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18 10:21:22atomato

拒當飛特族freeter (推)

我先簡單介紹這個狀況:

就是 時下年輕人畢業後喜歡自由彈性的打工,說著未來想要作喜歡的工作~有著大夢想


freeter族有兩種狀況

一是真為未來夢想,打拼賺些錢,用打工累積人脈與經驗
空檔也是累積一些替未來夢想的實力

二是害怕投入你爭我奪、學歷至上的工作競場;不喜歡被工作綁住,不願低就。
於是用夢想來搪塞拒絕進入正規工作,實則渾渾噩噩過日子。


※※※※※※※※※※※※※※※※※※※※※※※※※※※※※※※※



◎什麼是飛特族

「飛特族」是英文free(自由)和德文字根的arbeiter(工作者)結合的新字,指的是輕鬆面對工作,追求自由的生活型態的工作者,把無拘束看得比生涯發展重要。

超短工時、無工作壓力、不需經驗和專業。這樣的工作條件聽起來似乎不錯,至少日本近年的新興工作族群「飛特族」(freeters)是這樣想的:畢業之後,不求全職工作,反而在時薪打工工作間跳來跳去,追求自由與率性。

對他們而言,無拘束比生涯發展重要。

飛特族的出現,因為年輕人開始有不同的工作價值觀,希望「要工作時再工作」,多半的時間可以追求心理、藝術的創作成就;另一種是經濟景氣衰退,企業減少,年輕人一時找不到好工作,只好重操學生時代的打工舊業,在便利商店喊「歡迎光臨」,或在連鎖咖啡店日復一日的煮咖啡。


※※※※※※※※※※※※※※※※※※※※※※※※※※※※※※※※

轉錄自由時報 8月17日 家庭副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ug/17/life/family-1.htm


飛特族
未來一場夢?

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知道自己未來的人生要做什麼嗎?

日本名作家村上龍去年出版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書名和內容一樣特別──叫做《13歲的Hello work》。這本書可說是日本就業的百科全書,書中網羅了政治家、獸醫、臨床心理醫師、造型師、太空人、歌手、作家等514種職業,對每個工作的性質、從業者需要的技能、人格特質等,都有詳盡的說明。

這本書甫出版便在市場上颳起了一陣旋風,銷量旋即衝破百萬冊。出版社原本定位該書的讀者年齡層,是正需思考未來想做什麼的十多歲孩子,以及陪同孩子做人生抉擇的父母親;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購買此書的讀者當中,竟有高達三成是20至30歲的年輕女性。

蜂擁而來的讀者回函令出版社感到相當驚訝,因為許多讀者在回函中傾吐他們內心的秘密和煩惱──像是「找不到想要做的事」、「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等等,時下年輕人為茫茫前途苦惱,似乎成了這時代共有的現象。

村上龍以獨特的視角將這個世界二等分──並非以「有錢人與貧窮人」、「聰明人與笨蛋」,或是「偉人與平凡人」做分類。他歸納出這世上只有兩種人:一種人做自己所喜歡、或是適合自己個性的工作,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另一種人則恰恰與前者相反,他們成日做著自己不喜歡、不適合的工作,懵懵懂懂地過日子。

工作可以讓人們獲得報酬與充實感──若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人生也會感到充實。對生活感到茫然與苦悶的人認為「現在所做的工作並不是他們真正想要做的,只能算是暫時性的」。因為工作無法得到成就感,他們開始覺得生活無趣,滿腦子只想要盡快擺脫這樣的生活;然而想歸想,卻始終沒有勇氣具體落實──比方說,去找尋理想的工作。

時下日本有很多年輕人,便大言不慚地以「追尋夢想」為名,拒絕投身你爭我奪、學歷至上的就業市場。他們在學業結束後靠打點零工來賺取微薄的時給,與父母同住、淪為家裡的「寄生蟲」好減輕生活壓力,這群無業之人被稱之為「飛特族」(freeter)。

村上龍曾在雜誌訪談中,一語戳破「飛特族」的盲點──認為「飛特族」與一般待業者是不同的,「飛特族」比起待業者更缺乏「就業」的決心。

他們掛在嘴邊的理想往往陳義過高,成了對自我的「挑戰」,讓人不自覺地想要逃避;這樣理想一旦無法實現,內心就不會受到太大的衝擊,追求理想成了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

所以將人生的目標設定為「我要找到真正的自己」、「我要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等,不過只是托辭,愈是一再思考這些問題,愈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因為「尋找自己喜歡的東西」這句話本身就很抽象,「喜歡」在感情上是自發性的;我們可能因緣際會而遇上自己所喜歡的東西,卻無法「找」來,而是自己該去發現才對。

