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永不止息
◎愛心永不止息
⊕潘文良 撰
親愛的父母大人!
請靜靜地,看看孩子吧!
生命是一場奇蹟呀!人身難得!
多少的‥「因緣和合」,您才能擁有今天的孩子呢?
多少的‥「因緣和合」,孩子,才能得以出生、才能得以成長呢?
如果您一不小心,把孩子像只碗似的,錯手摔落地上,那麼‥孩子一下子,就會毀在您的手裡!
蓋房子,要好幾個月的時間;而拆掉房子,只要幾天;
花了一個月,裝璜好的房子,可能一把火,不到十分鐘,就會燒得精光。
而要「重建」房子,又得花好幾個月的時間。
人們破壞一片山林,花上幾個月,就可以把它「理光頭」,
但是,要想「復原」,卻要花上幾十年的工夫。
一輛汽車,從設計,到製造生產,到成品出售的過程,得要經過好一段時間,可是‥發生車禍,不到一分鐘,可能就把車子,撞成一堆廢鐵;幸運的,撞壞了車頭,送廠修理,也得要花上好一段時間、好些金錢,才能「修復」。
親愛的父母大人!請您小心一點!別不經意地,傷害了您的孩子呀!
否則‥您就得花費很多很多的功夫,來「修復」親子之間的關係。
一個壞習慣的養成,只需三天、四天、五天,就可以養成;但是‥若想改掉一個壞習慣,或是想養成一個好習慣,則需要兩倍至五倍的時間。
一天沒疊被子、兩天沒疊被子、三天沒疊被子、四天沒疊被子、五天沒疊被子,到了第六天,想疊被子,都懶了呢!如此,也就養成,「不疊被子」的壞習慣了。
如果想改掉,「不疊被子」的壞習慣,就得花十幾二十天,每天得「強迫」自己、「鼓勵」自己去疊被子,才能(真的)改掉,「不疊被子」的壞習慣。
(當然啦!個人的「決心、毅力」,也是有差別的。)
若想要晨跑,一天跑、兩天跑……跑了十幾天,那就會持續下去跑;有一天,因為睡晚了,就不去跑,第二天,就會想不去跑,如是一天不跑、兩天不跑、三天不跑、四天不跑、五天不跑……第六天,要再跑,也就難了(懶了)。
阿文在睡前,總是要做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連續三個月,沒有間斷;後來,感冒了,身疲心懶的,也就沒做;幾天沒做,之後就斷斷續續,然後,就懶得再做——不了了之。
「好逸惡勞、避重就輕」,是人的習性;不能「貫徹始終、堅持到底」,也是人的通病——所以‥學壞簡單、學好困難。
阿文有話說‥
「人活著,總是花時間,在製造問題,然後,再花更多時間,來解決問題——
有智慧、有能力解決,那就還好,要是缺乏智慧、缺乏能力解決,
久而久之,為解決問題,而心疲力倦,於是就尤人怨天。」
孩子會有現在的習性、現在的問題,都是過去,一點一滴,累積而造成的,就如阿文所謂‥「長城不是一天造成的。」 長城可是一塊磚、一塊磚,慢慢地,堆砌而成的啊!
大人花多少時間,「教壞」孩子,就要花更多倍的時間,才能「教好」孩子。
台諺有話說‥「踥罵呣聽、踥拍呣驚。」 (常罵不聽、常打不驚。)
又有話說‥「囡仔人食褒。」 (小孩子喜歡受讚美。)
大人可以每天打罵、時常打罵、不停的打罵,卻吝於每天讚美、時常讚美、不停的讚美。(「讚美不是巴結」,讚美故當「如實」,而不能「言過其實」。)
每天打罵,孩子依然每天犯錯,大人氣得叫道‥
「你這孩子,真是可惡!打你也沒效、罵你也沒用……
我打你打得人都累了、罵你罵得嘴都酸了,你還是不改,你到底要我怎樣?」
又對外人說‥「他就是不受教啦!我現在都懶得『管他、說他』了……」
聽說‥「要多讚美孩子、鼓勵孩子、肯定孩子、支持孩子‥孩子才會好。」
於是,就「暫時」收起「怨怒」,試著讚美孩子、鼓勵孩子、肯定孩子、支持孩子——
孩子一時「受寵若驚」,還真不知道要怎麼辦呢!心裡叫道‥
〔奇怪!怎麼突然,對我這麼好?會不會有什麼企圖呢?〕
(人謂‥「禮多必有詐」嘛!怎教人不懷疑呢?)
大人試了一天、兩天,第三天,還是沒見到效果,就叫道‥「無效啦!這孩子,『軟硬不吃』……無救了啦!」於是‥又開始使用打罵式的處罰教育。
孩子心裡叫著‥
〔哼!還說你愛我!看吧!看吧!沒三天,你就『露出馬腳』……
開始打我、罵我了……〕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所以‥「欲解三尺凍冰,自非一日可化。」
阿文說‥「長城不是一天造成的,又怎能一天就拆得掉呢?」
常久的打罵,都無效了,讚美、鼓勵一天、兩天,哪能使孩子,就此變好呢?
為什麼‥「踥罵呣聽、踥拍呣驚」呢?
因為‥孩子在受打罵、懲罰時,可真的是「顏面掃地、自尊嚴重受損」;要是被「外人」看到,那更是羞愧得「無地自容」,恨不得有「地洞」好鑽——
可是,受到那樣大的「欺辱」,還是得「活下去」呀!
所謂‥「好死不如歹活」嘛!於是‥只好「忍受欺辱,苟且偷生」,把自己的「臉皮——厚起來」,使自己「不怕打罵」,而「自欺欺人」地,「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才能、才敢去「面對」別人;於是‥久而久之,「羞恥心」,都被「掩滅」了;「恐懼心」,都「麻痹」了;挨打、挨罵,也不過是做某些‥「父母、師長,不容許,而自己想做的事」時的「代價」罷了!就像買東西,「理所當然」的,就要付錢一樣——哪有什麼好丟臉的?要做某些事,「理所當然」的,就要挨一頓打罵。(譬如‥去溪裡游泳,回家就會被打罵一頓,孩子為了去游泳,是不惜被打罵一頓的,要打就給你打、要罵就給你罵 ,這「被打罵一頓」,便會成為「去溪裡游泳」時,「理所當然」的代價。)
被打罵,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沒什麼好丟臉、好可怕的,只是,自己要「忍受」一下而已!「習慣」了,也就好了!
「慣勢變自然」(習慣成自然),也難怪‥「踥罵呣聽、踥打呣驚」嘛!
