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6 00:00:00阿文

◎林惜_044

■潘文良著作集>勵益品>魚雁千里共今緣>林惜_044
▼給阿文‥044  (85)1996.10.09.三
△給林惜-044  (85)1996.10.18.五 02:00:06
 

▼給阿文‥044

阿文‥
  好久沒聯絡,你好嗎?
  想我懈怠、不求精進,枉費這麼多人,如此的關心、鼓勵,而自己業障深重,如今,一無進展,真是‥又急又氣……急的是‥道業沒進步;氣的是‥周遭種種的障礙——自己身心,無法突破、無法超越、無法放下……
  阿文!為什麼‥父母要阻擋我? 為什麼‥我無法衝出「親情」這一關呢?
  我常想‥〔反正‥一定無法獲得雙親首肯,不如‥先斬後奏……〕
  但是‥我怕!怕後果不堪收拾!
  阿文!告訴我‥該怎麼做?
  長久以來,我好煎熬,我不想再這樣下去了!
 
  阿文!倒是我比較有麗玉的消息!她是個好女孩,我發現‥其實她很理智、很善良。但我覺得‥她很依賴我;而我很依賴你,因為‥有些事情,我只要找你談,都會舒服、解脫很多,而卻無法向麗玉啟口。
  但是,我總是困住,沒有突破,談來談去,還是回到原點……
  前幾天,〈潁哲〉來「台北」,我向他透露,我可能走的路。
  他雖然強調‥「只要我快樂就好!」但我了解‥他是一千萬個不願意!
  他即將服兵役,希望退役後再談,但是‥他的兵役,兩年回來,會更捨不得我,所以,我覺得‥我如此需要下點決心,才能有所成就。
                  阿惜
                    (85)1996.10.09.三
 

△給林惜-044

阿惜姐‥
  最近,接二連三的「宗教信仰」事件,從「中台禪寺」剃渡風波,到「宋七力顯相」的詐騙風波……使得新聞、報紙上,熱鬧非凡。
  阿惜姐,可是跑了很多的道場,也看到,許許多多,宗教界,不為人知的‥黑暗面、醜陋面、悲哀面……
  能夠捨棄世間的榮華富貴、親情愛情、五欲受享,克服萬難,而離家~捨家~出家~無家,實在是很不容易、很難得的。
  然而‥有多少出家人,「出家」,不過是‥「換了另一個家、換了另一種生活——換了另一行工作」罷了呢?
  多少出家人,講經說法,能言善道,夜深人靜,卻一樣茫然,不知所以;不知如何自處……為了面子、為了肚子,只得無奈的,繼續待在佛寺裡,以待老死。
 
  人謂‥「修行是個人的事——個人造業各人擔、個人的業個人了。」
  出家,是為了「專業辦道」——辦的,是自己的道業,而不是辦別人的道業。
  倘若出家人,不知、不會、不能「專業辦道」,成天光為寺裡的開銷費用、收入支出打算;忙著要蓋富麗堂皇的大廟、忙著籌備什麼什麼大法會,好能募款蓋大廟、維持開支……這種生活與工作,實在也不異於‥凡夫俗子,每天為吃喝飲食、衣服飾物而努力;為房屋貸款、汽車貸款而打拚。
  現前的出家人,有太多的「不如法」處;出家人,倘若終日所行「不如法」,而不知省覺、不知改正——要有所成就,也難啊!
 
  「學佛」有二途‥一為「在家學」、一為「出家學」。
  學佛最要,在於‥「捨離~滅盡‥貪、瞋、痴」,想要滅盡貪瞋痴,就要勤修「戒、定、慧」——為什麼「戒」,排在「第一位」呢? 因為‥唯有「持戒」,才能夠進而「入定~生慧」。
  道業要有所成就,就必須「持戒」——以戒為師。
  「出家人」,有三種最基本,也是很重要的戒‥「一者、過午不食;二者、斷淫行;三者、不為己蓄金錢。」
  此三要戒,出家也好,就算是在家,能持而不犯,必能很快的,有所成就。
  何以故? 蓋學佛之成就,決定於「心喜身樂、心解身安、無負累、無罣礙」
——若出家人,不能「不非時食」、不能「斷淫行」、不能「不為己蓄金錢」,那麼‥縱使無人發覺、無人怪罪,然而‥其心必自染污。 心穢則意必不定;心穢意不定,則慧必羸弱——縱使講經說法,能言善道,受人尊敬、受人膜拜、受人供養,亦不過是‥裝模作樣、自欺欺人罷了!
  而在家人,日食三餐,理所當然;行淫也是在所難免;儲蓄金錢,正好用以佈施種福——但能不貪食、不邪淫、不慳吝,則心安理得。心安理得,則心喜身樂,而心解身安,得無負累、無罣礙,反而能更快成就呢!
(維摩詰居士,可為模範。)
 
