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6 10:12:39Miranda

作業6-深度報導2

民謠音樂的南洋旋風──烏克麗麗四弦琴專訪

                      政治99 陳思樺D44951149

 

 「也許台灣中小學生的音樂課可以不要再侷限於直笛。」致力於推廣烏克麗麗(Ukulele)的小山老師說:「一來,管樂器沒辦法唱,二來我想台灣人是喜歡唱歌的啦!」

 全台各地,一種「四弦吉他」正悄悄掀起一場南洋風樂器革命,它就是夏威夷的四弦琴,烏克麗麗(Ukulele)。「不論有沒有音樂底子,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學習,大概就能夠學會刷弦,還可以一邊唱。」小山老師如是說。

 

 烏克麗麗(Ukulele)主要的發源地在夏威夷,又稱作夏威夷四弦琴、尤克里琴,琴聲帶有南洋風味、狀似吉他。

 如果以為烏克麗麗是什麼名不見經傳的民俗樂器,那真是大錯特錯!世界級的投資大師巴菲特所鍾愛、收集的便是烏克麗麗。另外,烏克麗麗也替許多電影、流行音樂配樂與伴奏,例如:梁靜茹《大手拉小手》的原曲伴奏、亞當山德勒(Adam Sandler)所主演《我的失憶女友》中,為博取女主角歡心所彈奏的也正是烏克麗麗。

 因此,雖然沒有吉他那麼普及,烏克麗麗在弦樂器中卻也是不可忽視的角色,台灣音樂才女陳綺貞、創作鬼才盧廣仲都曾抱著烏克麗麗出現在螢光幕上,只是,我們大都不會花時間去注意哪些是吉他、哪些又是烏克麗麗或其他樂器罷了。

 

 小老師除在網站上架設教學網誌以外,也連繫台灣各地對烏克麗麗有興趣的同好與音老師舉辦各種推廣活動,並在各音樂教室、社區大學或教會開班授課。學習的年齡層,由老而少、從大到小,簡單的來說,烏克麗麗沒有「較」適合哪種學習對象,只要是想學烏克麗麗的人,就能夠學會彈烏克麗麗。台南永康專為成年人所開設的烏克麗麗教學班中,甚至擁有多位銀髮族學員。

 抱著烏克麗麗,彈奏出咚咚的琴聲,問阿嬤這是不是吉他,專心練習烏克麗麗的阿嬤很篤定的搖搖頭。

 「這噢!唔係唷!」(台語:不是唷)

 「啊這係啥米?」(台語:這是什麼)

 「欸…我麻唔災欸…」(台語:我也不知道耶)

 都要舉辦社區發表會了,沒想到阿嬤還不知道自己彈的樂器教什麼名字。

 「嗯…對。現階段推行烏克麗麗最大的困難,就是台灣人幾乎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樂器。」小山老師與正在教授烏克麗麗的其他老師們一同有感而發。

 「但老外都很識貨,都知道這叫做『Ukulele』。」因為這樣的原因,讓小山老師更堅定了在台灣推廣烏克麗麗的夢想。

 

 烏克麗麗和吉他相比之下,除了尺寸較小以外,弦的數目和排列方式也與吉他有別。相較於吉他六條弦由高至低的整齊排列,烏克麗麗只有簡簡單單四條弦,音高的排列則為了配合南洋曲風而與吉他有所不同。

 另外,許多練過吉他的人都知道,對於沒按過和絃的人來說,刷弦與按弦真是十分痛苦的一件事。烏克麗麗的和弦大多是白色義大利塑膠弦,對於想學弦樂器,但手指纖嫩的小朋友而言更是一大福音。所以,音樂教室開始有針對小朋友所開設的烏克麗麗教學班,將烏克麗麗當作「吉他的先修樂器」。

 

 然而,相較於吉他譜隨處可見、唾手可得,烏克麗麗的推廣所遭遇的困難,除了一般民眾對於樂器本身的認知不足,以及坊間沒有適合初學者的烏克麗麗自學琴譜。

 「沒有專門的琴譜,用吉他譜就好。」帶小朋友向小山老師學習烏克麗麗的家長,倒不以此為杵。音樂的目的既然在於娛樂自身與他人,那麼即便烏克麗麗的發展仍有許多困難,相信喜愛唱歌的人們應該還是會敞開心胸接納它吧!

