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4 15:21:05白行

我愛墳場

今天去了將軍澳墳場拜山。我不喜歡去拜山,但我喜歡墳場。

香港的墳場不少是風景優美,如將軍澳墳場更是三面環海,景觀比對岸的藍灣半島猶勝一籌。若細心留意的話,香港墳場的灰樓不少設計也是十分獨特。將軍澳墳場的灰樓中間7層外牆落地挖空對海,再配以中式窗框,而對海的小岬角更設置一涼亭,整體美觀和諧,中西合壁,更收通風之效,大減因香火頂盛而局束的感覺。而柴灣哥連臣角的灰樓,呈三角立體但三邊高低不一,空間感極強,也與哥連臣角的spur位環境相配合,柴灣哥連臣角的灰樓更被收錄於 Ellipis 的 “A guide to Twentieth-century Architecture”叢書內。而行山時侯見過的風水墓地更是多不勝數,坦白說,行山見到的墓地絕不陰森,多是開揚位置,絕大多數是位置極佳的觀景台,迷路時更有可能是絕處逢生的地標,因為有墓地的話,必有小徑與大路相連。

本人在近幾次出外旅行,有意無意間都到過幾處地方的墳場。到台灣九份時侯登過雞籠山,那時極度潮溼,霧氣綿綿,在山腰已看不到山下的九份,山腰附近有不少沿山小徑可到山後的金瓜石,當中有段沿路可撥開一些高達人頭的雜草堆,就會發現不少一小撮的墳墓,那堆墳墓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死亡日期都是那若干數天,它們全望向基隆海,就如侯孝賢的鏡頭一樣。海不可能洗去刻在墳墓的歷史印記,我在山海和墳墓中間卻感到一絲平靜,那非山下的九份可感受到。

在日本,我則有到過本人有前文記載的高野山。在樹木參天,長達一點五公里的奧之院參拜步道,步道兩旁有多少日本戰國風流人物的墓碑,由織田信長、武田信玄、豐臣秀吉、到大奧的春日局、參拜步道的終站為極不起眼但莫不敬視的奧之院,奧之院大鼓一響,好像整個山谷的大小墓碑、豪傑亡靈、以至整個歷史、世間萬物也為之所動,這正是奧之所在,那一刻所有遊人僧侶也靜了下來,時間在那一刻像停止了一樣,而多少風流人物,最終也如微塵般散落在奧之院的兩旁。

但最有趣、最特別的墳場非米蘭的Monumental Cemetery莫屬。那裹基本上意大利設計和藝術史的showroom,任何型式設計的墳墓也有,如附圖中的那個鋼架,你可會相信那是個骨灰龕嗎?

如有興趣可到以下的link看我在米蘭墳場的照片:

http://community.webshots.com/album/204176239mWHnYA

上一篇:旅遊的一些經歷

下一篇:重遊雙鹿石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