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0 20:11:12圓恩

雨中來的人

照片為 三色堇,花語為「想我」

070810
我幾乎已不抱希望營隊會出現,但他們還是來了,其實解說員等待隊伍的心情是很矛盾的,有時候真的會很希望他們乾脆不要來,但有時候他們真的不來了,又有一種失落。同事的隊陸陸續續的取消了一部分,所以增加了南瓜和我一起帶。下午的原始林就由南瓜主講,而我負責晚上的合歡山簡報。

原始林的行程我在後頭壓隊,陪著一位老師慢慢的拍照,一邊回答她的提問。她幾乎看見的植物就問,而我也很訝異我居然都會,時間換來的吧。解說員當久了,多少換來一些自信,那種把眼睛閉上,再張開後就可以拿出來用的自信──磨練來的,一隊接過一隊來的,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換來的累積,才讓我可以偶爾的不怕掏不出東西。

但其實我更缺乏的卻是發現和體驗。一個地方待久了,很容易會停滯,會遺忘,會忘記感動。這位老師分享了她去觀察睡蓮睡眠的結果,眼睛發光似的對著我講述她的發現。她問我:「妳們的解說都是這樣一直講一直講嗎?」「對,梅峰的解說在專業的部份很強,但是活動的部分不夠,我們正在朝這方向努力。」「對呀!這樣一直講一直講,最後只會剩下幾個人留在解說員身邊。」的確,這也是我最不足的地方。

不過晚上的時候,因為合歡山的簡報還是太少講了,講起來不太順,氣氛也感覺很沉悶。這種時候我幾乎有拋下麥克風,衝出去躲起來的衝動。因為我無法帶起氣氛,有的人睡著了(雖然這是任何一場簡報都可能出現的狀況),有的人打呵欠,而且缺少頻繁的互動,這是我最害怕的,卻可能是因為我不夠活潑,講述的技巧不夠,我這樣的檢討著自己。

就像同事下午帶完一隊當天隊都顯得挫折,因為那隊完全沒有興趣,講笑話也不笑,問問題也不回答。最後解說員都是自問自答,連冷笑話王子都感到氣氛太冷連冷笑話都講不出來了。所以我們寧願遇到很愛問問題的,也勝過面無表情,意興闌珊者來的有成就感許多!

只是,反正已經講完了嘛!覺得自己講不好那就再多講幾次嘍!反而是如何用心的分享,和帶給對方更多的感動,才是更需要在意的事情吧!(看吧!其實我還對自己蠻好的,會想辦法放過自己。)把握明天的合歡山,希望天氣可不要太糟才好!

上一篇:青草漫遊

下一篇:走入雨中的人

西澤總裁 2007-08-12 09:30:50

其實不管做什麼
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獨有的特色
像我帶昆蟲館導覽或是動物園昆館也一樣
如果每個解說員講的都一樣
那幹嘛還要有這麼多解說員呢?
就是要有自己的風格才會受人喜愛啊

版主回應
是!解說員前輩! 2007-08-12 19:20:35
天南星 2007-08-11 21:50:20

  解說的風格可能是一個解說員所必須一直思考的問題。
  以前剛開始的時候,接觸的學長姊、老師大多是能滔滔不絕跟你介紹某種生物的特徵、生活史,告訴你許多知識的人;尤其以新竹中學的生物老師(也是我們社團的指導老師)許慶文老師為代表,而當時我也確實深為折服,期待有一天能像他們一樣帶隊解說。
  但是後來在荒野協會接觸到另一種非常不同的風格,他們並不告訴你許多知識,而是告訴你他自己的觀察經驗,話也許不多,有時候會請你抱抱一棵樹,閉上眼睛(我們最習慣使用的感覺器官),聽聽有什麼聲音,或者去嗅、去觸摸。這種方式就像是在分享他所認識的一位朋友,他們的感情。
  這兩種(或更多)方式並沒有孰優淑劣,畢竟都是能夠讓我們認識自然的一種方法,而且也都必須建立在大量的自然觀察的基礎上。
  不同的風格可以吸引不同的聽眾,不過哪種風格比較有「效率」可能很難說,畢竟三天以內應該很難摸熟一群學員的稟性。即時同一個解說員的風格也可能在兩種極端之間擺盪,有時候感性一點,有時候說理多一點。不過要在同一場解說裡把所有的元素揉合進來恐怕是很困難的吧!

版主回應
很棒的一篇分享呢!
謝謝。

其實非科班出身的我,也經歷過你所描述的這兩種過程。起始我以為一個好的解說員是像前者的。梅峰的其實比較接近前者。

後來我發現連我自己都不喜歡這方式。所以我才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試著描述植物、昆蟲,獲我可以是去寫出來的東西。

現在我在往第二個方式努力。但是觀察力、好奇心、創造力仍嫌不足。慢慢來吧!其實,我不急。

不過,真的很謝謝你的分享!
2007-08-12 19:20:01
五餅二酒 2007-08-11 12:58:11

圓恩,加油!

版主回應
五餅二酒,加油! 2007-08-11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