更糟的「影響」是‥以後,在自己打罵別人時,也就以為‥別人可以忍受、可以不怕(必須忍受、必須不怕),而打罵得「理所當然」。
阿文常覺得‥大人還真是很奇怪!有時,忍不住的想問‥
「為什麼父母大人,有時間來生氣、打罵……
卻不知、不會、不肯用那些生氣、打罵……的時間,
來想想‥如何解決問題呢?」
阿文觀察、體驗、思考的結果,發現‥打罵孩子,其實,不過是在掩飾自己‥
缺乏智慧、缺乏能力、缺乏知識、缺乏思想、缺乏度量、缺乏修養、缺乏定力、
缺乏經驗、缺乏時間、缺乏耐心……缺乏愛心。
因為自己‥「缺乏智慧、缺乏能力、缺乏知識、缺乏思想、缺乏度量、缺乏修養、缺乏定力、缺乏經驗、缺乏時間、缺乏耐心……缺乏愛心」,所以‥不能「容忍」孩子不乖、不聽話;不能應付孩子犯錯,不知如何去處理,孩子的問題……
只好用打罵,來「對付」孩子。
若是有‥「足夠的智慧、足夠的能力、足夠的知識、足夠的思想、足夠的度量、足夠的修養、足夠的定力、足夠的經驗、足夠的時間、足夠的耐心……足夠的愛心」,那麼‥也就不會用、也就用不著,以「打罵」的「方法」,來「對付」孩子了。
阿文有話說‥
「人最大的過錯,就是在掩飾自己的過錯;
人最大的缺點,就是會粉飾自己的缺點。」
大人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威」、保住的「面子」,而以「打罵、處罰、羞辱、詛咒、恐嚇」等等,來掩飾自己的「乏智、乏能……乏愛」,也真是太可悲了。
生氣、打罵孩子,正是在顯露自己‥「缺乏智慧、缺乏能力、缺乏知識、缺乏思想、缺乏度量、缺乏修養、缺乏定力、缺乏經驗、缺乏時間、缺乏耐心……缺乏愛心」啊!(真是‥「欲蓋彌彰」啊!)
阿文發覺‥大人因為缺乏智慧……缺乏時間、缺乏耐心‥缺乏愛心——
於是‥便以打罵、處罰,來解決問題,大人常常「抱怨」孩子犯錯、不乖、不聽話等,「表面問題」,卻很少付出時間、付出耐心,去探究問題背後,所產生的原因。
缺乏「智能」,要是「愛心」足夠的話,便會包容孩子會犯錯——
語謂‥「人非聖賢,孰人無過?」
要是「愛心」足夠的話,便會付出時間、付出耐心,去尋求協助,來面對孩子的問題、處理孩子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
譬如‥小孩子,對於一切事物,都會感到新鮮、好奇,而問題特別多,問得父母難以招架、難以應付,回答不出來,只因為自己,「缺乏智能、缺乏時間、缺乏愛心、缺乏耐心」,不知如何處理,被問煩了,就氣得叫小孩‥
「閉嘴!不要問了!小孩子,哪來這麼多問題?」
其實‥要是有愛心、有耐心的話,能「承認」自己不是個「超人」,不是什麼都懂、不是什麼都會、不是什麼都能,而告訴孩子說‥「嗯!你問這個問題很好,可是‥這個問題,我也不懂——讓我們一起到圖書館,去翻一翻書、查一查資料吧!」 這麼說,又有什麼「丟臉」的呢? 如此「帶領」孩子、「協助」孩子,尋求答案,不是處理得很「漂亮」嗎?
如此看來,「氣別人」,其實是在「氣自己」——
氣自己‥「缺乏智能……缺乏愛心」,自己不敢承認,而為了「尊嚴、面子」,
只好以對別人生氣、打罵來「掩飾」自己「缺乏智能……缺乏愛心」。
打罵孩子,只是使自己氣忿(怨恨)的情緒,得到發洩,但是‥對於孩子犯錯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修養不夠的人,難免會有情緒(尤其是負面的情緒);有情緒,就必須要宣洩,要是壓抑、隱藏情緒,就會造成身心的疾病,但是‥宣洩情緒,也得學著「善解‥從善而解、善於自解」,而不當以‥「打罵他人、虐待自己、為非作歹」等,「惡解」之法,來宣洩自己的情緒——惡解,只會「害人害己」,不但無益於人、無濟於事,而且‥只會「加重、加深、加多」問題。
(生氣時,不要去罵人,就去‥「喊一喊歌」,或是‥「仰天長嘯」吧!不要去打人、不要去摔東西、不要去撞牆,就去‥「打一打枕頭、打一打球、打一打沙包」吧! 如此,一樣可以發洩情緒——不傷人,亦不傷己、不傷物。自己的情緒,得以「善解」之後,再來想想‥〔好了!接下來,我要如何去處理問題呢?〕)
孩子因為打罵、懲罰,而變得比較乖,那只是「暫時」的——孩子因為大人的權威、大人的打罵、懲罰,使他感到害怕,為了「自衛」(保護自己),孩子只好(裝著)「乖乖的」認錯、聽話,才不會再被打、被罵——但是‥那只是「屈服」於大人的權威、屈服於大人的打罵、屈服於大人的恐嚇——心中的怨恨,若得不到抒解,沒多久,他便又會‥「舊病復發」了。
阿文小時候,在外頭跟人家吵架、打架。
人家媽媽「惡人先告狀」。
結果‥就被父親打了一頓、被母親罵了一頓,現在想想,還真是「疑惑」呢!
孩子在外頭,跟人家吵架、打架了,結果‥回家,被父母打罵了一頓。
孩子不禁叫問道‥
「我因為在外面打人、罵人,結果‥回家就被打、被罵,
如果,我打人、罵人是不對的,那麼,父母打我、罵我,應該也是不對的啊!
如果,父母打人、罵人是對的,那麼,我打別人、罵別人,應該也是對的啊!
為什麼‥我打人、罵人,也要被父母打罵呢?」
父母(老師)用打罵來「教育」孩子,正是在「肯定」打罵是「對的」——
既然‥父母(老師),打罵孩子是對的,那麼‥孩子去打罵別人,怎麼又會是錯的呢? 這麼「矛盾」的事情,真是教人搞不懂啊!
如果‥打罵有效,能使孩子「改過」的話——早就不用打罵了。
每天打罵都無效,為什麼大人,還是‥「自欺欺人、不厭其煩」的打罵呢?
為什麼打罵無效呢?
