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6 12:51:13圓恩

【首孕札記】35週(3/28-4/3)

再也沒有哪句話比「固執是沒藥醫」的,更適合用在我身上了。往往是得經歷重大教訓後,才會檢視自己莫名的頑固。這週第一天下午去產檢,中午吃了喜宴,多喝了兩杯柳橙汁,驗尿試紙就呈現了三價的尿糖反應,而3月10日早晨產檢時,只吃了一個麵包,驗出來的尿糖反應則有一價。護士聽了我的早餐內容非常驚訝,「紅豆紫米紅糯米紅藜地瓜甘蔗汁,太甜了啦!只有寶寶不夠大,醫生才會建議孕婦喝甘蔗汁」。我則是聽了幾個朋友的說法,又不想在紅豆湯裡加精緻糖,才想到用甘蔗汁調味。然後醫生也說:「雖然妳先前的妊娠糖尿檢測沒問題,但還是不能吃太甜。」其實我已經是很少吃甜食的人了,但是我選擇的早餐似乎都是升糖指數高的食物,不禁感到無所適從。



IMG_6891.JPG




 

於是轉而詢問對飲食控制頗有一套的父親,父親的建議是,飲食要均衡,一天三餐要有四分之一的蔬菜、四分之一的水果、四分之一的蛋白質、四分之一的澱粉(米麵+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Yo7iTH-odI,所以以我的三餐配置來說,是完全不及格的。另外他還建議了地中海飲食,就是少油少鹽少糖,於是聽了父親的建議(早上先填水果蔬菜蛋白質油脂再吃澱粉)後,早餐我改成吃一顆蛋、紅豆湯比例以紅豆居多,紫米、紅糯米部分減少,不加地瓜和甘蔗汁,偶爾搭配一顆蘋果(或其他水果)(但也擔心水果太寒,盡量都中午吃)、其他兩餐也盡量務求均衡。

 

同事A已生產,等待產檢時,順道和氣色極佳的她聊聊,她分享了許多生產時的過程與經驗,讓我稍稍降低了我的焦慮。做了乙型鏈球菌篩檢,醫生也發現我的陰部有毛囊炎,至於搔癢有可能是穿太多層褲子不透氣的關係。寶寶2380公克,因為醫師下禮拜要出國,所以今天看診的人數很多,排在倒數第二位的我和M,也可以看出醫師的疲累,以至於本來想提出某些友善生產的想法,都吞回去了。

 

台灣對醫療人員實在是非常不友善,以我先前住院過的心得來說,其實我不太敢再住院了。醫護人員缺乏、工時過長、專業不被重視……,如果我們讓這些狀況持續的累積而不積極改善,最後自食惡果的都是自己。看了白映俞醫師的一篇文章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57914,裡頭提到甘地說的:「你的行動或許沒有意義,但你還是非做不可。這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讓你成為不會被世界改變的那個人。」善待自己的身體,選擇好的食物,作息正常,讓自己不要輕易浪費醫療資源,但仍需默默關心與支持醫療品質的改革。

 

30號晚上靠在床上看書時,驚覺書被肚子的起伏推動了,把書移開,看見肚皮就像海浪或布丁一般的起伏著,好像是不想要我看書,要陪他玩的意思。也讓我回憶起之前同事B分享看見肚皮起伏的驚喜。原來,這樣的景況大概是在8個月快接近9個月時可以見到的啊!在這之前,寶寶的胎動還不夠有力氣造成那麼大的起伏,我甚至有點擔心呢!而半夜也有同事A和B曾形容的肋骨被踢到的痛感,前輩們的分享果然是一樣一樣應驗了,只有自己懷孕過才能深切體會。我用呼吸法,排解了肋骨被踢的疼痛,一方面希望他越來越有力,不過也希望他不要把我踢得太痛哪!

 

同事C是對酒非常敏感的人,30號我在吃員工餐廳炒的一道香菇料理時,C就提醒我,「裡頭有加酒,妳不要吃太多」。我完全察覺不出。而31號,C則特地又打了電話告訴我,同事D分享的甜米糕裡也有加酒,不要吃太多。結果本來因為捨不得吃所以還沒吃,且最愛吃甜米糕的我,就一口氣把一小塊甜米糕吃完了。真是受不了自己,貪吃的孕婦。好吧!下不為例!

