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7 00:01:47阿文

◎談病

■潘文良著作集>菩提品>學佛札記

   ◎談病

                   ⊕潘文良 撰

  ˙偶病利修行、無疾滋放逸。
  ˙病是宿孽磨,當作歡喜受,莫起瞋惱愁,時下即安樂。

 
  「生老病死」,為眾生四大苦,其中,以「病苦」,最為「折磨人」——
有的人,若疾病纏綿,則「多病故人疏」;
有的父母,常臥病榻,則「久病無孝子」。
人一生病,則舉體不適、心神不寧……百非而無一是。
  為什麼會生病呢?
  佛經中言‥「病有兩種‥一為身病、二為業病。」
  「身病」者‥乃四大不調,所引起的——
四大為‥「地、水、火、風」。
人身本為‥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生」。
地大是指‥骨、肉、筋、毛等。
水大是指‥血、淚、唾、尿等。
火大是指‥身體溫度。
風大是指‥呼吸、運作。
四大「和」,則相安無事;四大「不和」(不調和),則諸病紛起。
  「業病」者‥「業」是指眾生「身、口、意」三根,所造作之行為的結果——
身業有三‥殺生、盜竊、邪淫。
口業有四‥妄言、惡口、兩舌、綺語。
意業有三‥貪欲、瞋恨、痴迷。
此十業,不犯則善、犯則為惡;善則善報、惡則惡報——
多犯則多病、少犯則少病、大犯則大病、小犯則小病、
有犯則有病、無犯則無病——
此乃「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也!
 
  又,中醫則有「外感」與「內傷」之論‥
「人之身體——
 外則易受‥『風、寒、暑、濕、燥、火』,之刺激而生病,此稱『外感』;
 內則易起‥『喜、怒、哀、樂、憂、惡、懼』,之情緒反應,因之而病者,
 則稱『內傷』。」

  阿文曾為偈道‥「眾生一切病,皆從妄念起,降伏得此心,諸病自痊癒。」
  佛謂‥「一切為心造。」(或曰‥「一切唯心造。」)
  起心動念,則生苦惱,依中醫所論‥
「人之煩惱,是一把火,火起則攻心(傷心)~心有病,則不能養脾(傷脾)~
 脾土不開,則飲食不嗜(傷胃)~胃虛則肺氣必虧(傷肺),
 故致發喀~喀則水氣竭絕(傷腎)~水氣絕,則木氣不充(傷肝)——
 如是五臟受損,形容日漸憔悴、身體日漸枯槁,不死也得病。」

  語謂‥「抑鬱成病、積憂成疾。」
  一個人,妄念太多,想得頭昏腦脹,睡不安眠、食不知味,就算是身不起病,也會搞得「神經衰弱」,有可能,還會變成「瘋子」呢!!
  昔有高僧道‥
「病起於煩惱,煩惱生於妄想也!
 夫!妄想有三‥
 或追憶數十年來,榮枯恩冤,及種種閑情,此過去妄想也!
 或事到眼前,可以順應,卻強生意見,猶豫不決,此現在妄想也!
 或期日後富貴如願、子孫榮顯,與夫!
 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來妄想也!
 三種妄想,忽生忽滅,念念不停,佛家謂之『幻心』。
 能反觀內照,知其是妄,遂即消滅,佛家謂之『覺心』。
 故曰‥『不患念起,唯恐覺遲;念起是病,不續為藥。』」

  語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在起心動念之時,即是疾病產生之時,只是‥人皆不能察覺——
「念起即是病」,非得等到病痛著身,才肯「承認」‥自己是「生病」了。
「念起是病,不續為藥」,想要使病痊癒,就得打消「妄念」。
 
  常人生病不癒,多是「心病」大於「身病」,一生起病來,就想不開,如‥《增一阿含經》所載‥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疾病之人,成就五法,不得時瘥,恆在床褥。
 云何為五? 於時病人——
『一、不擇飲食。
 二、不親近醫藥。
 三、多憂。
 四、喜瞋。
 五、不起慈心,向瞻病人。』
 是謂‥疾病之人,成就此五法,不得時瘥。
 復若病人,成就五法,便得時瘥。
 云何為五? 於時病人——
『一、選擇而食。
 二、隨時而食。
 三、親近醫藥。
 四、不懷憂愁。
 五、咸起慈心,向瞻病人。』
 是病人,成就此五法,便得時瘥。
 如是,比丘!前五法者,當念捨離;後五法者,當共奉行。
 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不得時瘥】 不能早日痊癒。
【向瞻病人】 對待侍病之人。
 
