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6 10:11:14Miranda

作業6-深度報導1

中文99 B14951141 張孟軒

鯨豚救援背後的,他們

 

  台南、高屏地區沿海經常發生鯨豚擱淺事件,今年419晚間21隻小虎鯨在高雄興達港集體擱淺,傷勢嚴重的4頭小虎鯨被緊急送到台南黑水溝保育學會救治。

 

  鯨豚擱淺的原因至今學界仍眾說紛紜沒有定案,但鯨豚救傷卻是件需要大量志工投入的事,因為24小時都需要有人在復健池旁看守協助救傷工作,這個消息很快在網路上發布,成功大學BBS的學生會版在隔日發出了緊急徵召令,請有意願的同學盡快投入救鯨魚的工作。

 

  有許多同學看到消息立刻義不容辭的加入志工行列,成大中文系的沈順銘和曾建國看到消息的隔天就趕到四草的救援現場幫忙。平時已十分忙碌要打許多工的沈順銘,硬是在排得滿滿的時間表中抽出時間,一週一到兩天整個晚上留守救援中心,沈順銘說:「工作是為錢,志工是為興趣,所以辛苦賺錢之後,我願意壓榨我的生命去做我想做的事情。」雖然唸的是中文系,但熱愛自然的沈順銘說,他的夢想是當個餓不死的從事環保或保育的志工。從成大到救援中心單趟就要四十分鐘的車程,他總不辭辛勞的奔波,他談到第一次在學生會版看到消息的心情:「沒看過鯨魚,第一次見面就是要拯救牠們,對我來說真是太興奮了!」當時他立刻忘了還要準備期中考,立刻雀躍的通知中文系雙主修生科的同學曾建國,曾建國竟然比他更豁達,說自己「什麼課都能蹺掉,什麼時候都能出發」。

 

  志工的工作內容包括灌食保定、協助獸醫進行醫療行為、維持水質乾淨、觀察記錄等。有些工作很耗體力,像是下水保定,人就必須穿上淺水衣在水池中將鯨魚固定住,讓獸醫進行醫療行為,這算是最危險耗力的工作了。

 

  成大外文系的劉耘是在朋友的邀約下加入志工行列,因為是女生所以無法和男生一樣做下水保定等耗體力的工作,劉耘說她大部分的時間是在觀察和記錄鯨魚的狀況,這些記錄和數據對相關研究非常重要。劉耘還為了當志工的事情而和男友吵架,男友不滿她花太多時間在志工的工作上,她笑說這次志工經驗讓她學到怎麼和男朋友相處,當兩人價值觀不同時該如何溝通。

 

  這一次救援共有四百多人投入,大部分是台南各大學的大學生,劉耘說本以為來當志工的都是有相關專業背景的人,但後來發現志工中各形各色的人都有,什麼科系的學生都可能出現,學餐飲的、學設計的,大家的背景差異很大,但都是因為對生態的關心和鯨豚的愛心而加入,也有在工作的人,在下班時間趕來當志工,在建築事務所工作的吳佳樺,就是下班後直接往救援中心跑,他說救援是會讓人上癮的。許多人因為當志工而變得很熟,劉耘說她在這次的志工過程中,因為和許多人的接觸,而打破了過去一些狹隘的想法和刻版印象。

 

  志工過程中有快樂卻也有難過的事,讓大部分志工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面對死亡」,4隻小虎鯨的其中3隻「阿猛」、「巧巧」和「小乖」先後死亡,只剩下原先不被看好的「小小」在救援小組攜心照料下,漸漸恢復體力,在529日上午於台南外海成功野放,成了十多年來台灣鯨豚救傷中第三隻成功野放的鯨豚。

 

