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山懷抱的人─記近日山難感懷
連日午後的暴雨在今日終於止歇,覆蓋天空的陰霾散去,在我走去蟲燈的路上,望見了夾道的柳杉林一側,有月光的流瀑輕瀉而下,定睛一看,在黑與光亮絕妙的融合間,我彷彿見到了一片臨摹於上的峭壁。
我想起剛剛出門關掉電腦前,讀過的幾則關於林克孝墜崖的網路新聞。從11號同事傳簡訊告訴我他墬崖的消息,然後是遠方的朋友碰面時也提到這件事情,另外就是身邊的同事總是想到要跟我提起這件事,連最近沒有看報紙的我也掌握了事件大致的梗概。
這應該是極有可能的結果──任何一個人對於他喜愛做的事,就會一再的嘗試,一再的走向那件事,若那件事多少是具有危險性的,總是有可能發生意外。在我短短的十多年登山經歷中,也間接或直接的接收了許多山友罹難的新聞。有時是怎樣都料想不到的原因,有時是最最可能輕忽的意外,或者,無解。在那麼那麼多罹難的登山客裡,可能因為林克孝的職位,或因為他的經歷,才有了那麼大篇幅的報導嗎?因為在這個社會,在這個重視效率、金錢、賺錢的社會,登山經常是難以躍上重要版面,而一般人難以想像,和賺錢難以扯上關係的登山,一位事業有成的人,因此而死。這樣的反差,的確是較易令人關注的。但會否,更加深了社會大眾,對登山的負面觀感?雖然,我相信林克孝本人也不會因此怨怪山的。
走回來的路上,我望見天空裡的雲都被燦亮的月光逼退了,就像林克孝的書《找路‧月光‧莎韻》裡的月光吧?而再過去一點,是合歡、奇萊的稜線,蜿蜒起伏,緩緩的,讓人瞧不見牠們那巨大的黑色塊面裡,是否也已接收到遠方又有人落入了祂們懷抱的消息?
我忽然開始哼起了歌,越唱越大聲,嚇到了另一個從黑暗中竄出來的人。我跟他打過了招呼,繼續哼著「當我遠颺」,上次有感而發的唱得停不下來,是因為一位登山朋友黃德雄的逝世。雖然,我不認識最近這位罹難的山友,但我讀過他的文字,知道他對待原住民的真誠。因此,為文──記下一種不捨這世界上又失去一位愛山人的心緒,而珍惜當下,似乎是我們最能掌握的確定了。110813
【轉載自環境資訊電子報】
自然人文:劉克襄:林克孝的找路
作者: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
林克孝的不幸意外,無法簡單地只視為一位名人的不測。更難以只是一個喜愛登山的金融高階主管,因為不慎失足,罹難山區。
有三個重要的意義,隨著他的離去,或許值得大家省思。一,在高度競爭激烈的金融界裡,很少有這樣單純質樸的人物。二、弱勢的南澳泰雅族,失去了重要的外界依靠。三,他充分地展現了一個探險人物,追尋生命價值的意義。
台灣工商企業和財團投身公益的並不少,對偏遠弱勢族群的照顧,也常持續不斷。但多半是物質的注入,較少投入自己的休閒生活。他是一個特例,不僅將個己的精力全部放進去,甚至帶著妻小,在例假日時,融進這個被登山界稱為失落一角的地方,學習跟當地人一起生活。
他對南澳的熱愛和回饋,雖起因於一首登山人耳熟能詳的「莎韻之歌」,但遠因來自於廿多年前,在司馬庫斯遇險,被老獵人獲救後,懷著感恩圖報的心,想要幫助這個像異域的家園。經過長期的來去南澳山區,看到當地生活的寥落,他一直思考著,採用什麼樣的方法,讓南澳地區的年輕人能夠獲得更好的謀生機會。
後來他為何會不斷地投身,在這區域的古道探查。不因單純是個人尋找探險的刺激,還有更多是想透過對這個區域的徹底了解,挹注更多外來的援助,重新建立這個族群的傳統文化。一個外來者的他,跟此地泰雅族的友誼情同兄弟或父子,這是何等不易。在城市,我們的族群關係,一直缺乏這類生命的質地,在彼此間互動、信賴著。
現今社會鼓勵年輕人壯遊,尤其是野外探險。他的離去,可能讓不少家長充滿疑慮和不安,反對年輕一代進行類似的生命探索。乍聞其大去時,喜愛古道踏查的我亦充滿挫敗。但這幾日不斷地再翻讀《找路》,我逐漸獲得安定的力量。多年的行山經驗,對生命的死生,他其實很豁達,很了然。