  生病之人,常懷憂惱、瞋心不滅、牢騷滿腹、怨天尤人,乃至自戕、自棄——
此皆心病,非藥能癒。
  想要治身病,就得先治心病,生病之人,當作如是觀‥
  老子謂‥「吾患有身。」
  阿文道‥「吾患有『生』。」
  既有此「身」,則難免要病;人一有「生」,則有「老、病、死」等著,這是誰也無法逃避的。
  人會生病,除了「四大不和」之外,多是前世業報的關係(若為四大不和,所起之病,那麼‥醫藥即可治療;若是業報,則非醫藥,所能治癒的了)——
一切病痛,皆是「自作自受」——
語云‥「吃苦了苦。」
那麼‥生病便是在「還債」,債能償還,則心方寬,既知不可逃避,則當歡喜領受。
  再者,生病可利修行‥蓋人無病之時,舉體暢暢無礙、行坐方便、談笑自如、寢食隨意……不知此是人天之福,若「身在福中不知福」,而不知「惜福」,或縱情聲色、或飲酒抽煙(嚼檳榔、吸毒)、或殺生食肉……而廣造諸惡業,仍然洋洋得意,及至病時,方能體會‥「生命在呼吸間!」
生病之時,方能體會‥「將心比心」這句話,蓋「人溺己溺、人饑己饑」,非得親歷,而方知其苦幾許。因此,生病之時,自當歡喜領受。
 
  而要想使病痊癒,既知病起於「妄念」,則應先「息念——摒除一切妄想」。若為「身病」,則當親近醫藥;若為「業病」,則當信佛、唸佛、懺悔、行善,使「業障」得以消除(或減輕,因無量劫來,所造之惡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滅除的),則病也就能 日漸痊癒。
  要想掃滅妄念,除了「制心一處——唸佛名號、誦經」之外,亦可打坐參禪。
  阿文曾為偈道‥「此身非真我,四大假和合,斯病寄何所?不過妄中作!」
  《金剛經》中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如能觀照(反觀內照),得知此身相為四大假合、心相為六塵緣影,身心本為妄種,猶如 空花水月,盡是迷眼幻相;身心既為妄,此病又何真?
再觀‥「誰」是病者、誰是不病者?
倘若見得分明,這「病」,也就沒什麼了。
 
■附記
  此文不過‥阿文一夜「胡思亂作」,且多為觀他書之論而述,少有己之見解,讀者朋友看來,但作參考便好。
  先哲語云‥「名醫治人身病、聖人治人心病。」
  其實‥儘管醫生再有名、醫術再高明、醫藥再貴重,要是不先治好「心」者,那就是〈華佗〉再世,也沒轍的。
  當你生病時,不管是醫生、護士、父母,或是朋友,都會跟你說‥
「你好好『安心』靜養……『不要想那麼多』啦!」
  如何「安心」、如何「不要想那麼多」呢?
  佛經之中,所言所論,盡是‥「安心之法、治心(制心)之方」!
讀者朋友,若能常加親近,自可體會——
阿文若再多言,那不過是‥「鸚鵡學舌」罷了!
                 阿文(潘文良)
                   民國八十一年三月十八日 星期三
                   1992.03.18.三
 
■附錄
  〈志輝〉居士,發心繪製「漫畫佛經」,今又畫好《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部,如是日日不斷地繪畫,方有今日成果,此心甚可為敬,而其功德,不可限量也!
  阿文但因尚未盡觀《藥師經》,志輝索序,只得以昔日,戲作之「談病」一文充數,此文不過一夜「胡思亂作」,且多為觀他書之論而述,少有自之見解,讀者朋友看來,但作參考便好。
 
============================================================
※舊文整修首舖「新聞台。潘文良著作集」。2022.11.17.四 00:01:47
◎潘文良《學佛札記。談病》。1992.03.18.三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283607
※FB佈:佈告於臉書。
■標籤:#修行 #放逸 #歡喜 #安樂 #折磨 #身病 #業病 #外感 #內傷 #神經 #心病 #體會 #呼吸 #參禪 #安心

上一篇:◎實現自我

下一篇:◎孝道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