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6 00:57:01奧辛

終極盛宴背後:《家傳秘方》中的勞動與耗費

 

這是一部新移民在法國邊境生活與勞動求生存的社會電影。來自北非的家庭成員,以父親司利曼為核心。司利曼跟前妻養育有四女(莉莉亞、茱莉亞)兩男(馬吉、李亞)和外孫女(茱莉亞女蘇菲亞)、外孫子(茱莉亞子荷西)和一個孫子。除此之外,司利曼與現任伴侶(拉蒂雅)及其女兒(琳)。裡面包括了外籍配偶的問題,與馬德蓮(副市長的伴侶)有一腿的大兒子馬吉出現在片頭(隱下了電影後半段事件會發生的伏筆),而他的老婆是俄羅斯人(全家聚會此對夫妻還不下樓時,馬吉曾叫他太太不要再說俄語了,且同日下午馬吉太太之弟剛好自俄來訪。)因為丈夫不斷嫖妓和外遇的關係,妻子曾說馬吉「把法國當作妓院」。另外,司利曼的女兒莉莉亞嫁了法國人(法國老公阿拉伯文學不好,莉莉亞只有在生氣時才會講阿拉伯文)這裡的族群複雜度絕非同化或差異化可以說明,看似描述家族故事的電影,其整個大前景,卻是關於呈現當地勞動條件與開業資格的問題揭露:

 

貝吉˙司利曼在造船廠工作三十五年,卻被硬生生縮短工時,也就是一種半強迫退休(人事部的人用工時過長來搪塞資遣資深員工的事實,這也牽涉到後來的員工荷內當上老闆後大刀闊斧的舉動)/司立曼必須解受減班的排班制度,否則就得自行引退。司利曼曾抱怨:「資方根本不會理解整個造船工序」,這就是資方利用訂定不合理的時間要求來找藉口開除人的一種範例。有法籍船工認為:資方的人事管控其實不僅排除老人,而是排除法國人,爲的是引進不會罷工(片中女兒曾談到爲了勞工紅利被取消而罷工的事情,主導者是梅蘭妮)、而薪資低廉的外籍勞工(這當中我聽到了許多排外的情緒,而司利曼自己的北非/阿拉伯背景,其實位置是相當尷尬的,但也相對有包容力,認為問題就是出在他老了。)

 

司立曼逐漸貧窮(船員說:「人生不是玫瑰色的。」)虧欠了前妻蘇雅兩個月生活費不談(除了整天就是魚),還帶來他幾個小孩的不諒解。司利曼會的就是造船、拆卸與裝修,還有一堆新鮮而過剩的魚。所以司利曼孤注一擲,希望能爲後代帶來福祉(他曾經跟開小旅館的現任伴侶拉蒂亞說:「我只是一個房客,我給不了你什麼,你還年輕」,所以我們可以看作是他要開船餐廳的一大動機),利用修船技術和前妻煮couscous的技術,來開魚肉couscous料理店。(並且有更大的壯志是聚集穆司林群體。就如同住小旅館的穆司林樂隊老人們的聚集。/法國政府怕蓋清真寺但是可以核准餐廳幾天)/其中解釋拉蒂亞爲什麼「發轟」、利斯曼處境如何為難的原因那位老者撒哈,曾語重心長地跟琳說:「老了其實一個人好打發,只要兩片麵包和橄欖油,但利斯曼都是為了你們下一代、為了小孩。(這跟海角七號的馬如龍相當類似)。為了讓下一代過得幸福,看到就很滿足,讓衰老的自己能重獲新生。」這是這部片的最大重點,所以才可以解釋爲什麼利斯曼在片末仍不斷的奔跑,令人焦心和憐惜。而其視為己出的現任伴侶之女琳,也義不容辭地用肚皮舞加入上不了主菜之窘況的救火隊,令人動容;尤其當她一直跳舞扭動至恍神時,其實是一種相當耗費的狀態,不知所已。

 


 

前妻蘇雅曾在家宴說:ichrala mour還重(愛情一詞有不同的文明),包括習慣(habitus)、愛和友情。愛必須每天去維持,並且去贏得它(從這個角度,司利曼的第二家人也是在當天開幕施了不少幫手,女兒跳肚皮舞,媽媽去煮麵粉)。前妻行事低調,煮couscous會送給窮人(幫助窮人可以讓惡ain離開)。這真的是一種partage,將家傳的好味道分享給其他人(無論貴賤)。不過在法國官僚體系條文和規章)的世界(而且在盛宴前還互推責任,爲了開餐廳的司利曼和其外女還勤跑公文),一家人的合力生產的盛宴場面,縱使北非家族仍夠藉此機會展現自身的文化與企圖心,務必參與、傾注的心血看似揮霍的筵席,但實際上卻是爭取生存的最後機會(縱使本片罪魁禍首馬吉其實也置身其中,只是他自己並沒有充分意識到,他所擔任的貨船觀光導覽員,其實呼應到造船廠的人說:「將來港口都得靠觀光,比周旋於勞資糾紛的造船業的利潤好上許多。」而靠觀光就是得靠開餐廳,其他難是長久之計)。北非家族的賣力生產與演出,換來的仍然不過是官商檯面下勾結好預藏的三日開業寬限版本(因為政府希望有大商船來、而在地餐飲業者認為北非家族餐廳的成本概念太過適當,會衝擊該地的餐飲市場)。電影終之,無論結局是否couscous上桌了,其大局的故事設定仍是悲觀的,電影留下了許多議題代觀眾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