  鯨豚擱淺大都已受傷很重,能救活的大約只有一成,其實在加入救傷工作的同時,志工們就要抱著面對鯨豚必死的決心,救傷工作其實只是變相的在努力延長鯨豚的壽命而已。那麼值得花這麼多的人力、物力在救傷這件事上嗎?黑水溝保育學會秘書長郭爵錕表示:「其實救援的最大意義在教育,人類必須知道人為造成了許多環境上的問題,救援在過程中讓人看到人類對環境的責任。」鯨豚救援的意義不該只在救援鯨豚本身,而在救援單位。救傷的過程中,人的獲得或許比動物還要多。志工在和鯨豚的互動中,認識生命的可貴,學習自然的價值,許多的成長與蛻變在救援現場發生。而對於無法協助只因關心或好奇而來的群眾,只要現場有適當的解說與資訊,就能讓一次救援成為最好的教育良機,引發民眾對生態的關愛之心。

 

詹喻婷/B34971250/台文101

留學半世紀 美國依舊是榜首的影響為何

近十年台灣流行文化的發展從「哈日」轉而延燒到「哈韓」,然而「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這句6080年代的大學生耳熟能詳的順口溜,即使現在的大學生沒聽過,但後半句「去美國」的現象,卻依舊是台灣留學的主流。

台灣近年來的留學發展起起落落,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00年留學生人數正式突破三萬人大關,2003年由於SARS風暴卻銳減為兩萬四千餘人,為此教育部積極推動鼓勵學生出國留學、攻讀碩博士學位各項措施,出國留學人數因此穩定成長,到2004年再度回復到三萬人水準,但到了2007年又因為金融海嘯而稍有萎縮。而其中,1998年到2009年的數據又顯示,赴美求學的員額始終佔了留學生的一半。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今年六月便在《天下雜誌》指出,這五年來,台灣高等教育政策「頂尖大學」、「世界百大」的,都不約而同以「量化」的績效數據要求學校,並且以各種指標來排序,致使「大學原有的狂狷氣息早已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管理主義造成的唯唯諾諾與繁文縟節。」而事實上,早在2004年,清大電機教師曾孝明便曾點出台灣高等教育的弊病:從國際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歷史、各國社會結構與資源運用等角度來看,台灣過度師法美國高等教育的外觀,就好比小蝦米先自斷全身的小腳,以便和大鯨魚的外型一樣,接著再去挑戰大鯨魚的游泳速度。但是,台灣的發展卻是胡亂找樣本來做學習的對象。

以美國為依歸的方向對台灣的學術發展上有何阻礙?啟發了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在近代思想史上替「後殖民論述」率先發出聲響的《黑皮膚,白面具》便是一個經典的例子。法籍精神醫師弗朗茲.法農出版這本震盪黑人世界和歐美知識份子的經典名著時是1952年的事,然而長期以美國學界為接收資訊方針的台灣卻因為語言的陌生,直至2005年才有中譯本現世,竟然整整晚了半個世紀。

走訪坊間書店,則又會發現儘管日本流行文化風靡台灣,然而日本近代文學巨匠諸如永井荷風的作品,卻不見出版蹤跡,反倒得從簡體字書店入手,對此現象,在成大教授日文及日本文學史的陳玫君老師苦笑:「沒有市場,當然沒人出版了。」

台灣留學風氣漸漸復燃,然而高等教育界在推廣國際化提升競爭力的同時,該如何維持國際觀的多元性,似乎是更急迫的問題。

 

新聞採訪寫作:深度報導                        台文四 B54951204 賴鈺璉

中正堂,一個中立又公正的羽球殿堂?

