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6 11:43:28閒遊

獨奏者

   

       

        在音樂的舞台上,獨奏者是觀眾焦點的集中所在,曲終,是盡興謝幕或黯然下台,表現的成敗全在一人身上。

        重奏時,除了演奏者自己要能獨立之外,如何與他人調和,眼中有他人,耳中有不是屬於自己的聲音,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

        合奏或合唱更不用說了,你在群體之中賣力,但觀眾聽不到你的聲音,他們聽到的是共同的聲響,表現的是整體的默契。  

        那,在人生的舞台上呢?

 

        他,曾是考入一流學府茱莉亞音樂學院少數的非裔提琴手,甚至與馬友友同在學校樂團一起練過琴。生命的一次跌宕,讓他離開原有生活,流浪街頭,用只剩兩條弦的小提琴,拼湊著記憶深處曾經擁有的樂曲。

       「我只是想拉琴,」納森尼爾說:「只要能拉琴,即使活在岩石底下,我也願意。」

        在洛城的街上,在汽車喇叭、卡車、警車或救護車的聲浪中,「那個孤獨的小提琴手,頭往後仰,閉上雙眼,在音樂世界優遊。他是如此陶醉,讓人看了心碎。」史提夫.羅培茲是洛杉機時報的專欄作者,做了近三十年記者的他,在偶然間,注意到這個衣著襤褸但神態優雅的小提琴手,而這位奇特的流浪漢納森尼爾,讓史提夫一次次的、情不自禁的費時兩年多與他近身相處、訪談,而有了這本誠懇而深刻的《獨奏者-Soloist》。

 

                                      作者:史提夫.羅培茲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在這過程當中,我們知道史提夫自己也起了一些變化,他有時不禁把超現實的納森尼爾拿來對比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焦慮與掙扎,到底誰活得比較自在呢?誰又比較值得呢?生活的保障、社會的成就、健康……,對納森尼爾都不具意義,他所有的追求,只有音樂。唯有音樂讓他的靈魂活著,而只要有音樂相伴,再困苦的現實也不在意。

  

        史提夫帶納森尼爾去聆聽馬友友的獨奏會,因為納森尼爾提過和馬友友在茱莉亞求學時曾待在同一個樂團,當時他就知道馬友友不同凡響。他說:「這年輕人是個奇才,簡直不是和我們活在同一個宇宙的人。」「樂團裡拉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就像四分衛。這小子尤其突出,可說是炙手可熱的人物。他太紅了,我們望塵莫及。像我,只要在最後面拉低音大提琴就心滿意足了。」

 

 

        洪本倫(註)、馬友友、艾曼紐.艾克斯(Emanuel Ax 波蘭裔美國籍的鋼琴演奏家,亦是馬友友的常任鋼琴伴奏)和納森尼爾都曾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學生,但除此學生角色之外,人生的際遇卻大不相同!

        站在台上演奏對納森尼爾來講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他並不羨慕馬友友,只是單純欣賞他。他們曾坐在同一個管弦樂團裡練習,三十五年後,他們的人生在這個音樂廳再度交會!

        音樂會後,他們見到了馬友友。

 

        馬友友突然在我們眼前現身,既有巨星的光采卻又不失真誠。他身穿優雅的黑色燕尾服,但舉止十分自然、隨和。

        眼看馬友友朝自己走過來,伸出手,納森尼爾屏氣凝神,緊張得後退了半步。

        馬友友請他:「別叫我馬先生,我叫友友。」

        納森尼爾握著這位國際大提琴巨星的手細看,像是要解讀這雙手的魔力。

        馬友友一直很專心聽他說話,還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他看著納森尼爾的眼睛,對他說:「你知道我的感覺嗎?能見到像你這樣熱愛音樂的人,就像見到自己的兄弟一樣。」納森尼爾感動得不知該說什麼。

 

        隨後馬友友還拿出自己的琴鼓勵納森尼爾試試看。

   

        史提夫和納森尼爾,在嚴酷而喧擾的真實世界,他們豐富了彼此的生命,他們是絕佳的重奏拍檔。

        而在史提夫採訪奔走期間,許多人伸出了援手,明燈療養所的工作人員、願意主動了解納森尼爾病情並提供建議的醫師、免費幫納森尼爾上課的音樂家……讓他覺得自己並不孤單,當然也包括了史提夫太太的鼓勵與諒解。他們都是最佳的合奏者,貢獻一己之聲,成就了人類社會的和諧與共鳴!

 

        誠然,在屬於我們自己的生命樂章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與詮釋方式,但當有人加入合奏,我們必須試著調整與配合,雖然深知自己的節奏唯有自己方能掌握,但生命中有人願意這樣伴著你,何妨有時聽一下別人的鼓聲,再繼續一起踏步前進!


  
註:洛杉磯愛樂(LA Philarmonic)的大提琴助理首席洪本倫(Ben Hong),他出生在臺北,13歲考入茱莉亞音樂學院,24歲就進入了洛杉磯愛樂樂團。

      洪本倫回憶說,當時看著這位衣著有些怪異的昔日學長,他一點沒有害怕的感覺,他注意到由於納森尼爾的病情,他的思維有時像電腦可以打開無數個窗口一樣,現實和幻覺混合,所以和他說話要費力分辨。即使這樣,納森尼爾還是具有一名音樂家的才華,他不僅可以拉提琴而且可以演奏法國號、雙簧管,只不過他的演奏完全為自己情感,不在乎古典音樂的正規演奏手法。

       洪本倫獲邀為此作電影版的藝術指導並擔任影片配樂,他教飾演納森尼爾的演員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在影片中表演拉提琴的樣子,但是實際上電影中所有的音樂演奏都由他完成。

 

 

上一篇:2012-重生預言

下一篇:曠野的聲音

平沙落雁 2010-04-22 02:34:39

我喜歡馬友友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曲..

版主回應
馬友友的演奏
大膽而深思熟慮
典雅精緻卻也熱情十足
他讓巴洛克音樂更貼近現代人

我也喜歡~^^
2010-04-22 16:18:17
Q小妞 2010-04-13 13:44:42

台長您好~
只要是音樂電影...必極度吸引住我
這初我前前後後看了二次~
第一次沒有看進內心深處
第二次看了居然流淚..............

那是一種心靈的對話
由音樂付諸語言
有機會再去看看書..

很開心可以看見這麼精彩的一篇文章

XD.8*5我居然驗證=45
是不是學音樂的數學都差到極點啊><

版主回應
很高興音樂同好者的來訪~

學音樂的數學差?!
不可能
巴赫作品中的音符排列組合宛如最精密的數學計算呢~^^
2010-04-13 22:29:06
《李林》 2010-03-22 10:21:32

您說的是~~

這些狀況
通常忙於匆促關機前的"小動作"
很不妥!!

我會改正@@

版主回應
謝謝,勿介意囉~^^ 2010-03-22 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