會用打罵,來「教育」子女,都是基於「恨」(此「恨」,也許得自於自己的父母,或是得自於他人,如‥師長、上司、丈夫、公婆等),打罵孩子,只是在「遷怒」孩子——心裡有恨,遇到孩子犯錯,忍不住的,就會「借題發揮」,就是要生氣;無明火一起,「智慧」(理智)就被蒙蔽了;智慧被蒙蔽,就無法思考;無法思考,就不知道如何去處理,孩子的過錯——
打罵,是最直接、最快速的處置方式,然而‥絕不是最有效的方式——
孩子因打罵而「變乖」,那只是「暫時性」的,
只因為‥為了「保護自己」,而不得不「裝乖」,才能免於繼續被打、被罵。
用打罵來教育孩子,孩子也就學會打罵。
用恨來對待孩子,孩子學會的,也將只是恨、只有恨。
打罵只會加深‥孩子心中的恨。
心中有恨,先是會予以「壓抑、隱藏」,要是沒能適時抒解的話,日子久了,
就壓抑不住、隱藏不住,於是‥就會引發許多身理上的疾病,諸如‥頭痛、肚子痛等,和許多心理上的疾病‥緊張、不安、恐懼、焦慮……而成為精神病患。
心中有恨,就會想要「報復」,報復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自衛」、為了「活下去」——如果不把「敵人」消滅,自己如何能免於「威脅、恐懼……死亡」呢?要是能夠的話,他是恨不得,殺死他所恨的人的,可是‥他所恨的人,往往是「比他強大」的人(比他「弱小」的人,通常不會讓人有「威脅感」),所以‥也就拿人沒轍;而他的心中,一定時常叫道‥〔只要我長大!只要我長大!……〕
長大了,他就有「能力」報復。(人因受侵犯而心生瞋恨,而想「報仇」——
「報仇」以「毀滅」為終止,就算同歸於盡,也在所不辭。)
然而,悲哀、無奈的是‥他所恨的人,往往也是他所愛的人,這會叫他很矛盾‥心中有恨,又不得不尋求發洩——於是‥也許就找比他弱小的人;也許就找阿貓、阿狗;也許就找「東西」,乃至就找「自己」——拿他們(拿自己)當出氣筒,把他們當作所恨的對象,加以打罵、虐待,使自己的恨,得以發洩,從中,得到「報復」時,「發洩」的快感——這就像是「喝酒」,很容易使人「上癮」,而「欲罷不能」的,去打罵、虐待別人,或者是自己。
孩子會一直犯錯,甚至故意犯錯,也許是因為無知,然而,大多是因為‥心中不滿(貪欲、瞋恨),而做出的「報復」行為——破壞東西、虐待動物、跟人吵架、打架,乃至‥「自我虐待、自我傷害‥自戕自殺」;說謊、偷竊、搞怪、搗蛋,都只是「輕度」的報復行為;心中的恨,不得抒解,長大以後,殺人放火、綁架勒索,作奸犯法,他都會作——因為‥別人讓他不好過,他也要讓別人不好過;別人叫他痛苦,他也要叫別人痛苦。 (「自虐狂」,或者是「受虐狂」,其實都是為了「自我懲罰」,也以此,來懲罰傷害他的人。)
恨,是一種「毀滅性」的——打罵、懲罰、羞辱,則是一種「毀滅」的行為。
愛,是一種「建設性」的——讚美、鼓勵、支持,便是一種「建設」的行為。
「打罵」跟「戰爭」,都是源自於「恨」,而有的「行為」——
打罵不異於戰爭,只是「輕重」的差別罷了!
阿文有話說‥
「戰爭如果能帶給世界和平,那世界,早就該沒有戰爭才對。」 同樣的‥
「打罵如果能使孩子,改過向善,那早就該不用打罵才對。」
請別忘了‥「孩子也是一個『人』啊!」
打罵、懲罰、羞辱孩子,會嚴重的,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對父母失望,也對自己失望。
打罵或許能叫一個孩子「認錯」(嘴裡認錯,心裡卻死不認錯),但是‥往往很難叫他「改過」。
(聽一個「慈濟委員」說‥他學生時代,寫了一百多次的「悔過書——認錯」,寫到後來,乾脆用‥「影印~簽名」的「交差」——可是‥寫了那麼多「悔過書」,他還是照樣犯錯。)
孩子心中的恨(不滿),要是不能得到抒解,就會一直犯錯、故意犯錯——
要使孩子,不再一直犯錯,就要抒解他心中的恨(不滿)。
「恨的教育」,不能改正充滿怨恨的孩子——唯有用「愛」,才得化解「恨」;唯有用「愛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改過、才能使孩子向善。
譬如‥「火上加油」,是不能滅火的;要當‥「釜底抽薪」,才是解決之道啊!
如果‥打罵有效,能使孩子「改過」的話——早就不用打罵了。
多去讚美孩子、鼓勵孩子、教導孩子吧!
但是‥請記得‥「愛心永不止息。」
不要讚美一天、兩天,鼓勵一次、兩次,不見效應,就放棄不做了。
感冒也不是一天、兩天,一帖藥、兩帖藥,就可以治好的;何況是重病、是慢性病呢!? 世上別想要找到仙丹、萬靈丹、特效藥,可以讓人‥「一吃見效」的。吃了一天、兩天的藥;吃了一帖、兩帖的藥,不見效應,就放棄不吃,那不異是‥「半途而廢——前功盡棄」的作法呀! 也只有「耐心」的吃藥、「持續」的吃藥,才會使病情轉好;才會有「痊癒」的機會、才會有「痊癒」的時候啊!
台諺有話說‥「食無三把蕹菜,著想要上西天。」(想{要+卜}‥想要。)
吃三把蕹菜,就想要上西天——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呢?
「學好像爬山、學歹像落嶺」——下山容易上山難。
下山輕鬆,還可能連滾帶滑、一落千丈呢!
而上山,就得一步一步地、小心翼翼的爬——
稍有不慎, 就可能會「一失足成千骨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欲解三尺凍冰,自非一日可化」啊!
若是「雪上加霜」,如何能使雪溶化呢?
要當用「溫暖」,才可以使雪消溶啊!
孩子常期受到「恨」、累積一堆的「恨」,自是無法一時片刻,得到化解的,唯有不斷的愛他(了解、諒解、接受、關懷、注意、撫慰)——
讚美他、鼓勵他、肯定他、支持他、教導他,才會使他,心中的恨,得以消減;
才能使他有「改過向善」的機會;才能使他有「改過向善」的時候啊!
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心裡是恐慌的、不安的,需要的是「了解、諒解、接受、關懷、注意、撫慰、疏導」,需要的是「愛」,而不是「恨」啊!
若是一味地,予以打罵、懲罰、羞辱、詛咒、恐嚇,那不異是在「落井下石」啊!
孩子,哪有「重見天日」的時機呢?
