,但也已足夠。

 

或者簡化來說,就是換得一個「同理」。

 

在此之前,看見大腹便便的女人,你只是基於禮貌讓座,但現在你會因擁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疼惜與祝福的暖意而趕緊讓座;以往,你根本就不曾注意過在餐廳裡用餐的時候,有小嬰孩的那桌,總是爸爸或媽媽其中一人哄著或抱著孩子,另一人趕緊低頭扒飯;遇見同是爸媽或是過來人的長輩、朋友,儘管是陌生人,卻因為寶寶而開啟對話,多了許多交流與互動。我和M有一次在「美崙紅茶」吃早餐,輪到我抱寶寶,換M吃早餐時,一對年長的夫妻,便主動詢問是否要幫忙抱寶寶,加上那位女士很喜歡孩子,也讓我們彼此分享了生活的片段;另一次我和M及同事瀞頤在「常春藤」吃晚餐時,隔桌一位媽媽看我用背巾背著寶寶安撫著,就親切地跟我說她以前也是這樣的,對她來說已然是遙遠的記憶。看著她那溫暖如夢的表情,讓彼此的距離拉近了不少。

 

此外,則是可以改正一些對於懷孕及育兒過程的刻板印象:懷孕時的孕吐胎動,是女人共同的妊娠記憶,但裡頭也有著各自的差異,讓女人交換自己的「歷險記」時,都能說得口沫橫飛,以至於電視、電影裡頭演的只及真實千分之一的「節錄」,相形失色不少,「而這些都是單憑想像無法深切體會的;另外是我記得我媽以前提過當她還是小姐時,每次外出看到媽媽在罵小孩就覺得對方實在很沒有氣質,沒想到自己當媽媽後,罵的更兇。這種類似的落差在我自己成為媽媽後也經常遇見。例如你以為小寶寶從你肚子出來後就會像海報上那般白皙可愛,卻是乾乾癟癟黑黑小小之後還會因為黃疸而呈現一種蠟黃色,原來得到3個月後才有海報上的模樣;電視上演的小寶寶都乖乖躺在嬰兒床裡,但我的寶寶一放下嬰兒床就大哭,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讓我懷疑也許所謂的「一樣、秩序」,因為根本不存在且難以企及,而成為人類一直以來的妄想。而你和大多數人經歷了大致相類的歷程,不再理所當然,才能真切明瞭其中的精髓。

 

再者,我也推翻了自己腦中存在已久的一些錯誤假設,像是小時候我媽要給我妹喝奶前,都會把泡好的牛奶滴在手背上試溫度,以避免太燙,或乾脆自己先倒一些試喝看看。這對據我爸形容因嬰兒時期喝日本明治奶粉喝到怕,而再也不敢喝奶的我來說,就如同酷刑。但是現在餵母奶,不用試溫度,就算之前瓶餵配方奶時,把水溫調配好,也不用試喝,真是讓我鬆了一大口氣。而當小樹之後開始吃副食品,我也較能確認蘋果何時可餵寶寶吃,像之前在解說時就講得自己頗心虛,也因此番經驗,解說時也將能更貼近父母的心緒,更理解彼此都曾經歷過的,甚至只要透過相視一笑,育兒甘苦都盡在不言中,更彷彿擁有了並肩作戰般的同袍情誼。

 

而生了孩子後,我也逢遇了之前都沒料想到的收穫,像是有人說孩子小時候,就是你自己小時候的翻版,於是你得以補足這段在自己生命史中已然遺忘的空白,並更能體會父母照料自己的情境與辛苦。我還想起了大約是十年前首度出國前往尼泊爾旅遊,觀察到就算是在路邊販售商品的小攤販,甚至是在地面鋪了一塊布上置一個破陶碗用以乞討的女人,懷中也都摟抱著或身旁緊靠著自己的孩子,儘管物質上的相形匱乏,但我卻感覺那些孩子是幸福的,在台灣,我們太忙了,大多團團轉地,無頭蒼蠅般地忙著自己也不明瞭終點究竟在何方的追求,而忽略了把時間與陪伴留給最最親愛的家人。

 

於是,我希望能盡量陪著孩子。

 

至於為什麼要生小孩,答案自在每對父母的心中,且隨著時間推移,也許或有差異──解讀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