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7 00:00:23阿文

◎草根嚼 06、忘掉才好

■潘文良著作集>勵益品>草根嚼

   ◎06、忘掉才好

                     ⊕潘文良

 ˙多行善,功則忘;多歡笑,愁則消。
 ˙笑多自解悶、假久自成真。

  古德有言‥
「施恩莫圖報、行善勿思念。」
「我有過於我,不可忘;我有功於人,不可記。」

  而我們在行善,或佈施時,卻常有「施者」與「受者」之分,因為‥自己是施者,就產生「優越感、成就感」,乃至起了「我比你行、我心你強」的念頭,而有點「凌人」的「傲氣」,表現出「輕慢」他人的態度。
  佛陀告訴我們,要‥「不著相佈施」——
  《金剛經》中說‥「應無所住,行於佈施。」
  這就是說‥行善佈施,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或是希望得到報答、希求名聞利養,乃至為了其它目的,而去行善佈施。
  古德所謂‥「行善佈施,當要『三輪體空‥施空、受空、物空』,就是‥忘記自己是施者、忘記受施之人、忘記所施之物。」
  為什麼要‥「不著相佈施」呢? 因為‥著相(執著於「施、受、物」之相)佈施,便是「貪」,嘴裡雖然沒說,心裡卻想得到報酬、望得名聞利養;若未能「如意」,心則不悅……再者‥著相佈施,縱能獲福,也只是「天人福報」,終不久遠,若能不著相佈施,其福德就不可限量了。
  然而,要我們‥「不著相佈施」,實在困難。
  記得國中,童軍課本,要寫什麼「日行一事」,別人可能是胡編瞎扯,而阿文卻是實實在在的去做,把每件(芝麻綠豆的)善事,一五一十地,寫得清清楚楚的——
  X月X日 大雨過後,好多蝸牛,都爬到路上來(找死)。我看見了,於心不忍,便沿路把牠們,撿到草叢裡去;要是別人看到,一定會把牠們踩碎的……
  X月X日 放學回家,路上看到兩隻大狼狗在打架,看牠們咬得頭破血流……真是難過;叫牠們不要打了,可是‥牠們聽不懂,沒辦法,只好拿人家的竹竿,把牠們打開……
  X月X日 上學時,下著大雨,路旁溝裡的水流,急得很,突然看到一隻老鼠,尾巴捲住樹枝,在水中掙扎。我趕緊把腳,給伸下去…… 老鼠咬住我的襪子……連肉都咬到了,很痛,可是‥我忍住了,把腳伸起來,一下子,牠就跳到草叢裡,跑走了……
  X月X日 今天上學,坐公車,讓座給一個阿公。他卻說不用,真是不服老。我也不好意思再坐,結果‥站了三個站,阿公才坐了下去……

  …………
  每當翻看這些「日行一善」,就覺得‥「助人」,真的是「快樂」之本,然而‥在快樂之餘,卻總有一種‥難以筆墨言形的感受……彷彿是‥「穿著一件洗去了污垢,卻沒把沖掉肥皂的衣服」,雖然高興,卻也「高興得難受」。
  有一天,總算明白了——
  原來‥自己雖然不望功、不求報,卻「不忘」自己的善行……「耿耿於懷」,有若「記仇」一般,如此一來,怎能得「清淨」呢?又怎麼會好受呢?
  於是‥便告訴自己‥「要忘記!」 卻還是時常「思想起」……原來‥自己的善行,是‥「寥寥可數、一一可見」,才會「忘不掉」,如果是‥「不勝枚舉、難以數計」的話,想必‥什麼也記不得了。
  早春,園裡的杜鵑花,開了三朵——阿文朝夕探望,什麼時候含苞、什麼時候花開、什麼時候花謝,知道得清清楚楚;而今‥杜鵑花,成千上萬的盛開著,倒是無心,再去「注意」它了。
 
■附註
  阿文如今覺得‥
「若謂‥『三輪體空‥施空、受空、物空』者,
 為『忘記自己是施者、忘記受施之人、忘記所施之物』,
 實不如理說!何以故?
 當非『忘記』,而是『不計』。
 蓋《心經》所謂‥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當知‥
 『施、受、物』者不異空、空不異『施、受、物』者;
 『施、受、物』者即是空、空即是『施、受、物』者;
 不待人去分別、不待人去忘記,其即是空;
 故不須自欺欺人地,『刻意、特意、努力』的,想要去『忘記』——
 『忘記』乃屬於『昏沉、散亂、掉舉』之心,
 只有『失正念』者,才會『忘記』。
 若不『如實知』行善佈施,其心必是昏沉、散亂,
 猶如精神病患,不知自己是在做什麼;
 若於散亂中,行善佈施,恐怕也會邊造『未來有生』之業,
 而白白蹧蹋,行善佈施之福德。
 行善者,是『天人福報』,不知『趣空』,終不能『了生』也!
・佛陀常訴說,其宿世『行善佈施、自求多福』之事,
 如『捨身餵虎、割肉飼鷹』等,可證知‥
 佛陀對於每一件行善佈施之事,都能『如實知』,而不忘記——
 只是於行善佈施之際,不計、不住,行善佈施,而趣入空。」