很少人,會在打罵、懲罰、羞辱孩子時,肯「觀照」一下自己,看看自己‥
〔是不是過去,自己也是在父母的打罵、體罰、處罰的教育方式下成長的?〕
〔是不是受到上司的「訓導」(責罵),而遷怒孩子?〕
〔是不是夫妻之間,感情出了問題、相處不愉快,而拿孩子當出氣筒呢?〕
〔是不是自己,受到某些挫敗、心情不好,而打罵孩子,來發洩情緒呢?〕
〔是不是自己的「權威」,受到孩子的「挑戰」,便打罵孩子、體罰孩子、
處罰孩子,來維護自己的權威呢?〕
…………
〔是不是自己,心裡對某人、某事、某物,有「恨」存在,恨未能得到抒解,
所以‥把孩子,當作「報復」的對象呢?〕
〔是不是自己,缺乏處理問題的智慧、能力,缺乏耐心、缺乏定力‥缺乏愛心,
所以‥才用打罵、處罰、體罰、羞辱的方式,來處置孩子的過錯呢?〕
若能這麼觀照、反省一下,問問自己,那麼‥也就「不敢」(不當)再發怒,而打罵孩子了。
打罵、體罰、處罰,是基於怨恨、基於怒氣、基於厭惡——
心中若無厭惡、無怒氣、無怨恨,那就不會去打罵、體罰、處罰。
有人說‥
「打罵未必是基於怨恨,有時候,小孩在玩插座、插頭;或是在玩火;
或在水邊玩,有立即的危險時,
我就打他一下,這是在警告他、保護他,
讓他知道‥這是危險的;讓他記得‥不可以這麼做。」
阿文笑道‥
「看到孩子有危險,第一個反應是『恐懼』,害怕孩子會發生危險;
第二個反應,則是『生氣』,潛意識裡叫著‥
『可惡!竟然不聽我的話,給我玩火!要死了是不是?』
於是,上前,就是一巴掌下去(不管巴掌落在哪,總歸就是打),
接著,就是罵(不罵,也會很大聲叫)道‥
『你怎麼可以在這裡玩火呢?你不知道‥這是很危險的嗎?』
如果妳沒有生氣的話,那妳會更忍靜的去處理——
趕緊去提一桶水,或是找滅火器——免得等妳跑過去,火已經燒起來了。
要是他在玩瓦斯開關,就趕緊看一下——瓦斯筒的總開關,關了沒有?
他要是在玩插座、插頭,就趕緊把電源給切了——
免得妳跑到時,他已經被電到了。
要是他在海邊的堤岸邊緣玩,那就趕緊找泳圈,或是繩子、竹竿,
免得妳趕到時,他就跌下水去了……」
打罵、體罰、處罰,實是「下下之策」,最好放在最後,才作考慮!
因為‥處罰、體罰、打罵,是基於厭惡、基於怒氣、基於怨恨——
打罵、體罰、處罰的時候,正是在流露自己的怨恨、怒氣、厭惡;
顯示自己的乏智、乏能;表現自己缺乏耐心、缺乏定力——
若是心中,了無「怨恨、怒氣、厭惡」,要是有「度量」的話,
當會接受、包容孩子犯錯;若有足夠的「智慧、能力」,
而且,也有足夠的「耐心、定力」的話,就會「處變不驚——沉著應對」,
而不用去打罵、體罰、處罰。
「包容」絕不是「放縱」,放縱是事前不理、事後不睬‥不管孩子死活;包容是事前通告、事後承擔——
要知道、要了解,也要包容‥「人非聖賢,都會犯錯」,就像人都會不小心,而摔跤一樣;吞口水都有可能會嗆到……「犯錯」正是一種「警訊」,在「提醒」人‥「此路不通,請另擇道而行」(這樣做,是行不通的——請換一種方法吧),人必須)‥「從錯誤中學習——修正己行」,雖然‥犯錯不是「必要」的,誰也「不希望」會犯錯,然而‥犯錯,卻始終都是難以「避免」的。
若是不知道、不了解,也不容許,「人會犯錯」;當人犯錯的時候,就會氣得頭昏腦脹,掩沒了「理智」,而「感情用事」——
要知道‥生氣只是在發洩情緒,而不是在解決問題!
而生氣,也會使得問題,反而擴大。
當然‥人可以有情緒,也必須要去發洩情緒,
但是‥若不學會「善解」(從善而解、善於疏解)的話,而以打罵……
來發洩的話,就會「害人害己」,而無濟於事。
只有「包容」,才能「冷靜、沉著」的去面對一切;包容才能從容——
從容地、理智地,去面對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
若心無怨恨,那才可以去打罵、體罰、處罰——
其實‥若心無怨恨,也就不會去(不用去)打罵、體罰、處罰了。
別想說‥「我打罵、體罰、處罰,是為孩子好!」 這是在「自欺欺人」。
孩子感受到的,只是大人的氣、大人的恨;只是不被尊重、不必肯定、不被支持——不被愛。
(對於孩子來說‥別說是受到壓迫、恐嚇、諷刺、打罵、羞辱、詛咒、恐嚇,乃至受到「反對」,孩子都會覺得(懷疑)‥
〔你不愛我——我是不被愛的……我是不可愛的、我是不值得被愛的!?〕
因而對自己沒自信、討厭自己。)
要使孩子好,其實‥有很多種方法的,唯有肯用心、肯努力——
肯付出時間、付出精神、付出勞力‥肯付出愛——
唯有「好的開始、好的過程」,才會有「好的成果」。
若不肯付出時間、付出精神、付出勞力‥付出愛——
不肯用心、努力的去做,(或付出不夠,未見成效,)
就抱怨‥「這孩子壞透了,真是‥朽木不可雕、孺子不可教……」——
那是在給自己找藉口、掩飾自己‥「缺乏智慧、缺乏能力、缺乏定力、缺乏耐心、缺乏恆心……缺乏愛心」罷了!
阿文要是問‥「你覺得用打罵、體罰、處罰的方式,來對付孩子,有效嗎?」
如果你回答‥「有效!」
那阿文再問‥
「你喜不喜歡被處罰、願不願意被打罵?
你的老闆,要是說你上班遲到、業績沒達到標準,
於是就‥扣你薪水,或是罰你洗廁所、罰站、罰伏地挺身、交互蹲跳……
罰你不准吃午餐,或是打罵你一頓,你會喜歡、會接受嗎?」
你會回答‥
「當然不喜歡被處罰、不願意被打罵……
不過‥如果我真的錯了,那我是願意接受處罰的。」
阿文再問‥
「那麼‥如果你不認為你有錯,但我就是因為‥認定你有錯,
所以‥就是要處罰你、體罰你、打罵你——你服不服氣?」
你會回答‥「我當然不服氣!」
阿文再問‥
「你不服氣,我才不管你呢!因為‥我就是認定你有錯,我才處罰你的,
我自以為是『理所當然』的、是『為了你好』,那你能怎樣?」
你反問道‥「我能怎樣?」
阿文問‥「那你會不會氣我?恨我?」
你答‥「會!」
阿文問‥「那我該怎麼辦,才能使你不氣我、不恨我?」
你反問‥「你該怎麼辦?」
阿文道‥
「我應該向你道歉,往後,要是有問題,我必須用心,傾聽你們彼此訴說,
做『通盤了解』,事情的始末,追究『行為動機』,再作處置——
而不是『不明究理、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打你、罵你、體罰你、處罰你。」
「打罵、處罰、體罰,有何差別?」
【打罵】打是以手或持物,加諸於對象身體的行為。
罵則是言語上的責備、諷刺、羞辱、恐嚇、粗言惡語、詛咒等。
【處罰】禁止看電視、禁止出門、禁止玩喜歡的玩具、禁止吃喜歡的東西等。
【體罰】罰站、罰跑操場、青蛙跳、半蹲、掃廁所等。
【懲罰】則包括處罰、體罰。
不論是「打罵、處罰、體罰」,皆是不離「瞋恨心」,若有足夠的智慧、足夠的能力……足夠的定力,則用不著「生氣」、用不著以「瞋恨心」對人,而會以「慈悲心」(予樂拔苦之心)對人——
言語、態度,可能嚴厲了些,但那是威德折服、是在教訓,而非打罵——
他人感受到的,會是「愛」,而不是「恨」。
有這麼一則故事‥
一個父親,小時候,被父親打了一巴掌,因而懷恨父親,二十幾年。
但是‥當他打了自己孩子一巴掌之後,才發覺‥「啊!我小時候,父親打我一巴掌,原來是因為‥我做錯了,所以‥父親才會打我的……」
阿文想來,不禁笑道‥
「於是‥『打人』,就這麼變成『理所當然』的了!