【記者賴鈺璉台南報導】

 

  在運動場上揮灑青春,這是大學生活之中的一部份。然而,在成大校園裡,當羽球這個運動項目,因為場地嚴重地不足,運動不再是單純而快樂的享受,而是造成許多學生的困擾?!讓我們來檢視成大的中正堂(體育館)出了什麼問題。

 

場少人多,易起爭執

  化工系的賴同學,一位熱愛羽球的大一新鮮人,一星期有十個小時在中正堂打球,最讓他感到困擾的事情是場地不足,球場規定一個系最多只能使用兩個場地,因為他們系隊的人數高達三十人,只能不斷地輪流使用兩個場地,導致練球效果不佳,無法盡興地打球。

  羽球場地已經不多,加上有時候系隊借場來辦活動(例如:系沙鍋),場地更加不足。然而,多數同學使用場地都是「佔場」,沒有明確的借場依據,只是站在場地旁邊等候,很多系隊同時等待一個場地的時候,容易引起爭執。雖然同學會私下和解,但是這樣的情況出現在球場上面仍有待改善。

 

一館多用,問題多多

  中正堂除了教學上的使用之外,許多校隊也使用這個場地進行訓練(包括男女籃球、男女排球、羽球、桌球),尚有教師羽球、羽球社、各個羽球系隊都是使用這個場地,場地明顯地不足。

  在中正堂打球已有三年的企管系張同學,他提到羽球場地受限於環境因素只能在室內進行,學校能夠打羽球的地方只有中正堂,可是籃球場和排球場卻有很多個,但是學校開放籃球和排球校隊進來中正堂,壓縮了羽球場地使用的空間。

  此外,各種球類同時在這個空間使用,因此地板充斥各種球類的界線,一館多用的結果就是造成使用者難以辨識。

 

經常外借,另尋他處

  多數的同學都有到外面球館打球的經驗。使用中正堂已經六年的航太所梁同學表示,這是因為中正堂經常外借給其他單位使用,以致於週六週日學校沒有羽球場地可以使用,即使必須花錢到外面球館打球,但是為了享受打球的樂趣,很多人也願意這麼做。他強調外面球館的空氣比較不悶、地板比較不滑、地板的界線清晰、燈光也比較好,顯現出中正堂場地的缺點。

  針對外借場地的問題,體育室主任涂國誠表示,為了使學生有更多的場地可以使用,規定一個月只能外借給其他單位使用。

 

問題一直存在,大家一起努力

    涂國誠表示,近十年來,成大學生由一萬人增加到兩萬人,人數增加而場地不變的情況之下,場地也就面臨不足的情況。加上,成大學生性情很好,不會強力去跟校方爭取,所以場地問題一直存在著。體育室已向學校爭取建蓋羽球館,受限於學校行政的層層問題以及經費不足,目前尚未能夠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使用。面對未知的答案,涂國誠說:「我們一起努力,(學生)不要斷了聲音,因為學校是一個大機器,很容易淡忘一些事情。」更希望為學生發聲的「學生會」能夠與體育室取得良好的聯繫,讓學校知道學生的需求,盡快增加羽球場地讓學生使用。

 

新聞採訪寫作 深度報導

                                            台文100 陳筠涵 B54961348

你,跟上時代了嗎?

 

   一袋又一袋的服飾堆滿了整個倉庫,在許多塑膠人型模特兒之中,我發現了林黃雅莉女士手裡拿著文件夾在細心盤點所有物品的身影,耳邊則是不時傳來滑鼠答答的聲音,原來和林女士一樣忙碌的是一旁在瀏覽著五花八門的網路購物頁面的林麗君。

 

近幾年,由於網路的興起與發達,快速化的資訊取得與多元化的休閒娛樂功能已經漸漸地攻佔了台灣人的心,因此,不少業者紛紛投入網路行銷的行列,其中又以網路拍賣最為熱烈,廣受討論。

 

 「箱子多不見得表示銷量大,它真正代表的是壓力大。」林麗君對媽媽從事服飾業多年的經驗,提出了質疑。實體店家必須要滿足消費者的所有需求,在尺碼、顏色和款式都保有一定的庫存量,除了造成倉庫的擁擠之外,對於成本上也是種沉重的負擔。

 