 

 關於烏克麗麗的相關資訊,可至:

 小山烏克麗麗無名網誌http://www.wretch.cc/blog/koyamauke

 傑夫烏克麗麗學苑http://ukejeff.blogspot.com/ 查詢相關資料。

 

深度報導

D44951369 經濟99 柯姈妘

成大夜晚的守護天使

  在成大的夜晚,有一群男孩穿著黃色背心,穿梭在成大的學區,不論好天氣、

壞天氣,守護夜晚的成大是他們的使命,他們是成功大學的護送天使團。

  「這是一種學務上的創新,是成大特有的!」負責的邢柏森教官如此說道。有鑑於學生晚歸的情形頻繁,於是在民國90年當時的學務長柯慧貞核定了這個組織,希望營造一個安全的校園社區。

 

 「遲到或無故未到一律退團,如果被我抓到違反交通規則也直接退團。」護送天使團團長林柏延強調,紀律跟交通安全是他們最重視的!來值勤前,這些護送天使必須騎車巡邏整個學區,看看周遭有沒有需要協助的同學,「我們常在路途中會載提著旅行箱的同學回宿舍。」

  團長說:「除了寒暑假,每天都要執勤。」那天氣不好也要出動嗎?「下雨天跟颱風天是業績最好的時候!」值班要從晚上十點到早上六點難道不累?「就為了服務囉!也算做好事啦。」一位團員如此說道。

  「曾經因為下大雨,然後時間又很早,剛開始有顧慮,不過那天經驗很開心,以後有需要的話也會叫吧。」曾被接送過的一位女同學這樣說著,並且表示剛開始對這組織有點卻步,但現在覺得這是成大學生的福利。

 

乘客千百種

  曾有同學半夜生病,幫忙送去急診;也有要去看午夜場電影的女同學,請他們幫忙接送;更奇怪的有女同學陪男生回宿舍,然後再叫護送天使護送自已回去。

  「還有台文系的教授打過電話來請求協助喔!」原來服務的對象不只學生,教師職員也是他們的守護範圍。

 

服務不止機車接送

  「太遠的護送服務可以幫她叫計程車,我們會記錄車號,並電話確認她有安全回到家。」團長表示,除了機車接送他們也遇過比較特殊的要求;像是曾有女同學因為害怕某些曾出事的地段,所以要求護送天使陪伴同行;也有同學扭傷腳沒辦法騎腳踏車,於是由護送天使幫忙把車騎回宿舍。

  曾有女同學遇到飛車搶劫,於是求助護送天使送去警局報案。「那時育樂街很多店家都已經沒有營業,整條育樂街很暗,歹徒尾隨她到育樂街後,就快速把她放在腳踏車前面籃子的包包搶走。」這是前團長黃子維同學親身經歷的故事,「我送她去警局協助她做筆錄,提醒警察先生幫她開三聯單,也請警察開車送她回到女宿,我才放心的離開警局。」由於事發當時黃同學正在值勤完回值勤室的路上,黃同學坦言說:「如果這位女同學有打電話請護送天使陪伴她騎車回家,就能避免晚上單獨回家的危險意外。」

 

  「我知道這個,但沒叫過耶。」、「一直想叫叫看,但還是會有點怕怕的!」對於這樣的組織,其實不少成大學生還是抱持觀望的態度。「真的很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利用護送天使!」前團長黃子維這樣表示著。

 

小檔案 成功大學護送天使團

負責教官:邢柏森教官

團長:化工100 林柏延

團員人數:28

服務對象:所有成大學生及教職員

服務電話:06-2757575#50880(我來幫幫您)

 

深入報導─台大水服隊

【記者謝奕宣/台北報導】

  在二十歲的夏天,你會選擇在家裡吹冷氣看電視虛度光陰,還是找尋另一種活動讓自己有所改變?在台大,有一群學生,他們定期練習游泳、救生技巧,三五成群的到台北縣市的河邊或是海邊擔任救生職務,甚至和中華民國水上救生協會合作,定期開班訓練出一隊隊的救生員。這些學生都是屬於,台大水服隊。

  水服隊從19999月創立到現在,已經過了11年。當年創立團隊的元老胡惠沛教練說:「當初考慮到的是要成立純粹玩樂的社團,但是因為我們這群人太喜歡出去遊山玩水了,要是哪天在水裡時出了意外沒有人救該怎麼辦,所以我們這群人就去考救生員,也成了這團隊創立的起源。」