其實‥他不過是在為『父親』、為『自己』,找一個打人的『藉口』罷了!」
他打孩子,是因為‥他「認為」孩子「錯」,所以‥應該打——
可是‥孩子並「不認為」自己是「錯」的,並不認為自己「該打」呀!
他一巴掌打下去,難道‥不怕孩子,恨他二十幾年嗎?
難道他希望‥「孩子也懷恨二十幾年,在打孩子時,才想到自己是錯的」嗎?
「打罵、體罰、處罵」的目的,應該是要讓孩子‥
「記取教訓、心存警惕——知非改過」的!
可是,往往打罵、體罰、處罰,只會造成「怨恨」。
因為‥大人多以「怨恨心」(或是遷怒、或是氣孩子做錯事、不容許孩子做錯事),去打罵、體罰、處罰孩子的;大人心裡,「怨恨」的情緒,得以發洩,但孩子心中的怨恨,卻得不到抒解,而壓抑怨恨——
就算不犯錯、不違過、不搗蛋作怪、不為非作歹、不行兇幹壞,
也會「積恨成病、積憂成疾」的,產生一大堆,心理、身理上的疾病——
打罵、體罰、處罰,對於一個人的「身、心」,都是一種虐待、一種傷害啊!
如果一定要處罰、要體罰、要打罵的話,那就不當,懷著「怨恨心」,去處罰、體罰、打罵孩子,而且,事後一定要費時間、費精神,去「疏導」(疏其不滿、導其向善)孩子心中的怨恨——否則‥孩子只記得「被處罰、被體罰、被打罵」,而不記得、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被處罰、被體罰、被打罵(不認為是自己錯),因而記恨大人一輩子。(人們常說‥「要對事不對人。」可悲的是‥「事不離人——有人才有事」,「打罵孩子」,要「對事」也難啊!)
譬如‥大禹的父親,治水用的是「圍堵法」,結果‥治水不成;而大禹治水,用的「疏導法」,也就把水給治了。
阿文有天,去除果園裡的雜草,雜草茂盛,使得那些柚子、芭樂的果苗,一副「營養不良、長不大、長不好」的樣子。
阿文有感,而作偈道‥
「怨恨似雜草,草盛蔭果苗,若不除雜草,果苗長不好。」
人的生性,是自私自利的,受到外來的「侵犯」,除了「不安、恐懼」,而忍受、躲避、逃離之外,就會心生「瞋恨」(氣對方,為什麼要來侵犯自己),想要保護自己——起而反抗。 反抗若勝,瞋恨就會消息;反抗若敗,瞋恨就會積留心中——伺機報仇。
因此‥懲罰之後,必須更費時、費力、費精神的,去「疏導」(疏其不滿、導其向善)孩子心中的怨恨——若不去做,而讓孩子,留著怨恨,就會‥「此恨綿綿無絕期——冤冤相報不了時」。
但是‥人往往缺乏耐心、缺乏時間……缺乏愛心,去做「疏導」的工作(「善後」的工作),於是‥就留著「恨」,而「彼此影響‥惡性循環——互相折磨‥兩敗俱傷」。
打罵、體罰、處罰,只是一種「下下之策」,若能在事發的當時,做做深呼吸或從一數到十,平息自己的怨氣,多用心去思考,就會有更多「好方法」,去處理事情的。
在此,提供幾個狀況,給大家作參考‥
⊕孩子吵著要買玩具時,怎麼辦?
請告訴孩子‥「孩子啊!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件玩具,我也很想買給你——但是‥家裡的開支,都是有預算的,不能過度花用——我們每天吃的飯菜,是要錢買的;我們喝的開水、洗澡的水、沖馬桶的水,也是要付費的;看電視用的電,也是要付費的,你想想‥吃飯、喝水、看電視,是不是比你,買這玩具更重要呢?而且‥你也有不少的玩具了,過去買給你的玩具,你玩沒多久,也就不喜歡了,甚至還把它弄壞,再買給你這個玩具,你又會喜歡它多久呢? 我知道你很想要,我也很想買給你,但是‥實在很抱歉!我不能買給你。」
⊕孩子吵著要繼續在公園玩時,怎麼辦?
請告訴孩子‥「孩子啊!我知道你很想再玩,我也很想,讓你繼續再玩,可是‥媽媽必須回家去煮飯了,要不然‥爸爸、哥哥、姊姊回來,就要等到很晚,才能吃飯——而且,我也不能自己回去,把你留在這裡玩,如果‥你被壞人抓去了,或是受了傷,媽媽會很難過的——我知道‥你很想再玩,我也很想,讓你繼續再玩,可是‥很抱歉!我們必須回家去了。」
孩子要是還吵著要玩,那就告訴他‥「好吧!那你再玩五分鐘,我們就回家去。」
⊕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的,怎麼辦?