  相對來看,網路虛擬平台的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間,結合了專業模特兒、攝影與美編,商品的呈現更加多樣化。在這種情境下購物,翻看目錄猶如欣賞時尚雜誌般地享受過程,這與消費者在實體店家被店員們的高度關注之下進行商品挑選的情緒,有了極大的差異性。由於沒有營業時間的限制,再加上網路迅速連結的特性,即使是三更半夜,只要輕輕移動指頭,就能達到貨比三家的效益,而這也是林麗君積極想開發網路市場的關鍵。

 

  但是有過網路購物實際經驗的鍾芝函則說:「我好像是花錢買逛街的樂趣,實品和我所想的有差距。」對業者提出控訴。「尺寸不合很麻煩耶…而且質地、顏色都要親自體驗才知道呀,所以我還是喜歡到店試穿、選購!」張芝瀞對實體店家的肯定正是林黃雅莉女士堅持不放棄轉換戰場的原因。

 

 「如何確保消費者的資料安全令我十分苦惱。」林麗君無奈地道出了網路購物最為人詬病問題點,然而他卻仍保有樂觀的態度,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將會發展出一套安全的機制;一旁的林女士則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對自己服飾店的經營模式很滿意,不願做調整或更動,也享受為客人服務的過程,並自我解嘲的說:「來買衣服不用報名字啦!大家認識我就夠了!」。

 

  在這對母女身上,我們看到了科技進步對產業所造成的影響,網路平台行銷的問題也漸漸受到注意,其後續效應持續發燒。究竟要順應潮流、追隨趨勢?或是該繼續堅持以服務為取向的原則?時代的轉變是好是壞,靜待時間去說明一切。

 

淨灘不只是淨灘!從海廢活動看淨灘意義

 

記者游昇翰/台南報導

每個月的第三個禮拜天下午,在龍崗國小景觀橋旁沙灘上,總是會默默出現一群人,他們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從不同的地方來,有些老有些少,他們聚集在這裡只為了做同一件事,不斷的彎腰,撿起垃圾,他們裝滿一袋袋垃圾,帶回堤防邊,開始進行分類、整理、記錄的工作。這些人,是由台南社大號召,一起參加海邊廢棄物調查活動的志工們。

 

台南市社區大學自2005年起,陸續在二仁溪出海口、四號水門、龍崗國小景觀橋旁沙灘、鹽水溪出海口右岸等地進行海邊廢棄物調查活動。

 

一般民眾談到淨灘,都會想到長長的海岸線遍佈垃圾,而人們徒步拖著袋子進行撿拾,很多人覺得這根本就是一件沒有效率的行為,只要丟垃圾的量大於清潔的量,被撿乾淨的海岸隔天馬上就回復了原本的髒亂。那麼,台南社大所發起的海邊廢棄物調查,跟一般淨灘是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海邊廢棄物調查,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調查海岸線垃圾的行動,事實上整個淨灘活動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於垃圾收集好後進行的分類、整理、記錄。藉由調查,台南社大計畫找出這些垃圾的來源,從源頭來進行防治。在台南社大的統計表中,過去幾年榮登寶座的是是漁業用保麗龍,第二名是玻璃瓶罐,而在最近幾年,玻璃瓶罐稍微減少,第二名變成了塑膠用品(不包括塑膠袋跟塑膠杯)。

 

與世界接軌,何謂調查性淨灘活動?

 

若追朔到海邊廢棄物調查計畫的源頭,乃是一個國際海洋保護組織TOC(The Ocean Conservancy)所發起的國際淨灘活動,TOC成立於1985年,在1989年正式開始跨國的淨灘活動,ICC國際淨灘活動到了今天,共串連127個國家一起進行淨灘,最大特色是淨灘時會使用TOC提供的表格來記錄垃圾的種類,表格中依製造垃圾的行為分成五大類:「海岸遊憩與日常生活」、「海上活動與船隻」、「抽煙」、「傾倒廢棄物」、「醫療/個人衛生用品」。

 

