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1 23:45:27小種子

(轉載)【《奇蹟課程》中文部】KW_奇蹟學員應不應該參與社會運動?

KW_奇蹟學員應不應該參與社會運動?      專欄版編/發表於 2014 03/31, 21:00   


問:積極參與政治和社會運動,是不是把夢境當真,反而離夢醒更遠?是不是「修自己」就好,而且這才是看待「有病的世界」最好的方法?

肯恩:我要先強調,《課程》只著眼心靈的療癒,心靈是發生問題也是解決問題唯一的下手之處:選擇分裂的是心靈,有能力重新選擇的也是心靈。「千萬別忘了,整個世界都是為了上主之子的療癒而存在的」(T.24.VI.4:1) 從這個層面來談,化解內在的罪咎,是幫助世界最有效的途徑。因為眼前的世界和所有的紛爭,都是心靈將罪咎投射出去的產物;而世界得以繼續運行,也只是我們持續投射罪咎的結果。也就是說,「世界」只是一個念頭,而且從未離開它的源頭(心靈)。只要我們願意真心認出這個事實,然後化解罪咎,世界必會回到虛無之中煙消雲散,我們也就回到上主天家,「從此,你再也記不得此刻所記得的事了」(T.19.IV.4.6:6)。

  話雖如此,由於我們未能完全做到前面所說的原則,所以仍然感受得到世界的存在,也的確在許多層面都受到它的影響。「世界」,是我們主要的夢境和劇本。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該忽視、漠視或是被動地看待發生在世界上的事情,否則,如同漠視或否定身體一般,只是「不值得的否定」罷了(unworthy form of denial,T.2.IV.3:11)。從這個角度來談,我們可以依循兩個原則(1)幻相沒有大小之別(2)目的決定一切。由此可知,參與政治或社會運動,相較於施行外科手術、運動比賽以至於活著就得呼吸吃飯,並沒有什麼不同,也沒有誰比誰更加助長夢境的差別。這些都是中性的,都反映我認同身體的存在。我們必須透過觀看「目的為何」,才可能評估我的作為之於救贖之路,是幫忙還是幫倒忙。無論參與政治或社會運動,或是對發生意外的人伸出援手,都可以強化也可以化解分裂之念,就看我們選擇以小我為師還是以耶穌為師。「行為」,不會幫助也不可能阻礙靈性的進展。關鍵在於心靈的選擇,我們選擇的是看見分裂,還是看見其實我們要的都一樣。

  千萬不要誤會,我的意思不是說大家必須參與政治或社會運動。「如何和世界互動」都只與自己的傾向有關,不代表怎麼做是正念,或者怎麼做就算妄念。我們需要留意的是自己有沒有以《課程》為名,合理化漠然和漠不關心。我們若有意將「實踐《課程》的精神」和「做個普通而熱情的公民」合而為一,必然需要大量的經驗和心態的成熟,的確非常非常不容易。

選自/奇蹟課程基金會問答服務
翻譯/靖茹
校譯/Robert
潤飾/妍蓁

轉載自《奇蹟課程》中文部之「KW_奇蹟學員應不應該參與社會運動?


  我開始練《奇蹟課程》後,在面對工作與世界的最大感覺,就是「為難」。因為我恰好身處一個非常「入世」的工作場域中,然而《奇蹟課程》的重點旨在化解心靈的「分裂」之源,對世間事較少著墨。我能明白之所以不著重在世間事是因為不想要我們太「弄假成真」,我也非常能接受世事為幻相的觀念,但我仍舊生活在這個世上,要完全地不以幻為真,實在是難度很高。每當我覺得某件人事物「練習過了」,似乎「通了」,總又會有件更大的事情出現,挑戰我以為我沒問題的「點」,更別提最近的世事了。

  幸好有艾克哈特‧托勒吶!對我而言,他的書與《奇蹟課程》是相輔相成的,根源想法是一致的,《奇蹟課程》重在直接轉換(破除)小我的思想體系,而艾克哈特‧托勒則是比較重在面對人世,所以相較好懂許多。拜倫.凱蒂的《一念之轉》則是另一種操作性更強的方法。當然啦,每條路都很好,都可以互補運用。

