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3 天路96~第二大懸空寺:北山寺
《北山寺》位湟水邊北山峭崖間,是紀念漢朝護羌校尉“鄧訓”而建,初名「賢聖之祠」;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樓神祠」之稱;後因明成祖賜名「永興寺」,這才有了“寺”的名稱。北山因紫紅砂岩層迭起,層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樓,有“土樓山”之稱,故還有「土樓山寺」稱謂;且因土樓山有道教庵觀,亦有「土樓觀」之稱,俗謂「北山廟」。又因與城南山上的南禪寺遙遙相對,故亦稱「北禪寺」,雖然名稱很多,但“北山寺”是人們最習慣的叫法。
北山寺是青海境內最早的宗教建築,初建於西元 106 年。北魏明帝時期(227-233 年)有僧人在山崖間修鑿洞窟、塑佛像、作佛龕藻井繪畫,逐漸成為佛教明剎;後由於道教盛行而成為道教寺廟,這種亦佛亦道的寺廟在神州大地所存並不多。1983 年,西寧政府改北山為“土樓山”,作為道教活動之場所。
現存廟宇為明代時重建,是青海唯一的道教寺觀,有山門、牌坊、魁星閣、呂祖殿、鬥母殿、三教堂、無量殿、福甯樓、三寶殿、靈宮殿、引鶴橋等,殿宇樓閣依山勢而建,顯得格外壯觀。山頂還有一座明朝初期建造的五層密簷磚塔「甯壽塔」,是西寧最高的古建築,每當煙雨濛濛,山隱霧中,遠望雲霧中的殿宇,洞群塔寺時隱時現,如古詩所吟:「北山隱約樹模糊,煙雨朝朝入畫圖」。西寧八景之一的“北山煙雨”由此而得名。
廟宇依特殊丹霞地貌修建,硬岩層向外凸起,猶如屋檐,廟宇殿堂高懸其上,其中最多的則是“洞”。陡峭懸崖上佈滿人工開鑿的洞窟,傳言共有洞窟九十九個,當地人稱“九窟十八洞”,內有藏傳佛教壁畫和眾多佛像雕塑,洞內曲徑通幽,冷風襲身。這些洞由棧道曲廊連接並緊靠懸崖,甚至懸空架設,虛實相望,獨具匠心,是種罕見的“師法天然”建築藝術,可稱得上一座名副其實的懸空寺。而北山寺因這種特殊的建築風格和文化特色被譽為“絲綢之路南道的一顆明珠”,又有“湟中古寺第一”之稱。
早年廟宇曾依照山勢崖型鑿造兩尊高達
從清代開始,每逢重陽節,老百姓紛紛上山拋撒印有“鹿”、“馬”等字的鹿馬紙,以祈求平安吉祥。近幾年,每當重陽節晚上,寺廟張燈結綵,數萬人雲集於此,熱鬧非凡。平日更有眾多的旅人、香客登上頂眺望,古城新姿盡收眼底。
山壁上的懸空殿宇、棧道、迴廊、洞窟等古建築,因長期乏人維修,嚴重受損,早已無法一窺真貌。而政府整修工程進度緩慢,不知何日才能恢復古寺原貌。
九窟十八洞之七真、三官、文昌及八仙洞,大多己管制遊客進入~
看看這種搖搖欲墜的棧道,若不實施管制手段~您敢走過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