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5 05:58:47蒼空

悲情城市

悲情城市是台灣大導演侯孝賢早期的電影,距今大概有十六年了。
不過,好的電影永遠都不會被時間給沖淡。
《悲情城市》一片主要是在描述一九四五年台灣脫離日本統治,到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定都台北的這段歷史,透過劇中李天祿一家的遭遇,來訴說台灣光復後初期的社會情況與人民的生活樣貌,這當中便包括了二二八事件。而除了二二八事件外,該片對於台灣的國家屬性所造成的認同危機更是作了深刻的呈現。也訴說著在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間,台灣統治勢力的轉變與政治環境的變遷。
擁有如此濃厚歷史意識的劇本,給生長在這塊土地的我很大的衝擊。
劇中李天祿有四個兒子;老大文雄繼承父業做流氓,老二文龍被日本徵調到南洋打仗一去不回,老三文良從南洋回來卻發瘋了,老四文清因為耳聾不必當兵以攝影為業。
這幾個角色似乎也象徵當時台灣社會上各種角色;
但是她們都有個共同點;都只是個市井小民。
儘管悲情城市的主題環繞著殘酷政治色彩濃厚的二二八事件
但是侯孝賢卻儘量用客觀的角度 透過心目中所謂的平凡人來描述這個事件
片中 我門看不到血腥的鏡頭 像是外省人在捕捉本省人還有槍殺的過程
都是透過劇中女主角的信件 廣播 聲效 家書等等靜物鏡頭讓觀眾體會
而當中國人在屠殺台灣人等畫面 侯孝賢則是選擇遠鏡頭 
然而 儘管導演不斷使用溫和的鏡頭
從一開始熱鬧的大家庭 到後來鏡頭裡只剩下老婦跟小孩
破碎 不平 對時代的批判  仍然還是無法逃離觀眾的眼睛
片中梁朝偉飾演一個啞巴 整齣戲他只講了一句話;我是台灣人
看到這一段 如果是以前的我 或許心裡溢出的是無限的同情
一種被強者欺侮的同情
但是 現在的我 在同情之餘 也對片中對於祖國矛盾的認同感產生共鳴
究竟在那個時代 台灣人 是代表著什麼樣的身分 我門是要如何去認同他
曾經看到影評說 侯孝賢的電影是在紀錄
之前在看最好的時光 並沒有深刻的體會 只覺得像是他電影風格的傳記
不過 在反覆咀嚼悲情城市 我深刻的感受到
一個對歷史事件的紀錄 侯孝賢利用劇中應該屬於最溫和最與世無爭的角色
來描述這殘酷的歷史事件 或許也是再告訴我門 要懷有一顆寬容的心
然而 看完這部片之後 我最想說的就是
身為台灣人 怎麼可以沒有看過悲情城市呢

上一篇:弓 The Bow