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30 03:13:08奧辛

清洗者與被清洗者的複雜換位:《為愛朗讀》


 

 

電影的基礎梗:

1.      奧迪賽第一堂課程中,老師說一個故事的角色之全線構成在於他一直所隱藏的秘密。>所以柏格會願意幫漢娜守住秘密:文盲此一事實。並且晚年願為他朗讀。

2.      漢娜在審判堂上要對簿公堂,最害怕的還是要寫出自己的筆跡,所以認罪。

3.      麥可柏格的秘密在於那段畸戀的摯愛/窒礙之感。

 

電影改編的超出特色

4.      母愛式的把屎把尿,其實是漢娜在1944年集中營裡面的少女照護(乃至送死)。這是這部電影超出小說能耐的部份,所有的身體感與肉體的信賴關係。

5.      強調出俄國作家契科夫的《女人與狗》(A lady with a dog),這是小說中有提到作者但沒提到作品的文本,而這個作品之所以會被引入電影(而且還出現兩次),一方面在於這部作品的畸戀情結與電影本身有強烈的互文性(未達戲中戲的程度,導演點到,但未叉題。)

 

一種憂鬱的電影 (這個點是此部電影最有特色的地方)

6.      這部電影並非一部哀悼式的電影,其偉大不單是對猶太受害者、對漢娜甚至是對自我愛情經歷的悲傷。哀悼是一種有對象的傷心,而憂鬱不是。

7.      這部電影所企及的高度其實是一種憂鬱狀態,在漢娜被判刑定讞之前,整個電影就已經進入了一種懸盪的哀傷,從柏格與葛楚的做愛分心以及事後離房,以及在無人湖心漂浮。

8.      這已經不是一種所謂法律與道德交會與矛盾的焦慮場景(雖然我們知道如果柏格不經漢娜同意而將法律審判中的重要資訊---漢娜不識字揭露出來,漢娜將會是不原諒他的),而是一種關於愛的失底狀態(不是失怙)

9.      於是伯格用一種極為婉轉的方式讓漢娜的牢獄生涯得以調節,於是朗誦很多他過去朗讀過的書。(雖然後來漢娜識字後我們發現他的真實閱讀品味是羅曼史小說) 這種方式並非但唐謨說的報復,而是一種相當願意投何對方的特殊性,並且鎮日泡在他與漢娜的美好時光之身體感(包括說話)之中。

10.  乃至於他一旦開車,就會聽當年他們夏天單車之旅中,漢娜在教堂中聽的唱詩般聖歌。(這個景鋪了三次,並在第三次聯繫到他在女兒去那個老教堂。)

 

結局的部份

11.  麥可˙伯格在1988年去找即將出獄的漢娜,我認為其實是用一種歷史學家的姿態,試圖理解在這整個過程中漢娜學到了什麼。從而被但唐謨看作是一種為恨朗讀(真是瞎)。吳靜雨說那是因為伯格愛她至深,整輩子都很慘,成為一種陰影(所以猶太女兒晚年會說:我懂了oh I see.) 。所以吳靜雨說這是一種過慘乃至於無法表達,雖然有帶花(跟第一次伯格去她家一樣)

12.  漢娜說他只學到閱讀,什麼腦內的感覺與思考都不重要,人都死了。我認為這是一種實在論,非常實際的思考。

13.  雖然她後來懂得識字,但或許也是因此而放棄自己,因為文化面一股腦兒來,識字變成一種知訊氾濫的災難。原本漢娜只靠直覺和身體力行,吃生命樹的東西,但是吃知識樹,就有了善惡之分,但此分際實在太複雜,所以無力回天。又或者,伯格試圖問她有否得到教訓時,她其實已經有了,在小說中他曾經借了猶太受害者許多自傳、加害者回憶錄、乃至於漢娜諤蘭等哲學家的批評論述。但是漢娜當時的重點指示為了重提舊情,但對文化反性已有,但是兩人終於見面,漢娜想僅止此敘舊,並PREFER伯格為他朗讀,但她發現已不可能:「所以已經結束了?」

 

受害者的角度

14.  猶太媽媽與後來猶太女兒中年室由同一人飾演,那位演員極端出位,飾演出睿智與豪奢的氣魄。猶太人曾經一度是被剝奪一切的人,今天他要將世界最美好的東西帶回家中。

15.  那個錫罐的拿回,雖然不是一種原諒的形式,但卻是將自己的東西領回,放回對的地方的重大時刻,填回一種持續匱乏的缺口。

 

加害者的角度

16.  身為加害者漢娜,她為了做好守衛的職責(response for them),所以不能釋放火災中的300位猶太人。他在跟伯格夏日單車履行的過程中,曾坐在一間有唱詩班唱歌的教堂,哭喪著臉,鏡頭最後一個TAKE,是漢娜抽泣/氣之餘往教堂上緣看了一眼,我讀到的是他在教堂中意會到當年她自己的惡行,並且感覺到受害者的痛苦,無法自已。(柏格連漢娜死後的葬身之地都如此安排得當)

 

 http://www.youtube.com/v/QRLopQwlpYw&hl=zh_TW&fs=1&">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true">http://www.youtube.com/v/QRLopQwlpYw&hl=zh_TW&fs=1&"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allowfullscreen="true" width="560" height="340">

 

You are rude 2011-08-05 13:58:28

請尊重和你不同的意見,不要看到和你意見不一樣就批評別人

逸琳 2009-05-01 17:57:07

我很認同你在第六點說的電影呈現的憂鬱感( Melancholi?)( 之前我看完電影之後就一直想找一個詞來代表這個氣氛.)
以致第七點的游離感.(不過疏離是來自他不能說出實情表現該有的公義而與當時的社會立場有隔閡? 或者他認識了漢娜的另一面,因而擊毀他過去認識的那一面?)
所以我想嚐試更加靠近男主角的心態.你所謂的愛的失底是甚麼意思? (男主角的陰鬱根本就是一個笨.若是愛,愛是遮掩一切過錯.愛是相信.事情跟本就可以不同)
第十三點我覺得也是個重點.人吃了分別善惡樹果根本沒比較聰明.人可以分辨,但是卻無能為力收拾善後.能收拾善後的是在生命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