  出家的路,果真的是‥障礙重重,不過,既然有出家的打算,那麼,也就不必「急於一時」啦! 急,又何用呢? 急也急不來嘛! 但將俗世的「債」,該還的,一一還清,等到自己,覺得不再欠他人什麼的時候再走——要走,也走得安心啊!
  不過,說真的,出家真要等到父母、配偶、子女……都「歡喜同意」,那就等到死吧!(至少‥等父母過世了再說。)
  「二十歲」就成年了,何況‥老大不小了,竟還不能「自主」——
別人不願意給予「支持」,至少‥也該給予「尊重」啊!
  其實‥告知父母、子女親人,也只是為了「尊重」親人一下——給他們,一個「心理準備」罷了! 不管別人說什麼,要怎麼做,還是看自己怎麼決定啦!
若要待親人都同意,那麼‥〈悉達多〉太子,也就不用,半夜偷溜了呀!
  阿惜姐之所以‥「又急又氣」,或許只是因為‥還無法擺脫、放下「離婚」的傷痛;或許覺得‥離婚很丟臉、很不甘心;或許是‥為離婚無法盡母親之責而自責……或是為其它種種原因,而想「趕快離開」,好能「一走了之」——結果‥走又走不成,於是就‥又急又氣了——譬如‥全家要出國旅行,早上要出門趕飛機,偏偏還有個「慢郎中」的孩子,還在蹲馬桶,眼見時間,就要來不及了,他卻‥「千呼萬喚,還不出來」,怎不令人,又急又氣呢?
  放心吧!放心,才能安心啊!
  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一切是非對錯、悲歡離合,譬如昨夢,為夢中的樂事歡喜、為夢中的苦事悲傷,終究是‥「徒歡喜、枉悲傷」,任何悔恨、任何怨嘆,也都無濟於人、無益於事、無利於物——
「歷史是用來借鑑的」,而不是用來「徒歡喜、枉傷悲」的呀!
唯有「藉古鑑今」,才有濟於人、有益於事、有利於物啊!

  且作思惟‥
〔人生世間,不是為了‥
 「憂悲惱苦、愁煩啼哭、怨恨忿怒、牽掛恐怖‥老病死患』而來的,
 乃是為了解脫‥
 「憂悲惱苦、愁煩啼哭、怨恨忿怒、牽掛恐怖‥老病死患』而來的呀!
 不論是在家、出家;不論是身在何處,所要面對的、所要解脫的,都是同樣的‥
 「憂悲惱苦、愁煩啼哭、怨恨忿怒、牽掛恐怖‥老病死患」——
 何處才能修行、何處不能修行呢? 何事才能修行、何事不能修行呢?
 坐此望彼,恐是‥得不到彼,而連此也錯失了呢!〕

 
  但願‥阿惜姐,能多看看「圓明出版社」,所出版的〈釋從信〉叢書,如‥
《心經~阿含經入門》等,必定能有更多體會的!
                  阿文
                    (85)1996.10.18.五 02:00:06
 
============================================================
※舊文整修,首舖於「新聞台」。2023.09.16.六 00:00:01
◎潘文良《魚雁千里共今緣》林惜_044。1996.10.18.五 02:00:06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591415
佈告於臉書。
※內存於:B8f05.htm
■標籤:#關心 #鼓勵 #親情 #理智 #善良 #宗教 #出家 #修行 #省覺 #改正 #持戒 #入定 #生慧 #歷史 #體會

上一篇:◎林惜_043

下一篇:◎林惜_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