新聞報導,說他的離去是一語成讖。我不以為如此,那是一個人長年行山後,對山巒懷著謙卑之心,才會表述的心境。一個平時穿著西裝體面,掌握台灣重要財經脈動的重要人物,換上素樸的勞動衣物,綁頭巾肩大背包,在荒野裡大汗淋漓,卻露出滿足地微笑。那意味著,物質的力量再如何豐腴,都不如一次登山的簡單和美好。
透過自然洗淨城市的職場忙碌,那是最大的幸福。面對野外的危險,坦然接受自然給予的安排,更是最動容的生命抉擇。《找路》不只是在原始蓊鬱的森林找路,而是在一個最衰敗貧窮的山區,想要尋找一個主流社會的更好出口。
除了他摯愛的家人,相信當地泰雅族人是最哀痛的。他們失去了最鍾愛的漢人朋友。不,是失去了他們至親的族人。林克孝給了我們異地內化的美好啟發。族群要如何和諧,唯有透過利人忘我的互動。多年來他的不斷南澳山行,早已綽綽顯示,他已內化為這裡的泰雅族,如今更成為勇士,回到祖靈安息的家園。
這絕不是一個登山探險的執著事蹟,或者是夢想的追尋而已。在這個族群文化衝突不時引發的時代,他嘗試走出一個認同弱勢異己的生活價值。他身處主流社會,卻以異於主流的風格,留下一個不同於大家離開人世時的背影。
台灣應該有更多這樣的背影
轉載【邱顯比老師給林克孝博士的信..刊登在台大管理學院的網站上*】
當朋友變成傳奇
克孝
台新的同仁希望我講三分鐘的話,錄影在你的追思會上播放。要講三十分鐘容
易,你我都是當老師的人,深知精彩有重點的三分鐘其實非常困難。事實上,很多學
生坐在課堂上三個鐘頭,完全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
就從我認識的你開始吧,濃縮成十個字,我會用聰明、幽默、真誠、浪漫、勇敢
來描述你。聰明,反映在你對專業及非專業知識的迅速掌握,而且深入核心。這點台
大財金系〈所〉的學生受益甚多。你在系上教總經分析,總能把經濟體系及金融市場
令人眼花撩亂的現象,用清晰的理論架構說明分析。你的幽默,常是帶些自嘲,小小
犧牲一下顏面讓身邊的人開心的笑一下。你深信人生而平等,都應該被尊重,你的真
誠,讓你交了很多原來離你生命軌跡很遠的朋友,以及交情還稱不上朋友,卻衷心喜
歡你的人。
不少報導以沙韻之路為例,說你不問結果,先付出的浪漫。能用出浪漫二字,記
者是真的把握到你生命的特質。因為浪漫這兩個字很關鍵,我想了幾天,給了它一個
財金專業定義:浪漫是經過理性分析,從事某項計畫的名利淨現值為負,但因內心深
處喜歡或覺得應該做,毅然決定去執行。依照這個定義,你與山的血脈相連,沙韻之
路的追尋,與原住民朋友真情相交都是浪漫。甚至在台大財金系兼課二十年也是浪
漫,因為鐘點費實在太微薄,你又常常把它捐掉。
會累、會痛、會害怕,仍然堅持去做是勇敢。我一直覺得登大山與打高爾夫球是
等級完全不同的事,雖然都是親近自然。也許有人會說高爾夫球場還是人造的,但相
對水泥叢林,身為膽小的高爾夫愛好者,我還是堅決主張它比乒乓球、網球、籃
球、足球更接近自然,而且比跑步有趣。深入大山所需要的體力、毅力、迷路的風
險、天氣的風險、毒蜂毒蛇野獸的風險、對未知的恐懼,還真的需要勇氣。
你很幸運擁有了解你,支持你的家人。高中時你的父母允許你參加登山社,從那
時候起,你足跡遍訪台灣百岳,也在Mt. Rainier接受冰雪攀爬的訓練。你喜愛的女
子,半推半就被你騙進南澳一同探索沙韻之路,不顧原本白皙的皮膚變黑變粗。她愛
你,懂你,陪伴你做浪漫的事。即便意外發生後,她還安慰前來悼念的泰雅朋友,說
克孝現在在他最喜歡的地方休息。如果沒有家人的支持,浪漫只是困在愛與親情所編
織籠中的鳥,無法在晴空下展翅。
你模擬遭遇山難的好友寫給家人的信『我會希望大家能堅強的原諒我的疏忽。我
希望大家能把有限的生命與相聚無限延長到想像中的一生。』被網友瘋狂轉載,也被
許多報導引申為『山痴林克孝早有回不來感觸』〈自由時報2011/08/12〉。但是我不
認為你預感自己的命運卻堅持入山。你是個負責任的人,努力兼顧家人、事業、朋
友。自己的興趣與追尋,就算不是排在後面,也絕對不會超過對家人的愛與責任。你