 

同事D的第二個兒子滿月了,他特地送來了蛋糕和油飯。因為同事E吵著要吃油飯,我則據說是吵著要吃蛋糕的那個。但是同事F問了個問題,雖說習俗生男孩送油飯紅蛋(有的還有雞腿),女孩子送蛋糕,那以前沒有蛋糕是送什麼?不送?但是就算是油飯,不同的同事還開出了嚴苛的條件:不要薑絲、不要麻油、不要香菇、不要肉……,真的是非常難搞。

 

下午一邊寫東西,一邊和同事A、B在網路上討論起布尿布的選購,以及新生兒黃疸的狀況,這個小小的媽媽聯盟,讓我也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雖然已經決定申請一年的留職停薪,不過在工作和育兒的取捨間,還是帶給我很大的苦惱擺盪

,最近讀到陳鈺萍婦產科醫師的文章裡提到說,世界上沒有誰比她更適合照顧自己的孩子的話,有很大的震撼,而她付出了八年專心陪伴。我呢?一、兩年後再說吧!

 

本週察覺自己什麼都要跟到,都要佔有,都要擁有,都想留存的毛病。晚餐閒聊時,提到埔里沒有主婦聯盟。同事G和H都提到不一定要跟實體店面買,反而最傳統的菜市場,就是小農市集的型態,她們都建議我可以多去跟菜市場的攤販聊天,找到自己認同且可以固定購買的攤商──經常地,要透過他人,才能深刻地理解一些事物,縱使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對自己來說,也彷彿有一堵牆正擋在那兒,讓我看不見一些顯而易見的真實。

 

這週也看了一些報導,針對空汙,讀到的相關文章提及需要更多行動,而希望自己能有更多實踐,因為我對空汙真的感到無力又憤怒,為什麼寶寶出生就得面對有毒的空氣?我的家人與朋友日日都要呼吸有毒的空氣?而準備購買一台空氣清淨機也令我很傷腦筋。針對塑膠食具的報導,也讓我很介意及擔心,決定幫M的水壺都換成不鏽鋼,卻又在意中鋼也是空汙的禍首之一。關於這週的新聞,吳明益說寫作就是一種激進,我則希望寫作是屬於我自己的實踐、療癒及練習,而其實每個家庭不是像書上所描述的那麼正常、健康,面對書上沒有描述的那些部份,我們是否能變得更包容與溫暖呢?讀到另一篇文章,http://mj737626.nidbox.com/diary/read/7128512?nref=fb_m160322,決定停掉維他命。其實我很少吃這類東西,但懷孕擔心營養不夠,看了文章後有幡然醒悟之感,還是先試著從食物中獲取養分吧!很想念山,讀了一篇國外年輕父母帶稚兒走步道的報導,才驚覺被限制的其實是自己的心。

 

隨著生產迫近,我逼迫自己一天整理一點辦公室裡及房間剩下的東西。於是被迫清理長久的堆疊,我這十幾年來就日復一日、無有所感的,把新增的東西覆蓋於先前隨手放置的物品、紙張……之上,於是它們被推入遺忘的境地裡等待。但也很開心,自己終於開始清理、面對,也似在清點、清除過往的記憶。

 

門牙旁牙齒前幾天怪怪的,不知道是不是啃骨頭的關係。習慣性上廁所時會抓肚子(有點搔癢),後來讀文章發現對皮膚不太好,就盡量忍耐。這個月開始,同事們很貼心的不讓我帶隊,雖然讓工作都交接完的我一度感到很失落,卻也領受到屬於他們溫暖的體貼。2號也有感覺到寶寶在踢右側肋骨,2號開始在紅豆湯裡加黑芝麻醬,除了持續用椰子油塗抹及按摩大小腿外,範圍也擴及了胸部。多補充水果後(把水果泡溫水,或是曬太陽,於中午及下午四點前吃),發現口角炎症狀好轉。天氣較溫暖,少穿了一件褲子,陰部也較不搔癢,果然是不透氣所導致。也發現其實會穿的衣服就那幾件。2號早晨有點鼻塞,有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好,一度懼怕即將而來的改變。

 

同事A提醒我要多跟寶寶說話,要他讓我生的時候別痛太久,且把握孩子出生前,心臟還屬於自己,未懸掛於外的時光;朋友I分享了我許多的產前相關物品;朋友J分享有機棉的文章http://mypaper.pchome.com.tw/wymeng/post/1366173659,讓我現在吃蕈類時,都會想到文章裡的描述;朋友K也說可以送我音樂鈴;妹妹也整理了一些東西要寄給我。另外則想請問有沒有人家裡有用不到的汽座可以分享?

 
※圖說:清晨無人的園區馬路,有著美麗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