  在台大水服隊中,大多數的人也都擁有救生員的證照,過半數的人擁有救生員教練的證照。從創社到現在,已經開辦20期的救生訓練班,訓練出700多人的救生員。第十九期的學員鄭凱中說,當初加入救生班,只是想挑戰自己的極限,後來太喜歡這社團的感覺,就加進教練團中一起訓練新一期的學弟學妹們。在水服隊中,許多人也跟鄭凱中有同樣的想法,每當開辦新一期的訓練班時,都是義務性質的來幫助教學,如此一來也使得水服隊的救生員都經過充分的訓練。在河邊站崗多年的老救生員都說,台大水服隊訓練出來的救生員,都是品質保證相當優良的。

  在救生班的訓練中,學員一共要受訓18天,在這18天中學到了所有徒手救援溺者的方式以及將溺者救回岸上後的緊急處理。彼此在踩不到底的泳池中踩水唱歌,或是一整天的訓練當中不可以戴上蛙鏡。與教練一對一的模擬救援,是由教練當溺者,學員必須將使出所學將教練救回岸上,而教練更會緊緊的抓住學員的手臂,或是其他方式更貼近真實的情況。訓練顧問彎仔教練說:「救生班所學的一切都必須模擬真實情況,當某天遇到狀況發生時,一個不及格的救生員會去找蛙鏡而錯失了救援的時機,而一個好的救生員便能夠在任何情況下判斷出最快最有效的救生方法。」

  水服隊並不是只有投入在救生當中,他們定期舉辦各式各樣的訓練以及活動,例如:繩索訓、救生小艇(IRB)操控訓練、救生板操作訓練等各種訓練。更時常相約到山中朔溪,到海邊衝浪等等活動。而在校內校外的比賽中,他們也擁有相當優異的成績。此外他們也將所學的技能來貢獻給社會,去年的八八水災發生時,許多資深的水服隊成員即使已經出了社會有了工作,仍然放下手邊的工作,自願前往南部災區提供協助,是切切實實的貫徹救生守則中「人溺己溺」精神。

 早在政府提倡水上安全之前,早有一群人投身進入救生員的訓練當中,他們並不是專業的救難人員,只是一群對於救生有所興趣的熱情學生。「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在這裡找到最佳的代表。

 

校園犬隻處理問題 後續報導               記者:張玉芯

 

 成大教師因犬隻驚嚇而受傷的事件過後,學校隨即大幅動作解散汪汪社,並出動捕狗大隊撲殺校園犬隻。如今事過境遷,校園犬隻似乎又再現蹤影,出落在學校角落。為此,校方計畫採取於與當初截然不同的政策-聘請工讀生管理校園犬隻,並於今年七月即將實行之。

 

 何以當初校方解散汪汪社,如今卻又要聘請學生(工讀生)管理?成大負責處理校園犬隻問題的總務處人員王先生說:「不管是解散社團或者請捕狗大隊撲殺犬隻,都是具爭議的,尤其在尊重生命的這一塊。撲殺犬隻不符成大校風。」由於這些原因,學校如今才採取較柔性的方式管理學校犬隻問題。被問到當初學校處理方式是否不妥,王先生則替學校解釋:「是對學生有些不公平,但是當時校方承受的輿論壓力很大,不得不採取此做法。」不過因為撲殺狗群時,有些狗狗第一時間都被藏起來,所以效果不彰。舊狗回籠速度很快,新狗也陸續進來,因此勢必要改變犬隻處理的方向。王先生也說:「其實這也是和同學們幾次的開會中,學生爭取的」王先生並且表示,台大在犬隻管理方面非常成功,也是源自於結合工讀生制與懷生社(類似成大汪汪社)的結果。

 

 前學生會權益部長則以一句話,道出當初意外發生的情況「學校太機車,學生太天真,媒體太過份。」。但他也表示「以學生會立場,絕對以客觀角度站在學生這邊處理。但當時的情況特殊,我覺得解散也許是個好辦法。」權益部長並透露學校內部的內幕「學校現在要請工讀生管理狗狗,其實就反映出學校處室派系推託責任的問題。」權益部長說,流浪狗是校園安全問題,應歸屬於總務處事務組管理,但是總務處發生事情時便推給學生,還讓學務處(學生社團屬學務處管理範疇)收拾殘局。為了不要再引火上身,學務處積極主張聘用工讀生,而非再次成立汪汪社團。