因此,村上龍自陳他著撰《13歲的Hello work》的動機,在於希望年輕人能及早擁有美好的「人生規劃」。

今日的日本抑或台灣,都是經濟高度發展的成熟社會,有著各式各樣的職業供人們選擇。「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這種難題幾乎是不存在的,欠缺的或許是自我規劃的視野與遠見。



〈新名詞上市〉
飛特族 日本正紅
根據2003年度版日本「國民生活白書」的統計指出,「飛特族」在1990年有183萬人,2001年則激增至417萬人,是十年前的2.3倍,尤以25歲至34歲一代數量增加最為顯著。
這份報告進一步分析指出,「飛特族」只靠打工為生的謀生方式讓年輕人無法發揮工作能力,將造成日本經濟競爭力低下;且年輕一代所得的降低,更使得未婚和晚婚的情形日益嚴重。

「飛特族」之所以急速增加,與九○年代初期泡沫經濟崩潰造成的衝擊有很大的關係。日本自泡沫經濟崩解之後,經濟長年一蹶不振,許多企業為減低成本紛紛廢止或重新檢討「終身雇用制」,即使進入企業成了正式職員,也無法確保將來,這使得年輕人的謀職意願降低。

再加上「飛特族」多半在泡沫經濟的豐衣足食中長大,過度受到保護,而造就了好逸惡勞、逃避困難的性格。




※※※※※※※※※※※※※※※※※※※※※※※※※※※※※※※※



從飛特族到跳蚤

積極的飛特族
http://elearning.uline.net/guestbook/dir_show.asp?file=896&mana=0&page=1&area=1





 因而近年日本興起「飛特族(freeters)」,指的是沒有
全職工作,以短期的時薪工作過活的年輕人。他們在飯
店、便利商店、保全業和補習班等場所打工,由於工作時
間短、不須經驗和專業,生活過得自由沒壓力。可說是職
場中飛揚而獨特的一群。

 日本「飛特族」有兩類人,一類人是有夢想要追尋,但
又要顧及現實溫飽,因此工作只為滿足生活最低需求,剩
餘的時間可專注於自己的興趣與創作,這類人只要能找對
目標、以嚴格的自律精神堅持下去,終能有出頭的一天,
像聞名國際的大導演李安,就曾有六年的家庭主夫生涯,
以寫電影劇本,作為生活補貼和精進實力的過渡階段。

 另一類人則是因為找不到好工作,而延續學生時代的打
工生涯。日本的社會經濟學家擔心,此類飛特族的工作因
無法累積工作經驗與專長,一旦過了三十歲,就很難找到
好工作了。目前日本飛特族約有四百萬人,佔十五歲到三
十四歲人口的五分之一,形成社會隱憂。而台灣有些大專
畢業生由於找不到全職工作,也被迫成了「飛特族」。

 時至今日,大家都已了解「終身雇用」越來越沒保障,
飛特族也預示了未來全職工作會越來越少,大家要拋棄
「只有找到全職工作」才是就業的想法,先以騎驢找馬的
方式,透過部分時間打工,來維繫自己和社會的接觸管
道,並藉機了解不同的職場生態,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懷憂
喪志,自暴自棄,而要用更努力的心態,透過工作時間和
顧客、雇主的接觸,來建立自我的信譽和品牌。

 其實部分時間工作者也有好處,他們所接觸的人和工作
場所,都比全職工作者來得廣泛,因此對職場百態會有更
深入的了解,而且只要盡責、守信、靈活,很容易獲得雇
主或顧客青睞,因而得到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飛特族」和「跳蚤」可說是部分時間工作者的兩極,
一類靠年輕人的勞力和時間服務顧客,一類靠專業知識和
經驗,兩者都需要建立信譽和人脈,但跳蚤的酬勞和地位
卻高出許多,像台北的打工時薪最高為每小時九十五元,
而專業講師演講費每小時數千元者比比皆是,飛特族能否
進階到跳蚤呢?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飛特族要變身為專業跳蚤,
其間的要訣有二:一是不要看輕臨時性的工作,要把它看
得比全職工作還慎重,除了信守承諾、準時到班,把該做
的事做好外,還要廣結善緣,從幫助他人中來建立人脈,
深入了解顧客的潛在需求,發掘新事業的機會。古語有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不論是否全職,
職場都是最好的學習場所。

 二是一定要善用空餘的時間,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深
度,例如外語能力,是永遠有精進空間的,只要功夫深,
就不怕沒有發展的空間。

 飛特族的未來,其實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絕對不能頹
喪抱怨,或糊塗懶散的把光陰浪費了,只要有明確目標,
不浮躁,懷抱信心、希望,維持自律的功夫,再加上職場
工作時的機遇人緣,還是有一片光明無盡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