請告訴孩子‥「孩子啊!我了解寫作業,是一件很累人、很痛苦的事情,就像我們大人,要上班,也是一件很累人、很痛苦的事情——我知道‥你很不願意寫作業,可是世上,有很多事情,就是不願意,也必須要去做的——如果我們大人,因為上班,很累人、很痛苦,不想去上班,就不去上班,那麼‥哪有錢來養家活口呢? 讀書學習,是在追求知識,使人更有智慧、更有能力,去處理人、事、物的問題,而使人活很更好——讀書學習,雖然是很累人的,如果‥你因此不學習,那就什麼都不會,那麼‥電視也看不懂、字也看不懂、電話也不會撥、時鐘也看不懂、買東西也不會算術、不會找錢……這會帶給你很多麻煩、很多困擾的;所以‥人要多學習,學會了,就會對自己,有所助益,它的成果,是甜美的呀! 就像我們大人上班,雖然很累人,可是‥上班的成果,也是甜美的,我們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有得用……這都是上班的好處啊!寫作業,是在讓你能夠練習、讓你能夠熟練、讓你能夠記得,雖然‥寫起來很累,可是‥你還是要寫,既然要寫,何不專心的,趕緊把它寫完呢? 看你拖拖拉的,邊寫邊玩,功課也寫不好、玩也不盡興,寫到七晚八晚,連『吃飯時間、睡覺時間』,都耽誤了——真是『不值得、不划算』啊!我實在不想再罵你了,因為‥罵你,好像一點用都沒有,我想‥寫功課是你自己的事,要讓你自己來安排——你想你在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寫功課,對你比較好呢? 在看卡通之前,還是在看完卡通之後呢?我知道‥寫功課很累人,但是,‥如果你能專心、用心去寫的話,我想‥也花不了多久時間,你就可以把功課解決掉的,如果‥你因為有些問題不會,因此而寫得很慢的話,那你可以把不會的,留下來問我,好不好?如果‥你寫功課,不拖拖拉拉的話,那麼‥你就會有更多時間,來玩、來看電視、來看其它的書,這樣不是很好嗎?」
當然,你也必須要有一套「訓練計劃」,持之以恆的去做,譬如‥讓孩子選擇一樣自己喜歡的獎品,然後,告訴孩子‥「如果你每天,都能夠自動自發的,把功課寫好、寫功課不拖拖拉拉,不用叫媽媽操心的話,或是有其它好的表現,那我就會給你『加分』(記點),等到加滿六十分(六十點)的時候,我們就去買你喜歡的獎品。」 (這法子,對幼稚園的小朋友,或是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小朋友,比較有效——至於「青少年」,習慣以養成,要想糾正,也就難了。)
「獎勵」的作用,永遠大於「懲罰」的!
⊕兄弟姊妹吵架、打架時,怎麼辦?
請告訴孩子們‥「孩子啊!你們都是我的寶貝,我愛你們每一個人——你們這樣吵架、打架,讓我很難過。 要是你們,因為吵架,而彼此鬧得不愉快;或是因為打架,而使對方受了傷,不管是誰,那我都會很痛心的——你們彼此,要是有什麼事,如果處理不了,可以來告訴我,讓我來處理,不該吵架、打架的,因為吵架、打架,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造成彼此,身心的傷害——這是我們,所不願意見到的呀! 我相信‥你們彼此,也不希望對方,受到傷害的——只是因為一時『氣不過』,就吵架、打架了起來——你們都是我的寶貝,我愛你們每個人——我不希望你們,彼此受到傷害,以後,遇到問題,先做做深呼吸,把氣給平息了,再做處理;自己處理不了,請來告訴我,我不希望你們再吵架、打架,好嗎?」
⊕子女在外遊蕩,不想回家、不想上學,怎麼辦?
造成子女蹺課、離家,在外遊蕩的原因,往往是家庭出了問題,夫妻感情不睦,時常吵架、打架、鬧離婚等等——孩子無法面對、無法處理,又忍受不了,只好選擇逃避。
請告訴孩子‥
「孩子啊!真的很抱歉!媽媽因為跟爸爸的感情,出了問題,而時常吵鬧,
沒有注意到你的反應,也因此而疏於照顧你,甚至還遷怒於你,
打你、罵你……讓你受到傷害……
請你原諒媽媽跟爸爸!
爸爸、媽媽,終究還是人,還有很多情緒,有很多事情,
缺乏智慧、缺乏能力……還是無法忍靜的去面對、去處理,
以至於‥會吵吵鬧鬧的……
真是佷抱歉!長久以來,讓你受罪,沒有去照顧到你……
看到你逃學、離家,媽媽真的是很難過,
我知道爸媽的事,讓你很難過、很傷心、很氣——
讓你不知如何是好;讓你無心上學、不想回家……
很抱歉!媽媽因為跟爸爸的事情,搞得沒精神去照顧你……
我想‥你也這麼大了,(會離家出走的,大多是『青少年』。)
也可以照顧自己,媽媽很抱歉!這陣子,請你自己把自己照顧好,好不好?
也許你可以,先到同學家,或是阿姨家,去住一陣子;爸、媽的事,
就留給爸、媽來處理——
爸、媽吵架、疏於照顧你,並不是就不愛你!
如果你因而自暴自棄,爸、媽都會很難過、很傷心,
我相信‥這並不是你所願意的,也不是爸、媽,所願意見到的。
而且,你的自暴自棄,不想上學、在外遊蕩,只會使爸、媽,為你擔心……
孩子啊!爸、媽真是對你很抱歉!
爸媽並不是不愛你,只是被彼此的問題困住,而無法顧及你……
孩子啊!真的很抱歉!這陣子,請你自己,照顧好自己,好不好?」
別說‥「這些話,真是囉囌!幹嘛對孩子,說這麼多?」
別說‥「孩子還小,聽不懂這些話!」
就是不懂才要說——懂了,哪還用多嘴呢?
這些話,也許說一次,就會見效;也許得一說再說——不厭其煩的說,才會見效——就像有病吃藥一樣,病情輕的,很快就會見效;病情重的,就得不厭其煩的、持續的吃藥,才有使病情好轉的可能、才有使病情痊癒的機會。
怨恨、怒氣,於諸問題,無所助益,只會使問題加重、加深——
只有把「氣」給平息了,才能使自己,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去應付問題、處理問題啊!