  而面對現下這些紛擾,我喜歡艾克哈特‧托勒在《當下的力量》中的這段講法:

    一般的無意識總是和否定當下有某種關聯。當下當然也隱含了此地。你抗拒你的此時此地嗎?有些人寧可到別的地方。他們的「此地」永遠不夠好。透過自我觀測,找出這是否是你生命的案例。無論你在何地,全然地處於當下。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此時此地讓你忍無可忍,使你不快樂,你有三個抉擇:從情境裡離開、改變它、或者完全接受它。如果你想為生命負責的話,你必須三選一。而且你必須當下選擇。然後承擔後果。不准有藉口。不准有負面情感。不准有心靈污染。保持你內在空間的干淨。

    如果你採取了行動——離開或改變你的情境——可能的話,先丟掉你的負面情感。由洞察情境所需而採取的行動,比發之於負面情感的行動更有效。

    任何行動都優於不行動,尤其是當你長時期卡在一個不快樂的情境裡的時候。如果是個錯誤,至少你學到教訓了,它便不再是個錯誤。如果你困坐愁城就一無所得。阻止你採取行動的是恐懼嗎?承認這份恐懼,觀察它,把你的注意力帶進恐懼裡,全然地與它同在。這麼做就切斷了恐懼和思考之間的聯繫。切勿讓恐懼升入你的心智裡。發揮當下的力量。恐懼必敗無疑。

    如果你對改變現狀真的無能為力,你又無法離開它,那麼就放下所有的內在抗拒,徹底接受此時此地。那個喜歡感覺悲慘、憎恨、或自艾自憐的虛假的、不快樂的自我便無法存活了。這就叫臣服。臣服不是軟弱。它蘊含著極大的力量。只有一個臣服了的人才擁有靈性的力量。透過臣服,你的內在便由情境中解脫了。你也許發現,情境在不費吹灰之力下改變了。任何情況下你都自由了。

    或者有什麼是你「應該」做卻沒有做的事?站起來,現在就做。再不然就完全接受你此刻的無所事事、懶散、或被動,如果這是你的選擇。全然地進入它。享受它。盡你所能地懶散或無所事事。如果你是完全而且有意識地進入它,你很快就會走出來。或許你不會。不管哪種方式,你的內在衝突、你的抗拒、你的負面情感都沒有了。



    如果你的整體情境令你不滿意或者不快樂,立刻加以區隔,向本然臣服。這就是你手上切割濃霧的手電筒。然後你的意識狀態就不受外境的控制了。你也不再從自動化反應和抗拒來做為了。

  然後再逐項地檢視情境。問自己,「我能做什麼來改變或改善情境,或離開這個情境的?」如果有,就採取適當的行動。不要把注意力投注在未來要做,或也許要做的一百件事上,而是專注在你當下能做的一件事上。這不表示你不應該做任何規劃。規劃極可能就是你目前所能做的那一件事。不過千萬不要播放心理電影,把自己投射到未來,因而失落了當下。你採取的任何行動也許不能立竿見影。在你見到成效之前——不要抗拒本然。如果你對情境既無能為力又無法脫身,那麼就利用情境讓你更深入臣服、更深入當下、更深入本體。當你進入當下這個無時間的向度裡的時候,改變經常在不需要你費力做為的情況下,以奇異的方式來臨。生命變成了你的助力而與你合作。如果恐懼、愧疚、或死沉之類的內在因素,阻止了你採取行動,它們就會在你意識的臨在之光下瓦解。

  不要把臣服和「管它的」或「我不在乎」的心態混為一談。如果你細察的話,你會發覺這種心態感染了以懷怨為形式的負面情感,因此它根本不算臣服,而是偽裝的臣服。所以,在臣服的同時,把你的專注向內導引,檢查一下是否還有抗拒的殘留。這麼做的時候你要非常地警覺;否則,你可能錯過藏匿在黑暗角落那些以思想或未被覺知到的情感為形式的抗拒。


  我覺得修行真的要注意這點,有時自以為「通了」,其實只是反面的「麻木」,差別很大。老實說,我很懂得怎麼「麻木」,但「巨服」與「寬恕」就沒那麼容易了……。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