知道登山有風險,但如同心理學研究指出,大部分人不認為最差的狀況會發生在自己
身上。你的意外,讓你幾天內成為台灣家喻戶曉,同聲惋惜的人;也成為未來很長一
段時間感動人心的傳奇人物。我想你會說:『如果可以,誰願意變成傳奇,我還是比
較想抱著老婆小孩,平凡終老。』
兩件小事跟你報告。第一是台大財金系決定成立林克孝原住民獎學金,一方面感
謝你二十年來對系上的貢獻,二方面認同並小小延續你對原住民社區的投入。另一件
事是我買了一些你的書,要送給我們共同認識的人,作為對你的紀念。很慶幸你留下
『找路月光沙韻』這本書,靜下心來讀,文字極好,我看完後不禁有『吾才不如
子』的讚嘆。更重要的是,書如其人,你的形象,你的情感,你的心靈,在紙上鮮活
的躍出。我們過去二十年在高爾夫球場小賭,你暫放在我這裡的錢,我已經全部拿來
買你的書,還倒貼了一些。算起來,IRR應該還不錯。
如果說人是天地的過客,我慶幸旅途中有緣結識你,和你在一起,總是很愉
快。我相信許許多多你的朋友、同事也有相同的感覺,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顯比
2011年8月
上一篇:台灣黑熊作夢的地方─大分黑熊志工行11.01.10-20-終
下一篇:行雪
我發悄悄話,卻看不到悄悄話的回應...嗚~~
不過,下次我上山會考慮戴一頂全罩式安全帽上去~
hi,很高興看見你的留言。
那表示,你還活著。哈~ 2011-08-15 22:08:09
記得帶可靠的衛星電話,可保生命安全,也是登山者給家人最大的保證 . 1000815
這陣子我爬山,越來越受不了到哪都有通訊。
如果通訊無遠弗界,爬山就失去了一種神祕。
我爬山追求一種隔絕。
那麼我將不再有理由說,因為沒有收訊。
我必須被找到,必須無法享受一種山裡的孤寂和放曠。
所以,我不是那麼贊成科技的介入。
在網路上看見一篇林克孝的文章 與您分享
以下為《失足》全文:
「我有時也會獨自上山,
也很快發現,
在任何再安全的地方不小心摔一跤,
都可能讓自己陷在別人想找都找不到的地方,
所以也會揣摩,
如果陷入這種困境,
我會怎麼想。
我會非常想念家人,
我會在山上大聲喊我愛他們,
我會希望大家能堅強地原諒我的疏忽,
我希望大家能把有限的生命與相聚,
無限延長到想像中的一生。
我對山的浪漫想像,
使我走上這條路,
希望大家在怪罪我之餘,
也能因為這個浪漫本質,
而用另一個角度欣賞我的莽撞。
不過如果怪我可以使大家能消一些氣,
我也會很甜蜜的接受被罵,
此時是甜蜜的。
大家要好好過這輩子,
我暫時回不去,
如同我不能回到童年,
但我們一定會再相見,
我想知道我走後的地球發生什麼事,
也會準備一些我在另一個世界看到的其他地球難以想像的趣事,
讓我們下次相會有說不完的話題,
像爬山前的短暫分別,
我出門去登一座沒爬過的山了。」 2011-08-15 22:09:59
我是個媽媽(也是阿嬤啦!)
是否也請原諒我的不懂欣賞
不懂欣賞你的莽撞
看到那麼優秀的人發生山難
最深的感受是惋惜和不捨
還有當母親喪子的痛
孩子能懂母親有多痛媽?
可不可以別那麼殘忍?
我只是想強調登山的人並不是不愛惜生命
相反的,他們很珍惜
但也明瞭登山具一定危險性。
我找了機車事故的統計(如下),其實光騎機車的死亡率更高,
許多騎機車的朋友反而更要為家人著想
只是登山會引來較多注目
卻不代表它真的很危險
94年道路交通事故A1類(發生事故24小時內死亡案件)死亡2,894人,其中騎(乘)機車事故共死亡1,566人,佔A1類事故之54.11﹪;95年道路交通事故A1類死亡3,140人,其中騎(乘)機車事故共死亡1,850人,佔A1類事故之58.92﹪;96年道路交通事故A1類死亡2,573人,其中騎(乘)機車事故共死亡1,536人,佔A1類事故之比例高達59.7﹪。 2011-08-26 08: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