 

 至於對於此事,前汪汪社長陳品旻埋怨表示:「當初我們積極爭取工讀生管理犬隻,學校都一直推拖,現在才又要採取這個政策,裝好人。」然而學校確實也想以聘用工讀生的方式商請前汪汪社員一起協助管理犬。對於此,陳品旻說:「現在我們也不管事了,接下來會幫學校忙的,應該就是學弟妹吧。」由此觀之,汪汪社過去曾擔任幹部的學長姐對於學校還是餘怒未消,但是新進學弟妹對於學校新採取的作法則樂觀其成。而陳品旻也說:「我們氣的不是這個新制度。我們氣的是校方當初的敷衍塞責,與現在故做討好的姿態。」但不管怎麼說,工讀生制勢在必行,也將於今年七月開始執行,成效如何,則待日後觀察了!

 

現存老人照護的問題─在地老化才是良藥           政治三鄧之宜D44961267

 

「我才不去養老院!」

  孫爺爺帶著大陸口音喊著「我不去!」雖然自己一人生活還沒問題,但是子女無法就近照顧,擔心年老的孫爺爺一人居住的危險,因此希望孫爺爺住到設備先進、環境優美、照護完善的安養院。

  高雄的鄧奶奶幼時患小兒麻痺,從此右腳不便於行,曾經跌倒骨折,在大腿骨裝上30公分的鋼釘固定,年紀越大須靠輪椅代步,無法照顧自己。三個孩子,一個移民國外、一個在北部成家,一個在台南工作,後來雖然搬到台南兒子家中定居,但是兒子和媳婦皆要上班,無法照顧兩老的生活。之後因為巴金氏症的症狀越來越嚴重,才得以聘請外籍看護照顧生活起居。

  台北三重的蔡奶奶則是罹患失智症,無法照顧自己的生活,五個孩子因為住得近,所以採輪流照顧的方式,讓蔡奶奶過一陣子就去不同的兒女家生活。但是每次換到另一個孩子的家,蔡奶奶就表現明顯不適應和不愉快。讓家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

 

台灣社會高齡化效應

  這些老人的生活照顧問題,在我們生活周遭俯拾皆是。近年來,台灣老年人口持續攀升,根據內政部戶政司資料顯示,民國995月底,老年人口增至2,473,235人,占總人口的10.69%

  我們不時耳聞獨居老人的生活問題,容易發生意外,卻沒有人發現。殘病老人的照護問題,資格不符評估標準,則無法聘請外籍看護。貧困家庭在面對老年人照護問題,更是雪上加霜。沒有經濟能力請人照護,或者送老年人去安養院,平時工作也無法照顧。

  這些生活照顧問題,不是政府定期補助,或是鄉里舉辦社區育樂活動,就可以解決的。當我們面對這群無法自理生活、需要他人照護的老年人,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給予老年人一個受尊重、照顧的環境,不需要離開原有居住地,就可以接受良好的生活照顧服務。

 

我國現有政策

  在我國政府行政院內政部社會司為老人福利業務的負責單位,其中與老人生活照顧相關的主要內容有三項:長期照護、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推展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服務。

  第一,長期照護體系的部分,長期照護目前台灣有25個長期照護管理中心,長期照護中心有專業人員提供長期照護服務,提供個案探訪及轉介服務,及提供安全的生活輔具租借,並且接受醫療器材轉贈及回收、維修後再利用。長期照護政策是政府目前推動老人生活照顧的主要力量,業務內容也符合老人生活照顧的需求:個案探訪與輔具的需求。但是目前的長期照護管理中心的分布據點只有25個,分布據點過少,造成無法滿足現存老人生活照顧問題之需求。

  第二,關於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政策,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為配合行政院六星計畫而推動的一項與老人生活照顧相關的重要政策,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計畫結合民間團體,由志工提供關懷訪視、電話諮詢及轉介服務、送餐服務、健康促進活動等服務。此種精神已經與社區照顧相近,由民間力量支持社區服務,並且在各縣市設立服務據點,但是數量仍然不足。

  第三,推展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服務的性質為巡迴式、非常駐性,因此其主要是針對鄉村地區的老人生活照顧,但是巡迴次數仍然偏低,成效有限。

  由上述可知,我國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現有的老人生活照顧機制,目前的長期照護體系、行政院衛生署中程施政計畫、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各縣市地區的社區發展,都無法滿足台灣老年人在生活照顧上的需求。

