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13 00:38:19奧辛

台北光點˙消費攻堅 空間批作2號

我在11月8日前往位於中山北路二段18號的台北之家,台北之家又稱光點台北,是台灣電影文化協會經過向市政府競標而得到的文藝場所,這個地方原本是以前美國駐台大使的住宅,然而中美斷交後,這個空間就一直閒置至今年暑假,開學期間還有看見破報報導批判這個閒置空間如何從一文化歷史感外交建築經過油漆漂白後意圖成為台北文藝標的物的奮不顧尊重舊空間的異化決心,這是關於脅制空間再利用的諸多論戰,在此並非報告的重點。我在開幕前一天就去了,去的路上我對這個空間充滿著異國空間的遐想,甚而我選擇經由後巷穿越一條遍佈咖啡酒館的小徑從後頭的進入光點策略。從這個空間的地理位置與來往過客就可以察覺歧包含的文化歧義性,從中正紀念堂以至天母、陽明山,中山南北路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政治(總統府以降)與外交(天母異國族群與陽明山花園洋房)氣味,加以中山北路二段多是高級飯店圍繞,期間富涵台北首區一指的精品消費區(晶華酒店名店街與週邊精品店),況光點台北本身又是台北平地難得一見的花園洋房式建築,其中總帶有複雜的異國文化遐想與時尚情愫。而台北光點內部則是由兩間咖啡廳(1樓2樓各一)、誠品書店(名為城市之光,以電影與城市為專類,開拓城市的新類型書店語彙),另外包括了文藝演講聽與小型電影院(此為另增建物,有88個座位,由企業家以每個座位一年10萬元認養贊助),空間明亮而雅致,咖啡廳故做經典沙龍式,書店販售著專題書與較具藝術電影特質的影碟與原聲帶,也包含了許多海報與明信片,演講聽未來將有一系列與台北、電影有關的講座,電影院也會放映較具藝術或獨立製片色彩的電影,總體而言,這個空間,大至整個文化氛圍,小至對物質的細微關注,都顯示出台北光點所意圖經營的空間感受。

深為訪客的我,在進行一連串聽演講、參觀、消費的同時,我也試圖從這個空間中找出自我的定位,我似乎成為一個首批進入此空間的文化參與者(除了協會工作人員與咖啡店員工之外),這個角色似乎在聽演講時拿到他們發的台北光點首日封書籤和 agnes b的光點專屬鑰匙圈而被確立起來,進而我被某種程度的文化洗禮後在誠品書店琳瑯滿目的書物間沉溺、挖寶,並且消費,雖然我心中帶有批判意識地去看待每件週遭發生的事物,想讓每件看似輕易的舉止中找出問題性的解讀,我本身因此獲益良多。這裡的問題意識是放在消費空間給予人塑造的時尚意識,尤其在這樣特殊的文化場景,身為或期許自為文藝青年的人,會從這一連串正當性的參與而將自己身為消費者的身分隱退下來,彷彿在這裡買東西就不是買東西,而是參與或讚許文化事件或地標的產生,這是一種文藝青年常犯的’’數家珍’’和’’參與文化大事紀’’的優越感心態作祟,而環境事實或許並非如此,沙龍咖啡或許只是為了連接在地電影的文化代表處與國際觀感的定位特色而產生的承接性假象空間,而書店也只是一在證明此空間的深度內涵,其實這是很有問題的,尤其當這種地點成為某種文藝傾向合理化的慾望養殖場的同時,這是否也是面臨另外一種情境的宰制,沒錯,我是很喜歡這個地方,我也花了一千多元買了我自認值得與需要的書。何謂值得與需要?便成為對自我批判的缺口,在以主體進入氛圍中的同時,我也嘗試著與光點場景慾望相互客體化(客觀/顧客/台北客)的方式來看待,而寫此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