阿文有話說‥
「信心‥永不猜疑。愛心‥永不背理。
耐心‥永不厭膩。恆心‥永不放棄。」
【信心】
相信‥人性有其良善的一面,也有其邪惡的一面。
相信‥人是「向善」的,就像花草樹木,會朝陽光生長一樣。
相信‥人會作惡,是基於恨;人會行善,是基於愛。
相信‥善若予以增長,惡就會消退;惡若予以增長,善就會消退。
相信‥恨,不能化解恨;只有愛,才能化解恨。
【愛心】
「愛是創造性的、建設性的、修復性的;
恨是破壞性的、毀滅性的、傷害性的。」
「愛即是正面的支持——使善得以形成~得以發展;
恨則是負面的支持——使惡得以形成~得以發展。」
愛是包容‥包容使怨恨,得以化解,更使彼此,不受惱害——
就像虛空,包容颱風;颱風狂暴地,摧毀諸物,但無能摧毀虛空——
虛空包容颱風,颱風再大,亦將消逝於虛空。
包容,才能從容,不急不迫地、冷靜地,去探究事情的真相、問題的癥結。
愛是了解、諒解、化解、接受與承擔——
每個人的生命旅程,都會遇到許多身心的挫折與衝突,如果‥處理方式不當
,便會致使身心,形成疾病。 如果是「真愛」,就必須去了解、諒解,進
而設法去化解,並且接受一切‥「既得之後果」,承擔應有的責任、處理既
有的問題。
愛是照顧、關懷、注意與肯定——
人不是只要「吃、喝、拉、睡」而已,還需要「感情」,感情可以運用玩具
、花、巧克力、禮物……運用金錢、物質去「建立、培養、增進」,但是不
能取代,也無法取代——感情更需要的是付出‥「時間」與「誠意」,去建
立、培養與增進。
愛是體諒‥體諒人有邪惡的一面,所以會作怪、使壞——
然而‥「邪惡」得以發展,是因為「良善」消退、因為缺乏愛的關係——
壞人、惡人,其實就像病人一樣,需要的,是同情、是關懷、是安慰、是鼓
勵‥是愛——而不是打罵、不是懲罰、不是怨恨、不是鄙視、不是排斥、不
是忽略。
愛是慈悲‥慈是「予樂」、悲是「拔苦」——
願意帶予別人快樂,而不惱害他人。
願意拔除他人的苦痛,而使他人,消除心中的怨恨。
愛是智慧‥不知道要愛,就是憎恨生命、憎恨身心——
憎恨自己、憎恨別人、憎恨眾生、憎恨萬物——憎恨,便是愚痴。
愚痴就是缺乏智慧;缺乏智慧,就沒有辦法,去處理宇宙人生,種種人、事
、物的問題,而活在「苦惱」之中——
「彼此影響‥惡性循環——互相折磨‥兩敗俱傷」。
(愛是「無條件」的,不是「可愛」才愛,「不可愛」就不愛——
愛應該是「無條件」的「接受」與「包容」,
不是孩子‥「乖乖的聽話……考試一百分」,才給予「獎賞」,
這會讓孩子覺得‥
「只有我乖乖聽話……考試一百分時,父母才會『愛我』……」
這樣的愛,便是‥「有條件」的愛,
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標準」,就得不到父母的愛。
當孩子犯錯時,更需要得到父母的愛,
此時,能給予孩子,「撫慰、鼓勵、疏導」,這才是「真愛」。)
【耐心】
耐心是成事的條件之一,若無耐心,則心浮氣躁、心猿意馬,無法支持到底。
耐心具足,則不辭其勞、不厭其煩、不懼其挫、不畏其難,而能夠貫徹始終。
耐心具足,則有定力,凡事能沉著、冷靜應對‥不慌、不忙、不惶、不亂。
耐心具足,則無怨、無尤‥肯做、踏實、努力、用心。
【恆心】
恆心具足,則不氣餒、不灰心、不間斷——堅持到底。
燒開水,燒了一半就退火,水就無法開。
要到某個觀光勝地,走到一半就回頭,也就到不了目的。
寫文章,不盡其文,就不成篇章。
恆心是永不放棄,放棄就‥「功虧一簣——盡棄前功」。
「信心、愛心、耐心、恆心」,其實是「自家珍寶」,每個人自己都有的,只是被「疑心、恨心、煩心、灰心」給蒙蔽罷了!就像月亮,被烏雲遮蔽;就像明珠,被塵垢蒙蔽——月亮、明珠,也就無法顯現光輝明亮。
過去,大人因為缺乏智慧、能力……缺乏愛心,對自己的教育方式、環境的種種因素——而使疑心加重、恨心顯露、煩心浮動、灰心發作,致使信心動搖、愛心隱藏、耐心減少、恆心消退。
沒有人喜歡被打罵、被體罰、被處罰、被羞辱、被詛咒、被恐嚇……
「受虐狂、自虐狂」,是病態、是基於恨,「自己」即是自己所憎恨的對象,對自己加以虐待,或讓人加以虐待,是因為得不到愛,而心中有恨;是在報復所憎恨的對象,在「虐待」的同時,心中的怨恨,得以發洩,而得到報復時,發洩的快感——這跟常人,生氣的時候,就摔東西、打貓、打狗,乃至打人、罵人,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在「發洩怨恨」——只是‥「遷怒」的對象,是他人、是他物、是自己的差別罷了!
《封神榜》裡的〈李哪吒〉,割骨肉、歃血淚,還給父母,從此與父母「脫離」關係,恩斷情絕;只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自虐(自虐狂或受虐狂),乃至自殺者,不異是想把這個‥「受之父母的身體髮膚」,好好的「修理」一頓,用以「報復」父母——這和武俠小說裡,跟人家的父母有仇,就綁架、虐待、殺害人家的子女,叫人家的父母擔心、恐懼、痛苦,是一樣的道理。
講個「笑話」‥
阿公在打孫子,兒子看了心疼,於是‥便打自己。
阿公問兒子道‥「你幹嘛打自己呢?」
兒子叫道‥
「你能打我兒子,我怎麼不能打你兒子呢? 你讓我心疼,我也要讓你心疼啊!」
那些‥「虐待狂、受虐狂、自虐狂」,原來都是起於內心的「瞋恨」所致——他們恨別人,也恨自己。
任何人,都希望被尊重、被了解、被關注‥被愛——
大人希望,小孩也希望啊! 小孩,也是人啊!
任何人,都需要被尊重、被了解、被關注‥被愛——
大人需要,小孩也需要啊! 小孩,也是人啊!
大人們,若肯放下面子、放下身段、放下權威、放下瞋恨、放下貪欲,不倚老賣老、不自以為是、不感情用事、不過分要求;而肯去尊重孩子、傾聽孩子說話、了解孩子的動機、多關懷、多注意孩子‥多付出時間、多付出愛的話,那麼‥孩子不會變壞——
只有愛,才能化解仇恨;只有愛,才能使人,走上向善的道路!
愛吧!
讓愛心永不止息,愛心稍有止息,則恨心就會生起——
其實‥愛是無限的多,所以‥不要吝嗇給予。
愛吧!
讓愛像太陽一樣——
太陽自光明,而普照一切,無怨無悔地,帶給世間萬物光明與溫暖!
付出的愛,不當像是‥「銀行在放款、商賈在買賣、企業在投資、騙子在設局」,不是為了‥「要賺取、要謀取、要回收」而付出,是不該計較「得失盈虧」的——付出的愛,是「無條件」的,是因為自己擁有「愛」(快樂),是自己所「能夠付出、願意付出、樂意付出」的‥是為了‥「予人分享自己的快樂」,而付出的啊! 而不是為了‥「迎合別人、配合別人、討好別人、誘惑別人」而付出;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回報,或是為了什麼目的,才去付出的——而雖然不希求回報,但是‥自己會獲得更多的。
阿文深深體會‥
「愛(快樂),是一種本能!
只是‥從來被別人、被自己給壓抑、蒙蔽、隱藏、破壞了而已!
我們不必,也不要做個只會『等待』別人給予愛(快樂)的人,
否則‥就會受人左右、受人操控‥別人不給,就傷心、失望、怨恨,
而擔心自己會失去他人、擔心沒人可依賴、擔心被人遺棄——
我們當自己去發掘,被深埋在心靈深處的愛(快樂),
這樣,我們就能擁有自己的愛;繼而,也幫助他人,
去發掘他深埋在心靈深處的愛(快樂),然後‥互相分享、彼此同樂!
