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1 08:41:17圓恩

獵靜

051210 禮拜六 天氣晴 持續暖和 照片為三個成簇成長的堅果

奇萊前幾天就白頭了,在梅峰最幸福的事之一,就是冬天裡的幾近每個日子都能望著白頭奇萊出神。白了頭的她,感覺更和善,也更脫塵了些。行動派的蜀龍建議我拿單筒把她拍下來,讓我又開始反省起自己其實擁有了許多東西,卻未善加用行動好好利用。

早上在蕨園拔草時,被B臨時喚回去,因為早上臨時有一隊透過松崗派出所來的國泰人壽公關隊。透過關係有什麼好處呢?不用事先預約,而且只要一百元的解說費。以前遇到這種隊實在是意興闌珊,但或許那只是其中幾人需要透過關係來彰顯自身的「有辦法」,其他人卻是無辜的。就像最初準備開辦生態營隊的主事人雖然擔心賠錢,卻想著,「那麼,只要能賺到影響所及的社會成本就好了!」慢慢的,我漸能一視同仁。

準備出發前,一對小兄弟的哥哥在地上發現了一隻比蒼蠅大一倍的不知名黑蟲。他很興奮的喚來弟弟一起看,兩個小腦袋湊著瞧,我也靠了過去分享他們發現的快樂。沒想到,哥哥忽然大腳一抬,「ㄆㄤ」的一聲就把牠踩死了。「你怎麼把牠踩死了?」他很快跑走。這時我好想告訴他,如果有個大巨人,「ㄆㄤ」一腳把你踩死又是什麼感覺呢?沒有機會。倒是弟弟,他後來又拖著媽媽跑回那隻被壓扁的蟲旁邊,媽媽沒什麼興趣的又走遠了。他自己則好大聲好大聲的一直對著那隻壓扁的蟲吼:「哇」「哇」「哇」……。爸爸說:「你在幹什麼呀?」「我只是叫牠起來。」好可愛的小男孩!

不過我覺得自己沒有解說得很好。一度感到挫折,還好中午睡了個覺就好了。

【書】
昨天睡醒,桌上又擺了一本小魚拿來的書。在這裡,讀書的速度永遠比不過他們丟出的速度,我決定不再在意他們的丟書,而是專心的把每一本書好好看完。沒想到的是,本來預計一點半出現的隊伍,居然拖到近四點才到。還好我都在辦公室裡擺了書用零散的時間翻看,今天翻了一本新的,居然就被我從頭翻到尾,在隊伍出現前剛好讀完,頗有成就感。每次打開一本書時,我都期待著她將展示著什麼給我看見;有些則不甚期待,卻往往有著重大的收穫。書就像「藏在天空後的,是她的心」一句所形容。她並不會主動給你什麼,卻必須要你主動的翻開書,撥開雲霧,親近她,才能夠有所收穫。

【營隊A】
這一隊十二人,不用用麥克風,講起來很舒服。他們一來就埋怨我為什麼不提醒他們別在埔里吃飯,而是要在清境吃飯,因為塞車塞得好慘。這應該算是我的疏忽吧!不過他們吃到兩點半才打電話說要從埔里出發了。那這樣怪誰?於是一來我還是先帶他們到原始林沿途走逛,他們堅持要走到原始林,於是整個行程就有點緊。或許是他們覺得這樣才划算吧?因為第一次有人在路上跟我反應整個費用中所包含的五百元解說費太過昂貴,大概因為他們才十二人,必須補足到十五人的解說費。他們都是金融業,看起來算是中等有錢人士,但這種,似乎就特別愛計較。而過程中,至少有人提出,因為有解說員陪同,比較知道自己在看什麼,我就覺得很開心了。

晚上到小木屋等小魚的學弟妹們帶泡菜鍋抵達,一邊和在做桔子醬的B閒聊。才知道了這隊之前在電話中有人就口氣不好的抱怨過我們的解說費太貴。〈那你就不要來啊!〉一個解說員又不是隨隨便便養成的,尤其這五百元費用,還分攤了許多其他的費用在裡頭,你並不能只看表面啊!還好,在我帶隊之前,我完全不知道這樣的過程。不然我大概沒辦法用全新的心情,沒有成見的情緒,愉快的帶著他們享受自然吧!就像今天讀到的書裡說,不管怎麼樣的人心裡都有對大自然的嚮往,所以都不該對他們有無法親近自然的既定成見。其實他們很好帶。不過我覺得自己的表現還是有些直接,不夠婉轉。大概是對於目前這種生活,有著一種他人都不瞭解,卻又無從真正令他們體會的認同感,而顯露出來的驕傲吧?這又有什麼好驕傲的?我還在調適。