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負責人張泰迪的遊說下,台南社大在2005年正式開始類似的海邊廢棄物調查工作。全台各地也在張泰迪推廣下開始這種調查性淨灘:基隆市長潭里的海岸,長潭社區發展協會與當地保育團體,發現4成以上垃圾是當地遊客與釣客所丟棄,最多的是瓶蓋、沖天炮與釣具,還有塑膠杯盤、飲料罐,暑期垃圾最多;東沙島有海巡署東沙指揮部區隊長黃則智帶領,南中國海的東沙島宛如國際垃圾中途站,撿起垃圾的人笑著猜測這件垃圾是韓國貨、日本貨,還是中國貨,而來源可能是船上丟出,或是別國海岸。另外還有進行海面下淨灘的台北潛水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自行發起的ICC國際淨灘。

 

 找出垃圾來源,目標保麗龍與飲料杯

 

在了解了垃圾的來源後,台南社大就可以找出這些垃圾該是誰的管轄範圍,比方說貼有牛、豬用標籤的醫療玻璃罐就應該要上書到農委會,而漁業用保麗龍則可以告知台南市政府去修改牡蠣養殖法,規範蚵農的行為。2008年台南市政府公告實施淺海牡蠣養殖管理自治條例,裡面規範在養殖完成後,蚵農應將所有的蚵棚,浮具及廢棄物攜至指定地點。不過事實上此法執行不嚴,而且對蚵農的誘因不大,成效不彰。

 

20106月初就因為風雨較大的關係,將許多的廢棄蚵架吹到了岸邊,造成長達7公里的海岸線污染。台南市政府最近頒佈了一個條例,每回收一個棚架就給予500元的獎助金,希望此項政策能提高蚵農回收的意願。

 

除了漁業用保麗龍,飲料杯也是台南社大主打的防治對象之一,20086月,台南市環保局提出「全面禁用保麗龍杯」的新政策,將使台南成為全台灣第一個禁用保麗龍杯的城市,然而,於10月時卻再次招開公聽會,暫緩推動保麗龍杯禁止使用政策,打出「作好回收,保麗龍比紙杯更環保」的口號。社大經理朝瑞光表示,他們當天完全沒有接到要舉行公聽會的消息,而且當天底下出席的人員幾乎都是業者代表。

 

目前看來即使成功找出垃圾來源,公部門低落的執行能力仍然是環境保護最大的阻力。要使公部門更加重視這些問題,還需要更多的時間與努力。

 

淨灘不只是淨灘,校園展覽做環保

 

海廢的目標有二,一是找出源頭來減少垃圾,二就是藉由活動推廣環保觀念,有些學校如台南護專、崑山科技大學、中華醫事大學會將海廢活動納入服務學習的時數中,台南市地檢署也讓更生人來這個地方進行強制勞動服務,此外還有揪團自行參加的熱心背包客們、環保社的同學、帶著幾個小朋友一起撿垃圾的中年婦女、仁愛之家,有非常多的團體。不過事實上除了較資深的參與人員外,很多民眾都不太了解海邊廢棄物調查跟一般的淨灘不同的地方,也有一些民眾反映海灘在這一年多來都沒什麼改變,希望可以看到更具體的成果。

 

在第一線的海灘之外,台南社大會與文化基金會合作,在台南市的各個國小、幼稚園去進行校園巡迴展覽,除了展出海邊受到污染的照片外,小朋友還可以在文化基金會與社區大學志工,藝術家陳慧美的指導下,利用撿拾來的海邊廢棄物做成一隻隻巨大而充滿創意的怪獸,讓小朋友在受到吸引的同時,也對構成這些怪獸的垃圾來源感到好奇。另外還有安排教師的輔導課程,希望教師在聽完社大的環保理念後能夠將環境保護融入他們所教授的科目裡。

 

藝術家們在淨灘結束後用瓶瓶罐罐排出了一個大大的怪字,遠看才懂,原來這是天、人、合、一,四個字所合成的一個字,一個參與活動一年多的林小姐說:「希望有一天,當我們走到海邊想要撿垃圾的時候,會發現海邊乾乾淨淨,根本沒什麼好撿的。」