  行善佈施,應該是‥「無條件、無目的、無所為」的,但能「不計自己是施者、不計受施之人、不計所施之物」,如是「不計」,便是「不著、不住」——
於行善佈施中,不生『功德求報償』之心,於善念、善行中,心喜身樂,而心不顛倒,趣入空,這才真的是‥不著相佈施——無所住,而行佈施 。
 
      *      *      *      *
 
  阿文以前,是個多愁善感、含情帶恨、憤世嫉俗……悲天憫人的孩子,生活在「苦惱」之中,不得安樂。
  愁,真的是會令人「積愁成病」,常憂愁的人,內分泌不正常,老得快(死得快);愁,實在是為人之「仇」啊!
  故常在想‥〔這個「仇」(愁),要怎麼解決呢?〕
  喝酒嗎? 一醉解千愁……
  然而‥「斗酒怎消滿懷愁? 喝下消愁酒,醒後更搖頭。」
  …………
  酒是解不了愁的——醉了,不過是「暫別」憂愁罷了!(所以‥有愁的人,會不停的喝。)
  怎麼辦呢? 簡單得很!
  對付憂愁的方法,就是‥笑。
  「笑,是治愁的驗方。」
  不知是誰,給〈彌勒菩薩〉,寫了這麼首對聯‥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這種精神,實在了得!天大的憂愁,也都能擺在肚子裡——一笑置之。
(呵呵!難怪彌勒菩薩,肚子那麼大!然而‥他的大肚子,可跟那些大老闆的「啤酒肚——大不同」啊!)
 
  「大家想想‥為什麼會生氣、會煩惱、會憂愁呢?」
  〔…………〕
  「為什麼?」
  「因為……不高興、不開心、不愉快嘛!」
  「原來是為了不高興、不開心、不愉快而生氣、煩惱、憂愁啊!?」
  〔…………〕
  「這麼說來,只要‥高興、開心、愉快,就不會生氣、煩惱、憂愁嘍!?」
  「大概是吧!」
  「那就‥高興、開心、愉快啊!」
  「怎麼高興、怎麼開心、怎麼愉快呢?」
  「笑吧!」
  笑吧!不管是怎麼笑都好‥苦笑、假笑、強顏歡笑……只要持續笑個幾分鐘,苦笑也會變作歡笑、假笑也會變成真笑……
  要是笑不出來,就讓人呵呵癢、說說笑話給自己聽;要還笑不出來,那就對著鏡子,擠眉弄眼、做做鬼臉,到時,包準自己哈哈大笑(這是阿文,「經驗」過的,保證有效)——一笑,就樂了。
 
  人謂‥「要做情緒的主人,不要被情緒左右。」
  當知‥生氣、煩惱、憂愁,都是「客人」,怎麼讓客人‥「喧賓奪主」呢?
何況生氣、煩惱、憂愁,都是「壞客人」,決不可讓壞客人,有「賓至如歸」之感啊!否則‥客人就會「反客為主」,而主人就要「坐困愁城」了。
(其實‥「笑、高興、開心、愉快」也是客人,只是‥他們是「好客人」罷了!)
  俗語說‥「一愁一老、一笑一少。」
  還說‥「一日三大笑,煩惱全都消。」
  又說‥「每天三大笑,醫生來不少。」
  …………
  這些話,都是人們的經驗」所得,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在不如意的時候,儘管笑它一笑,煩惱憂愁,也就拿人沒轍了。
  因為‥「快樂」才會笑,所以‥「笑」才會快樂——笑因快樂而得,故「快樂」,也可因「笑」而得啊!
  諺云‥「每日三大笑,快樂活到老!」
  阿文有偈道‥「一懶天下無成事、一笑天下無愁事。」
  「一笑——解千愁」啊!
 
===========================================================
※舊文整修首舖「新聞台。潘文良著作集」。2022.02.17.四 00:00:23
◎潘文良《草根嚼》06、忘掉才好。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0946293
 FB佈:https://www.facebook.com/avun.pan/posts/4556551557789731
■標籤:#行善 #歡笑 #施恩 #優越感 #成就感 #望功 #求報 #清淨 #思想起 #分別 #正念 #不計 #不住 #歡喜 #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