【泡菜鍋】
小魚的學弟妹也是山社的,看著他們互動,是我已遺落好久的,令人懷念的山社氣氛。還是爬山的人好相處,開朗,樂觀,怎麼互相調侃都沒關係。我喜歡那股沒有心機、坦誠相見、有話直說、互相了解的默契。人生難得能擁有幾個這樣的朋友?

而小魚居然有一個「兒子A」。因為某次去大砲岩攀岩,回程中A載她,遇到一輛車一直靠近他們,A就去拍人家車子,結果喝醉的駕駛就下車揍了A一拳,把鏡片都打破了,眼睛流了血。後來小魚陪A去看醫生,填好單子後,護士叫到A的名字,小魚幫忙前去說明狀況,護士小姐居然說:「你是A的媽媽嗎?」於是她就有了兒子了。我想到我也有「兒子」。看來在山社裡很容易可以有「兒子」。

【書摘《共享自然的喜悅》】約瑟夫‧科內爾
「不論你是從事自然教育,或是熱愛自然,你最能為地球效力的,就是培養自己對所有生命的愛。愛激發我們關懷自然的熱忱;愛也賦予我們強勁、源源不斷的力量,幫助我們將自然中的歡喜和奧妙和更多人分享,這絕不是僅靠言語就做得到的。」

「如果你認為某人不過爾爾,隨隨便便應付他,這個人一輩子恐怕都不甚了了;如果你認為某人大有可為,期許她,敬重他,他可能真的就脫胎換骨了。──哥德」

※ 「還有一個要素能夠幫助我們引導出人最好的一面。那就是誠心地接納別人,不論他們有什麼缺點。我們應避免論斷別人〈至少在心裡〉,不要批評別人的為人,和他們的舉止行為,我們就可以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他們當然也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造成隔閡,使彼此產生距離。我們越能學會愛人、了解別人,往往越能臨機應變,把種種狀況處理得很好。當對方感受到我門的愛和支持時,也比較願意改變自己,接受新的觀念。」

「要引導人最大的潛能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我們自己所感受到的啟示。曾有一位戶外教育家告訴我,過去他總以為健行成不成功,要看那些孩子們夠不夠敏感,是不是有很好的心理準備。可是他漸漸發現關鍵其實在自己。只要他自己有所感動,覺得萬分奧妙。不亂哪一個班級──甚至最難帶的班級,都會得到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時光。他同時注意到,只要他覺得自己興趣缺缺的時候,不管團體多麼優秀都沒有用,那次健行就是乏善可陳。他說他現在把老師自己所得到的啟發和感動,視為創造有意義的自然經驗,最重要的因素。要和大家分享大自然的奧妙,自己需先有一顆體會自然奧妙的心靈。一個對大自然充滿了讚嘆、喜悅和愛的領隊,能把別人內心這些美好的感受也引導出來,使他們也很想親身體會一番。」

「史懷哲有一次被他的醫科新生問到:『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史懷哲答到:『教育有三種方法:第一是以身作則〈EXAMPLE〉,第二是以身作則,第三還是以身作則。』不論是誰,只要他內心對自然充滿了愛與敬意,就等於是在未生態學的種種觀念現身說法,這種身教的精神遠勝於千言萬語。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自己做起,做個榜樣,非常可貴,但是切勿自命清高。我們不如把它當作是自己的責任,幫助自己和其他人了解,人與萬物原是休戚與共的。」

「每次你帶領大家進行野外活動之前,能花幾分鐘讓自己單獨與大自然共處是很好的。這樣能使你的教學更有誠摯的熱情和愛的力量。你會發現你在這段短短的時間內所體會到的寧靜、喜悅對大自然的愛,會一一流露在你面對學員的態度上。我們如果能觸及每個人最純真美好的一面,等於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氣氛,鼓舞他們體會自然最美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