因此,須從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的觀念著手,實踐社區化老人生活照顧,從普遍設立社區服務據點,由地方政府、鄉公所、里辦公室或社區活動中心等公家機關輔導,醫療體系為輔,深入社區生活,才能夠解決現今老人生活照顧問題。

 

D44971204  企管101  陳妍延     

TO˙拉酷社

記者陳妍延/台南報導   

    成大第一個同志社團TO˙拉酷社於975月悄悄成立。但對外界來說,TO˙拉酷社是個謎,他們的社團板不在夢大,也幾乎沒有社團活動的網宣,甚至連社課地點都無從得知。就連熟知各社團營運的綜合性社團代表葉顓郝也對這個社團不甚了解,「我不知道他們社課在上什麼,他們一直很神秘!」

   

    TO˙拉酷的原意是To Lesbians and Queers,他們LGBT()支持團體,創社社長表示:「當初的想法是希望給同志一個家。藉由社團聯繫彼此感情。現任社長咪咪當初願意接下社長職位,就是因為對社團有深厚感情,「我見證從無到有的成長過程,我看到這個社團幫助同志產生認同。

 

    大一的阿罡小時候就了解自己的性向,但在大學以前身邊都沒有出現過男同志,翻閱成大新生手冊時就對TO˙拉酷社很好奇,現在的他成為社員,「在這裡很有安全感,因為知道很多人跟自己一樣、同類。」阿罡回憶起他向媽媽「出櫃」的那一刻,當場落下了男兒淚,他描述:「我當時大哭,是因為覺得終於卸下心中的大石頭。」咪咪趕忙拿衛生紙讓他擦眼淚。等他心情稍為平復後,阿罡補了一句:「幸好我還有兩個弟弟。」可見身為同志,尤其在傳宗接代的社會觀念下,壓力特別大。咪咪認真的說:「這裡是同志的歸屬以及避風港。」而阿罡也說出自己的感受:「在這裡講話很自在,不像在外面會有顧忌。」

 

    TO˙拉酷社課形式多元,諸如電影會、讀書會、演講、心理測驗、主題討論等等。除了社課以外,大家每個禮拜固定兩天一起吃午餐聊天,「午餐聚會時,大家聊近況、彼此關心,才知道別人有什麼需要是自己可以幫忙的。」他們也辦出遊、聯誼活動,咪咪語帶害羞地說:「我前男友就是去年社出遊時認識的。」他們也北上熱情參與一年一度的同志大遊行,此外,他們到屏科大以及高雄「港都彩虹」園遊會擺攤,今年五月中旬更與中正、高師大、屏科大合作舉辦「跳跳同仔」舞會。這麼多的活動讓社員彼此感情更加凝聚,甚至讓愛苗萌芽,咪咪私下透露目前約有4對情侶。

   

    另一方面,TO˙拉酷社非常保護社員的個人資料,讓每位社員都保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入社時,需要填申請表,上面有「你願不願意告訴別人你的暱/性別/性傾向//興趣/MSN/部落格」勾選的欄位;他們不強迫社員在公開場合露面;所有活動都用e-mail聯繫;另外最特別的是,他們利用「M群聊天室」來互相交流或討論事情,M 群」網站沒有帳號的概念,聊天時只會出現暱稱,不用擔心自己的MSN帳號外流。咪咪表示,社員人數雖然從97年剛創社時的三十幾人增加到現在的六十幾人,但男女比例懸殊,約五比一。

 

    咪咪說,在經營社團上大概有兩件事令他困擾,第一、TO˙拉酷社的對外活動太少,當初顧慮到有些社員不願曝光,因此沒有意願讓外界知道社課地點,然而若社團一直處在封閉的小圈圈裡,其實更難引起別人的認同。第二、願意付出的人越來越少,幹部不易產生,很多人因為某些迷思 (例如,入社等同出櫃、社員都是同志)對他們望之卻步。

   

    他希望未來可以做到社課地點公開,並藉由性別座談讓成大師生更了解性別議題,建立對同志友善的校園環境。課外活動指導組組長韓世偉對此樂觀其成,他說:「成立社團的目的就是要消滅社團,如果越來越多人了解他們,到最後就沒有成立社團的必要。」

 

 

L代表Lesbian(女同性戀)G代表Gay(男同性戀)B代表Bisexual(雙性戀)

    T代表Transgender(跨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