 

 

「有一天,當我仰望天空,才發現,太陽不過是顆籃球,刷一聲!投進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台文系男籃創隊隊長台文98呂宜璟

                                            ﹝記者許瓊文 / 台南報導﹞

  哨聲響起,尖叫聲此起彼落,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以下稱成大台文)男籃以九人陣容拿下了2010年成大文管盃冠軍,在最後一秒,隊長林政諺用兩顆罰球以4543兩分險勝去年冠軍成大工業資訊管理系。

 

  但是卻在比賽結束後,成大台文被質疑獲得冠軍的資格。成功大學BBS夢之大地成大台文系籃板出現了抨擊台灣文學系的激烈字眼。

 

網友jxxxxxf:操XX的台文,不想講全成大最爛系,還在那嗆,打個球自己髒不髒阿,硬要在那邊耍學長大老二,看了就做嘔,台文X的只會在自己版靠盃,想一想系館小的根蒼蠅的屁眼一樣,吊車尾上成大算妳賽。有沒有台文系必修是台語的八卦,好好笑喔台語耶,哈哈哈。經證實這位網友來自於文館盃中和成大台文共同爭奪進入冠軍賽門票的成大交通管理系,從這位網友的說辭中不難發現,他所做的言論,幾乎是針對台文系,而非籃球的球技或者球品。

 

事實上,成大台文系男籃創隊才五年,和成大創校78年相較之下,年資顯得相當年輕。此外,對比於其他科系的男籃球隊,成大台文的七人陣容也格外單薄,幾乎是在上場之後,就必須抱著不能換人下場的決心。但是,這樣人力資歷淺薄的球隊,為什麼能在成大文館盃中拿下冠軍呢?

 

  說到創隊淵源,創隊隊長成大台文98級呂宜璟說:「我想打籃球!」只因為這個原因,讓他在大一的時候就一肩扛下隊長,創立了第一屆成大台文系男籃,一直到現在,呂宜璟已經是成大台文所碩一了。在練球、比賽的過程當中,呂宜璟堅持「以鼓勵代替責罵」,絕不因為學弟的失誤,就大聲斥責,反而以較平輩的方式,鼓勵學弟,也因此彼此之間沒有學長學弟之分,整個球隊都非常團結。

 

  前任隊長台文101林政諺回憶起去年的文館盃,大家為了贏得比賽,甚至連腳上的傷都不管了。台文100劉書豪是隊上的主力球員,他在比賽前一天被醫生告知,隔天的比賽絕對不能打,但是為了整個球隊的榮耀,他卻在比賽開始前服下了止痛藥,只為了贏得比賽。

 

  現在,成大台文系男籃正面臨若是沒有學弟的加入,就可能要解散的局面。但是他們不氣餒,現任隊長台文101趙宇宣表示:「這是一支被別人看不起的球隊,我會把人找齊,讓它成為一支真正的強隊!」

 

  現場到球場觀看成大台文系男籃的比賽,的確,他們在場上認真的神情讓人震懾,但是在比賽暫停時,大家卻又大聲的為自己加油。場邊站滿了幫成大台文系男籃加油的加油團,而場上的球員也完全不辜負觀眾的期望,一路奮戰到最後。

 

「我想打籃球!」成大台文98級呂宜璟

「比賽就會有輸贏,我每一場都想要贏!」成大台文100級謝佐易

「這個球隊,從沒有到創隊,開始進步,一屆比一屆強,然後就像一個隊了!」成大台文100級劉書豪

「感覺很像灌籃高手!」成大台文98級郭重顯

「我們系籃跟其他系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感情比較好吧!」台文98級鄭委勁

「好像可以贏耶!好像不會輸給別人!我現在對台文系籃這四個字完全改觀,它其實是一支強隊!」成大台文99蔡木百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