˙愛吧!
・愛自己——讓自己心中的怨恨,得以化解;
自己心中的怨恨,得以化解,才懂得、才能夠、才願意、才會去愛別人哪!
・愛別人——讓別人心中的怨恨,得以化解;
別人心中的怨恨,得以化解,才懂得、才能夠、才願意、才會去愛別人哪!
・愛吧!愛心永不止息。」
潘文良
1995.11.10.五 初稿
1996.08.08.四 一校
1996.12.30.四 二校
1999.04.16.五 三校
2002.01.31.四 四校
2020.05.20.三 修校
■附註
倘若真的忍不住,想打、要打,有一招,倒是可以學著用的!
無論是對小孩,還是貓、狗,看來都會得到效果喔!
那就是‥拿個布偶,當著小孩,或者貓、狗面前,
狠狠地,揍布偶一頓,或可達「殺雞儆猴」之效也!
◎狗亂咬東西(殺雞儆猴)
https://www.facebook.com/looker.pets/videos/2871220436247661/
◎如何讓貓咪乖乖剪指甲?幫貓咪剪指甲真的不用打硬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zPHkjzprG4
正面的鼓勵,總會有好的效果!
■台語註解
【踥罵呣聽、踥拍呣驚。】
ㄐㄧㄚㆴ ㄇㆤ├ ㆬ└ ㄊㄧㆩ 、
ㄐㄧㄚㆴ ㄆㄚㆷ ㆬ└ ㄍㄧㆩ 。(漳)∥
ㄐㄧㄚㆴ ㄇㄚ├ ㆬ└ ㄊㄧㆩ 、
ㄐㄧㄚㆴ ㄆㄚㆷ ㆬ└ ㄍㄧㆩ 。(泉)
tsiap8~4 me7 m7~3 thiann1、
tsiap8~4 phah4 m7~3 kiann1 。(漳)∥
tsiap8~4 ma7 m7~3 thiann1、
tsiap8~4 phah4 m7~3 kiann1 。(泉)
⊕比喻頻繁的打罵教育方式,並不見得有效。
【踥罵𣍐聽、踥拍𣍐疼。】
ㄐㄧㄚㆴ ㄇㆤ├ ㆠㆤ└ ㄊㄧㆩ 、
ㄐㄧㄚㆴ ㄆㄚㆷ ㆠㆤ└ ㄊㄧㆩ└ 。(漳)∥
ㄐㄧㄚㆴ ㄇㄚ├ ㆠㄨㆤ└ ㄊㄧㆩ 、
ㄐㄧㄚㆴ ㄆㄚㆷ ㆠㄨㆤ└ ㄍㄧㆩ 。(泉)
tsiap8~4 me7 be7~3 thiann1、
tsiap8~4 phah4 be7~3 thiann3 。(漳)∥
tsiap8~4 ma7 bue7~3 thiann1、
tsiap8~4 phah4 bue7~3 thiann3 。(泉)
⊕比喻頻繁的打罵教育方式,並不見得有效。
【囡仔人食褒】
ㆣㄧㄣ ㄚ ㄌㄤˊ ㄐㄧㄚ└ ㄅㄜ
ginn2~1 a2~1 lang5 tsiah8~3 por1
⊕小孩子喜歡受讚美。
【慣勢變自然】
ㄍㄨㄢˋ ㄒㄧ└ ㄅㄧㄢˋ ㄗㄨ└ ㆢㄧㄢˊ(漳)∥
ㄍㄨㄢˋ ㄒㄧ└ ㄅㄧㄢˋ ㄗㄨ└ ㄌㄧㄢˊ(泉)
kuan3~2 si3 pian3~2 tsu7~3 jian5(漳)∥
kuan3~2 si3 pian3~2 tsu7~3 lian5(泉)
⊕習慣成自然。
【食無三把蕹菜,著想要上西天。】
ㄐㄧㄚ└ ㆠㄜ├ ㄙㆩ├ ㄅㆤ ㄧㄥˋ ㄘㄞ└ ,
ㄉㄧㄜ└ ㄒㄧㆧ└ ㆠㆤ ㄐㄧㆧ└ ㄙㆤ├ ㄊㄧㄢ 。(漳)∥
ㄐㄧㄚ└ ㆠㄜ└ ㄙㆩ├ ㄅㆤ ㄧㄥˋ ㄘㄞ└ ,
ㄉㄧㄜ└ ㄒㄧㆫ└ ㆠㄨㆤ ㄐㄧㆫ└ ㄙㆤ├ ㄊㄧㄢ 。(泉)
tsiah8~3 bor5~7 sann1~7 pe2~1 ing3~2 tshai3 ,
tior7~3 sionn7~3 be2~1 tsionn7~3 se1~7 thian1 。(漳)∥
tsiah8~3 bor5~3 sann1~7 pe2~1 ing3~2 tshai3 ,
tior7~3 siunn7~3 bue2~1 tsiunn7~3 se1~7 thian1 。(泉)
⊕比喻功夫還差得遠,卻妄想一步豋天。
【學好像爬山、學歹像落嶺。】
ㄜ└ ㄏㄜˋ ㄑㄧㆧ└ ㄅㆤˋ ㄙㄨㆩ 、
ㄜ└ ㄆㆮˋ ㄑㄧㆧ└ ㄌㄜ└ ㄋㄧㄚˋ 。(漳)∥
ㄜ└ ㄏㄜˋ ㄑㄧㆫ└ ㄅㆤˋ ㄙㄨㆩ 、
ㄜ└ ㄆㄞˋ ㄑㄧㆫ└ ㄌㄜ└ ㄋㄧㄚˋ (泉)
or7~3 hor2 tshionn7~3 peh4~2 suann1 、
or7~3 phainn2 tshionn7~3 lorh8~3 nia2 。(漳)∥
or7~3 hor2 tshiunn7~3 peh4~2 suann1 、
or7~3 phai2 tshiunn7~3 lorh8~3 nia2 。(泉)
⊕比喻學好不易、學壞容易。
==========================================================
■相關文章
◎潘文良《做孩子的貴人》。1997.11.28.五
http://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0310701
~~~~~~~~~~~~~~~~~~~~~~~~~~~~~~
※舊文整修,重舖於「新聞台」。2020.05.20.三 05:38:08
◎潘文良《愛心永不止息》。1995.11.10.五
http://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0308980
※本文佈告於臉書。2020.05.20.三 05:40:00
https://www.facebook.com/avun.pan/posts/2705092236269015
■標籤:愛心、止息、孩子、奇蹟、因緣和合、習慣、習性、決心、恆心、毅力、不了了之、好逸惡勞、避重就輕、貫徹始終、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