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5 07:32:27圓恩

吉安慢步

快投票了,各位朋友可以參考我同事找到的網頁「公民監督國會聯盟」http://www.ccw.org.tw/用理性檢視一下你心儀的候選人平時的作為,再考慮是否要把你的未來交給她()哦!

 

另外,分享發生在我朋友社區裡的砍樹事件。你會在意你社區裡的大樹被砍得體無完膚嗎?還是你對它們沒有任何感情?我記得我生長的台北舊家門口,有一棵木棉行道樹,它腳下的那方泥土是我經常蹲在旁邊發呆或摸著小草的所在,非常厭惡雜草與髒亂的媽媽,後來請人把木棉樹腳下的那一方泥土填成水泥,我感到非常的失落,且時常擔心木棉樹會因此死去,後來它好像真的就死了。那種失落,也可能是會起身保護環境的契機。這兩篇連結分別是小男孩與爸爸的心情,如果你也喜歡樹,或你也住新竹地區,歡迎付出你的關心甚至是行動。

http://mypaper.pchome.com.tw/wymeng/post/1322695298

http://e-info.org.tw/node/72638

 

這週是我這學期最末一次來花蓮上課了,由於合歡山下雪,我變成搭同事便車,再換深夜的火車抵達志學,凌晨三點,我走在路燈通明的志學街上,放棄了找警察陪我的想法,拐入校園,迎面有學校駐警隊的巡邏車閃著安靜卻激動的紅藍燈光。這半小時的路程,讓我體會了最近吳明益老師FB裡提到遊民處境的氛圍,儘管我在路上沒有遇見任何遊民,想像著也許在花蓮他們都老有所居?或者,聚集之處不在此地,但對於他們無法好好的睡上一夜,必須在寒冷不適的狀態下睡眠並面臨隨時的驅趕而導致看起來疲累不堪,甚至在寒天裡被用水柱驅離,當下亦疲憊,並察覺夜幾乎等同另一魔幻世界的我,深思著某段篇章所言,我們對待遊民的態度,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人”的態度。

 

吳明益老師的那篇文章讓我大感驚訝。這學期開始來讀書的我,接觸了許多環境議題、環境教育的概念,加上天生急性子,對於某些概念的傳達顯得慌急,例如剛開學時我常會傳些相關的資訊給我的同事們,長篇大論,自以為理所當然。我觀察到自己現在不太傳了,知道急不了。但吳老師的那篇文章,卻是溫柔中藏著堅定、將心比心的寬容,他不急,卻有著不容忽略的力量,穩定而持續,當頭棒喝!你自己會想,這比被告知什麼都還重要,並讓我理解到一種屬於慢的重要。

 

花蓮是我全台灣第三熟悉的地區,因為大學時期經常在登山的旅程中經過,而定居花蓮的學長姐,在我們每次前來時,總是熱心的帶著我們到處去;工作後也和同事們一起來出差或玩過幾次,我對花蓮的印象一直感到很美好。但現在的我,會用另一種眼光看花蓮,當對學校周遭的景物漸漸熟習,串連起過往的記憶,成為了我對花蓮記憶的另一種鮮明後,我開始會思索花蓮正在面對怎樣的戕害、不被理解及自我毀滅。這與它的政治面貌、執政者的觀念想法、當地住民對生活的態度密切相關。

 

週二,我下午得到吉安的牙醫那拆線。我坐上公車,上次我是坐計程車,但車行也得從花蓮過來接我,所以我這次就不想叫計程車了。(花蓮其實可以把一些錢拿來改善它的大眾運輸接駁系統,我想觀光客會增加,或至少學生們移動比較方便及安全,例如我們學校門口志學站的火車就少得可憐)

 

司機知道我大概要到的地點後,建議我在南埔加油站下車。以我先前自己開車的經驗覺得好像有點遠,不過一直想找機會用走路的方式認識花蓮市區大路以外小巷弄的我,帶著冒險的小興奮,依憑著大致的指示,走了近一小時後,終於抵達了目的地。沿路,我尋回了記憶中朋友曾帶我們去吃過的一家日本料理;看見了坐在家門口搓著兩股線的老人;小吃店裡暫時告一段落的空白;拿著掃把低頭掃著門口灰塵的婦人…….我知道這才是生活真正的樣貌。

 

沿路向路人問路的時候,都換來他們驚訝的眼神。「很遠耶!還有兩、三公里。」;「妳用走路的?」──其實是你們太懶了!依賴石化能源與便利不可自拔吧!想像如果下一刻所有石化能源都竭盡了,這個世界就徹底停擺了吧!而且汽機車排放的廢氣,裡頭的PM2.5會對引發肺癌、心血管及呼吸器官疾病、生殖與生產、免疫功能等存在顯著相關性,我戴上口罩,想像著自己正在毒氣的包圍下,游泳。

 

看完牙醫,我又問了路走到吉安火車站,火車也是得一小時後才會到志學,我坐在候車室裡長長的椅子上看書,邊懷念著過往爬山睡火車站的好日子。忽然,花蓮傅國王賢伉儷及主持人拜票的聲音被宣傳車載著排山倒海而來,連我取出剛買的耳塞都仍嫌吵雜,而他拜票的方式,就是拿著麥克風大嚷:「機車行門口那個帥哥,很帥哦!要投※※※」;「久久瓦斯行,大家都要來跟他買瓦斯哦……」就沒有必較有意義的句子嗎?難道選舉文化都得把自己搞得那麼低層次嗎?宣傳車都以為選民的耳朵有高級防火隔音設備嗎?火車抵達的前二十分鐘,站務員開了閘門讓我們通過,我逃難似的步上月台,卻發現仍逃離不了那陣魔音太遠,直到火車像個大嘴吞沒了我,還好火車只聽得到自己的聲音,轟隆隆隆~

 

這讓我想起來最近讀到一篇潘翰聲所寫「用孩子的眼光看政客煙火秀」http://e-info.org.tw/node/73034,印象中,討厭擁擠的我幾乎不出門跨年的,就像我曾在淡水賃居七年,淡水捷運站每逢假日,機車停在那裡,車上總會被塞滿垃圾。我們考試滿分的公民與道德,在實際生活上蠻悲哀的已經被扣到沒分了。大家也可以看看由賴鵬智老師所寫的「2012台北跨年晚會垃圾劫」http://blog.xuite.net/wild.fun/blog/55902971的實況報導。在跨年的背後,有人不顧一切的想得到什麼:選票、承諾……,有人不顧一切的丟棄什麼:垃圾、時間、貴重物品、睡眠……。仔細想想,聖誕節、跨年、便利商店都在鼓勵我們消費,但我們真的需要買那麼多東西嗎?

 

如果,我們拿掉這個社會所賦予我們的一切背景,我們還會是誰?某某家的女兒、某某國中小畢業、某某大學研究所畢業、某某公司職員、得過什麼獎……。當別人認識我不是認識既定背景,那麼他們認識的又是哪部分的我?111205

 

PS.照片為某種南蛇藤的果實

onebox 2012-01-09 11:37:50

喜歡這篇的溫柔心情 並祝新年快樂喔

版主回應
謝謝,很高興我也可以溫柔呢!
好久沒見到妳了!謝謝妳的祝福
也代為問候您家兩位男生哦!
2012-01-10 19: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